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追求知識的資本,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家長應該怎樣做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家長給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指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識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習慣。學習不是機械地重複一項又一項的記憶工作,知識需要經過不斷的思考才能更長久地沉積在孩子的大腦裡,經過思考後的知識才能被記憶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提問,認真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在學習時多思考,多提出疑問,不要讀死書,並且指導孩子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便會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指導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

  合理安排時間既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可以使得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它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他們每天並沒有做什麼事情,不知道時間花在哪裡了。對於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與他們協商後製訂一份科學合理的時間安排表,並且設定一定的獎懲措施,促使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培養他們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指導孩子養成工整書寫的習慣,減少對電腦等外物的依賴。

  工整書寫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並能展示他獨特的個性。雖然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電腦日益普及,但是硬筆書寫仍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技能,孩子如果從小能夠養成工整書寫的學習習慣,必然能使他一生的學習生活都受益無窮。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應該把書寫練習當做孩子的一個專門課程,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訓練。例如指導孩子學會正確的坐姿、握筆的姿勢,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書法知識,例如字的基本構成、筆畫順序和字間距的問題等。對於孩子錯誤的書寫姿勢,父母應該及時糾正,如果有條件,可以送孩子去書法班練習一下,同時父母應隨時對他們的書寫習慣進行監督。

  家長給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首先,要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

  1、學習時精力集中,專心致志,不做小動作,不邊學邊玩;

  2、獨立完成作業,知難而進,樂於思考,自己動手查閱資料解決難題;

  3、熱愛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不是被逼著被動的甚至委屈的學習;

  4、具有自覺學習態度,自律性強,不用家長“陪讀”,不過分貪玩。

  其次,要知道,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主要包括:

  1、兒童的好奇心特別強烈,性格處於初步發展的萌芽階段,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性格;

  2、心理和行為可塑性強,但易受外界影響;

  3、對大人依賴性強,特別是對父母崇拜;

  4、注意和情緒不穩定,只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而對抽象的東西很少能夠理解;

  5、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具有了初步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

  第三,要調查研究自己的孩子究竟有哪些不良學習習慣,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兒童時期的身心特點,清楚其中的原因,然後分析找準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起點。一般要先選擇較易糾正的細小的不良習慣入手。例如,針對孩子的學習畏難情緒和懶惰習慣,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完成遇到的難題,可以指導孩子查閱相關資料,而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蠢笨,甚至以“笨蛋”、“蠢豬”等劣詞評價,這會更增加孩子的厭學情緒,也不要嫌麻煩將現成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這會助長孩子的依賴性,孩子解決問題後,要適時表揚,讓孩子“嚐到”成功的喜悅。並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加以輔助,孩子能夠自己做到的事情,父母不要因為溺愛和嫌棄孩子做事差勁而包辦,進而引導到孩子的學習當中去,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例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要求孩子,每天料理能夠做得到的個人衛生,鍛鍊孩子的耐性,克服惰性,形成勤勞的性格;解決不了的,看看如果經過家長指導,是否能解決的了,儘量讓孩子自己做,鼓勵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甚至形成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