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學習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怎樣讓他們安靜下來學習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讓孩子安靜下來學習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孩子靜下心學習方法

  1先明道理再訓練

  古今中外專心學習的故事很多,家長要講給孩子聽,找給孩子看。有時還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或閱覽室去看書,去閱讀報刊,讓孩子親身感受那種人人專心讀書的環境 氛圍,使孩子通過親身的感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踏實的道理。但是,光明白道理而沒有強化訓練 仍是無效的,必須把講道理與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

  訓練的方法主要是定時間、定任務、定要求,讓孩子力所能及、高效率地完成,如規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抄寫好多少詞語,或要背出某一段文字,或做好多少 口算題……孩子保質保量完成後,就滿足孩子某方面的要求、給予表揚或適當的獎勵,讓孩子親自品嚐到專心學習的甜頭。在訓練的同時,家長還應該給孩子做示 範,以自己的模範行動來影響孩子。比如,當孩子學習時,家長也在一旁看看書報,讓孩子感到父母這麼忙還在堅持學習,自己是個學生,更應該靜下心來學習了。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就能養成。

  2創設學習好環境

  為孩子佈置一個簡易的書房,有一套固定的學習桌椅,晚上要有適宜而明亮的燈光。桌椅的位置不要隨意搬動,因為固定的位子,孩子容易形成專心學習的心理定勢, 進入這個環境,腦子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就能沉下心來學習。孩子在學習時,家裡儘量保持安靜,電視機最好不開,如果不在同一房間裡,應把門關好,音量調 小。家人說話不應大聲,更不要吵架。在孩子學習時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

  3興趣遷移促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潛力,是推動孩子沉下心來學習的最有效的動力之一,沒有興趣就很難調動她的積極性。而孩子,特別 是年齡小的孩子的興趣往往會被外界事物的表面特點所左右,不能產生較強的、持久的、主動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訓練孩子時,要善於捕捉孩子的興趣苗頭,有的 放矢地進行訓練。

  培養孩子靜下心學習習慣方法

  ***一*** 培養孩子靜得下心、坐得住的習慣。通過讓她學畫畫、練書法、描紅或者做小製作等,培養其耐性,靜得下心,坐得住。目前大量研究證明:過多看電視是小孩多動 症多發得癥結所在。所以,控制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也是培養孩子能靜心的一個重要措施。每天一般可控制在20-30分鐘之內。

  ***二***培養孩子學習的責任感。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孩子有責任完成這個任務。但責任感不是與生俱來,需要在生活中去經歷和體會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獲 得。可以讓孩子在自己的選擇中學會負責任。比如讓孩子選擇:“你是先做完作業再出去玩一會兒,還是先玩15分鐘再做作業?”“你是想背玩這篇課文在吃零 食,還是先吃再背?”父母的詢問,應是讓孩子好回答的。讓孩子明白,他有責任對自己的事作出選擇,他不是一個被動的執行命令的人,而是一個有能力有責任的 人。

  ***三***培養孩子多動腦的習慣。孩子好奇心強,愛問“為什麼”,父母應耐心地給予回答,如不清楚,要鼓勵、引導孩子多動腦,或與孩子一起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答案,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四***父母教育孩子要耐心、冷靜。一個良好的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的訓練。只要堅持,必有成效。所以要學會等待;要允許孩子反覆。父母要有信心,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希望。

  ***五***另外,孩子急躁與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型別有關,一般說來,膽汁質和多血質的人往往比粘液質和抑鬱質的人更易急躁。要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時候進行自我暗示,以消除或淡化急躁心理。家長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也要避免語速過快。這樣你孩子的浮躁就會慢慢改過來了。

  ***六***任務要適量,要求要嚴格。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每次給孩子佈置的任務不要太多,必須把握好度,小學一年級,每次佈置的任務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但對佈置的任務必須提出要求,講質量。對沒達到要求的,必須強力達到,讓其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

  讓孩子安靜下來的方法

  1、可以讓這幾個孩子來說說遊戲時發生的有趣的事。

  2、可以表揚已經安靜下來的小朋友。

  3、可以出示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4、可以放些比較寧靜的音樂,或者適當使用一些誇張的體態語吸引那些不安靜的孩子.

  5、遊戲結束後,孩子們整理的速度不一,我們是用一段鋼琴曲先集中,然後用模仿動作使他們安靜下來,效果蠻好。

  6、我試過同個別幼兒附耳朵說悄悄話,引起幼兒好奇。

  7、活動區結束的時候,我們進行點五官,由慢到快,嘗試下來的效果還是挺好的。

  8、只要是能吸引幼兒的都是好辦法。新教的歌唱一唱,做做手指遊戲啊,都可以的。

  9、要求處於興奮狀態的孩子馬上把注意集中到老師這邊來,確實是一件難事。特別是一些比較分散的活動,由於進度的不一,有些孩子還沒有完成遊戲呢,你怎麼能讓他們放棄即將獲得的成果?

  因此,老師在遊戲即將結束前,應該先給孩子提個醒,讓孩子趕快結束正在進行的遊戲或活動。並讓已經結束活動的孩子回到指定的地方,準備開始下一輪的活動。這樣既給了沒有完成活動孩子一些緊迫感,同時也留給他們稍稍寬餘的時間,又不影響下一環節的活動。使我們的工作顯得既有彈性,又有節奏。

  如果老師經常是等齊了孩子再開始下一輪的活動的話,早結束的孩子會覺得乾等著還不如以後多玩會兒;沒結束的孩子又覺得反正老師在等著呢!久而久之,便養成孩子辦事拖沓的習慣,到時恐怕老師的指令就更加不靈了。

  10、常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在小學,常規教育、日常行為規範的貫徹執行,在我們平時的教育實踐中,都不能忽視。常規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一抓就靈。不信?你就試一試!

  11、我是這樣做的,先彈一遍琴,讓小朋友開始整理,過一會兒,再彈一遍,要求小朋友回到座位,並且教師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以眼神示意動作慢的幼兒。

  12、當幼兒非常吵鬧時,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玩《木頭人》的遊戲,暫時緩解一下孩子的情緒,這個辦法幼兒都能樂意接受,你也試試吧?

  13、孩子都是三分鐘的熱度,我們班的孩子也經常是這樣,一定要老師表揚了某個同學,他們才會靜下來。教師現在進教室就自然的提高了音量,堅決將”聲音大戰“進行到底一樣。所以,有時,我索性請幾個班裡吵的孩子來管紀律,還真的有奇蹟出現。真是納悶!

  14、我們採用彈奏幼兒熟悉的樂曲,幼兒自然會慢慢的安靜下來。

  15、在幼兒結束後,可以用琴聲來讓他們安靜下來,如果還不能安靜,你可以停下琴聲,眼睛看著他們,這樣他們就覺得有點不對勁,這一下沒有靜下來的孩子也會靜下來了,你不妨試一試。

  16、關鍵還是應該養成孩子一個好的習慣。如在集體場所,不大聲說話,做事不妨礙別人。這裡老師的榜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平時說話不必那麼大聲。有時怕音量不夠,還使勁拍打鈴鼓以作"安靜"提示.不是很滑稽麼!老師都能這麼大聲,小孩聲音大點也不足為奇麼。

  記得有一次,有位老師組織一箇中班的操作活動。活動還沒開始,孩子就對操作材料非常好奇,嘈雜聲出來時,老師用食指對著嘴"噓"了一下說:材料寶寶正在休息,請暫時不要打擾它。孩子們立即停了下來,有些孩子還對個別控制力差的孩子也用"噓"來協助示意安靜下來。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17、我有時候就是靜靜的看著他們,他們自然而然就靜下來了,有時候就是彈一首他們喜歡的歌曲,最後他們就會被吸引注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