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昆蟲的防制

[拼音]:baozisijunbing

[英文]:sporotrichosis

申克氏孢子絲菌引起的慢性面板、皮下組織及其附近淋巴管的真菌感染。典型損害為沿淋巴管走行方向的一至數個皮下結節,可潰破流膿,好發於上肢和麵部,無明顯自覺症狀。及時治療多可治癒,除極少數泛發者外,預後良好。本病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病,但多見於東北和長江以南地區。

孢子絲菌廣泛寄生於樹木、草、苔蘚上和土壤中,當面板受到外傷(如荊棘刺傷、木材扎傷、蟲咬、魚刺刺傷)時均可感染此病;在流行區,人們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損害常固定在一處,稱固定型。如果機體抵抗力差,原患糖尿病、淋巴瘤等,則其中極少數病人在感染後,病原體可以侵犯內部器官如肺、骨、神經系統等,預後較差。本病在初發階段,紅腫損害侷限一處,有時誤診為癤腫,手術切除後常常再發,若形成沿淋巴管分佈的串珠狀結節、潰瘍,則較易辨認。鏡檢真菌無甚幫助,因病原體太小,顯微鏡下不易辨明。因此須作培養,若無膿液,可切取組織塊進行真菌培養。病理檢查只作為輔助手段。

常見的孢子絲菌病有:

(1)面板淋巴管孢子絲菌病,又稱樹膠腫型孢子絲菌病。約佔各型病例的75%。病菌由外傷侵入,約經5天~6月(平均3周左右)區域性出現一個小而硬的可推動的無痛皮下結節,呈紫紅色,以後穿破面板,即成為孢子絲菌性下疳;有時初起即為潰瘍,歷時數週至數月不等可癒合,但又可在其他部位出現新的損害。若病程遷延歷久不愈,可沿區域性引流的淋巴管出現許多類似的皮下結節。典型病例常向手指或腕部延伸,並連成一串結節直至臂部。一般後起的損害較少有破潰,但可持續較久。

(2)固定型面板孢子絲菌病。主要發生於流行地區的居民,這些人已獲得對本病的抵抗力。由於病變不波及淋巴管而只侷限於一處,故名固定型。多發生於面、頸、軀幹,呈潰瘍、膿腫、疣狀、痤瘡樣、浸潤性肉芽腫或紅斑塊,也可呈帶鱗屑的成片斑丘疹、小結節或衛星狀損害。本型佔全部患者的20~25%。常可自愈,也有經久不愈或愈後復發者,但不致引起全身播散。

(3)面板粘膜孢子絲菌病。較少見,常因全身播散而繼發,損害位於口腔、咽喉或鼻部,初為紅斑、潰瘍或化膿性損害,後轉為肉芽腫性、贅生性或乳頭瘤樣損害,常感疼痛,區域性紅腫,附近淋巴結腫脹而發硬。粘膜孢子絲菌病有時形如阿弗他潰瘍,口腔扁平苔蘚或繼發性面板黑熱病,可逐漸癒合結疤,但區域性仍有真菌存在。

此外,本病還可侵犯骨關節,引起殘毀性關節炎,或侵犯眼瞼、結合膜引起潰瘍。系統性孢子絲菌病可血行播散於面板、骨骼、肌肉、腎、附睪、肝、脾等處。孢子絲菌性腦膜炎及肺部孢子絲菌病等極為少見。

治療主要為口服碘化鉀,使用熱療器械。特殊病例可用二性黴素B,也可試用灰黃黴素口服。近來,試用伊康唑治療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