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政治風波過後,服裝表演被海外媒體當作衡量中國是否開放的一個標準。香港《明報》週刊刊登了一條訊息說,中國政府的開放政策將會“收縮”,極有可能限制模特表演。當時,為儘快地讓人民群眾恢復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央各個部門都在積極地舉辦各種活動。為適應大環境,以展示中國的開放形象,加強服裝表演的交流,1988年剛剛成立的中國服裝藝術表演團決定向紡織工業部打申請報告,“搞一次全國性的模特大賽”,北京概念98時尚推廣機構藝術總監張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
敏感時期的大賽
申請報告上交後,紡織工業部並沒有直接批覆,對此,張艦記得很清楚,吳文英部長在申請報告的上行文寫了“擬同意”,而這對中國服裝藝術表演團來說,這就意味著得到了紡織工業部的默許。於是,中國服裝藝術表演團開始緊張籌辦,“也是在壯著膽子幹,現在看來,當時膽子確實比較大。”
張艦回憶說:“那次大賽的組織方式是比較官方的,組委會以紡織部的名義把紅標頭檔案發下去,每個地區分配幾個名額。”
對大賽的名稱作了很長時間的探討,出於多種因素考慮最後定名為“中國首屆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那時雖然距離服裝模特表演進入中國已有近10年時間,但“模特”職業還沒有得到全社會的認可,更沒有類似於模特經紀公司之類的機構,只是以表演隊形式存在。中國服裝藝術表演團召集了北京服裝表演隊、北京廣播公司表演隊、青島服裝研究所表演隊、成都服裝公司表演隊等參賽,並組織工作人員利用半年的時間,下到各個賽區選拔了40多名模特。“選模特的時候完全就靠眼睛看,沒有一個正規的評選標準,身材和麵貌不錯的就合格,就能到北京參加比賽。”張艦說。但由於名額有限,還不得不考慮各地名額分配的平衡性。找資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最困難的是到正式演出前,贊助資金還沒有到位,只得一再推遲。”
另外,對於比賽地點的選擇也是幾經周折。原計劃比賽地點選在北京,由於正處於一個比較敏感時期,考慮到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社會環境比較寬鬆,組委會最後決定移到廣州舉辦。
“第一次辦大賽,根本沒有經驗,也沒有模式。請來香港的編導,就按照香港亞視港姐比賽的模式來做。”終於,1989年10月,中國首屆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在廣州花園酒店舉行,葉繼紅奪冠,並評選出了十佳模特。這也成為新絲路模特大賽的前身。
讓組委會比較意外的是,當時正在珠江開會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帶領十幾個部長前來參觀了比賽。這讓大賽成為中國模特發展史上第一次公開的官方舉辦的實際意義上的全國性模特大賽。
開創獨特發展之路
“當時定為首屆,沒有想到今後怎麼辦,只想先辦了再說。”張艦說,但有了首屆的摸索,社會對模特的瞭解更加深入,接受程度也更大,人們開始知道“原來模特還可以比賽”。
1991年,由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模特公司——美國福特模特公司舉辦的世界超級模特大賽,希望有中國選手參賽,福特公司找到了皮爾·卡丹中國首席代表宋懷貴女士,她找到張艦,商量有沒有可能做這個事情。於是,就有了1991年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暨91世界超級模特大賽中國區選拔賽”。主辦單位邀請其發起人、有“世界名模之母”之稱的愛蓮·福特女士及部分“世界超級模特大賽”的評委任第二屆中國最佳時裝模特表演藝術大賽評委。陳娟紅就在這一屆奪冠並走上世界超模之路,亞軍則是影視歌壇的“明星名模”瞿穎。“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為獲獎模特頒獎”,張艦說,“大賽規格已經很高。”
但同國際上的模特評比規則及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那時國內將模特作為一種藝術來看,請一些畫家、音樂家等來擔任評委,評委要進行打分,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這讓前來擔任評委的愛蓮·福特十分不解。她認為“模特就是一種市場。”通過這次比賽與外國同行接觸,“我們確實學習了不少東西。”張艦說。
此後,引進模特經紀制,把中國服裝藝術表演團改成“新絲路模特公司”,把團隊制改成代理制,實行模特簽約制。這在當時被模特界稱為“模特管理從團隊制向代理制的轉變”。
不可否認的是,1989年——1999年10年間,中國內地模特業作為一個行業真正形成,並得到了發展。中國內地模特事業開始進入了行業化、專業化、市場化的探索,逐漸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模特行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