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範文

《裝滿昆蟲的衣袋》教學反思範文

  今天完成了領導佈置的任務——上一節研討課,現在的感覺一陣輕鬆,輕鬆當然不是來自於自我感覺的良好,而是自己從緊張到平常的一個轉變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於課堂氣氛的活躍讓我對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

  今天的學生應該說是給足了我面子,課後統計了發言的人數,佔班級的一半,這是前所未有的。看來我一開始對他們提的要求開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對是錯,一節課至少要發言一次,讓大家知道你在思考。從這一點來說我感覺到:孩子其實是很聽話的,因為這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他們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和他們貼近,讓他們覺得上語文課很有趣。今天因為有聽課的老師,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自己的準備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語言、情緒去感染學生,讓他們跟著我走,進入了文字的世界中去。備課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聽課記錄,汲取別人之精華,搜尋了網路上的有關教案,進行參考,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估計精心設計。

  今天的課堂沒有用多媒體(呵呵,也就是說沒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但是我從來就不認為沒有電化教育的課堂就不是一堂現代化的好課(是不是有些張狂?當然我不是說我的課好),但是我覺得一堂課要體現一個理念,要有老師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課堂上要認準一個目標,有重點地訓練。

  我不記得是哪個特級老師說過的(好象是殷特):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能在一節課上給學生一個知識點,那麼這個老師就很了不起(大意好象是這樣的)。你想啊,一個學期有多少的語文課?我們小學六年要上多少的語文課?而我們要讓孩子掌握的知識點或者說學習的方法有多少呢?這樣一比,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平時的課堂其實很多時候缺少了一種思考,缺少的是一個目標。課文讀過去就算了,字會寫就行了,那麼除了這些,語文還能給孩子一些什麼呢?一種思想、一個習慣、一種能力……或許還有更多,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潛移默化地訓練的,或者說是薰陶更恰當一些吧?

  所以,今天我這堂課,我要讓學生學會感悟,要會鑽進文字,要會咬文嚼字,那麼我把重點放在了感悟上面,透過字、詞來感悟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默讀體會、寫批註、同桌討論,然後交流,內化、朗讀、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麼,當然我還用了自己誇張的表現,用了我自己設計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課文的空白讓學生進行想象——比如“法布林聽見父母的喊了嗎?為什麼?”孩子說沒有聽見,因為他研究昆蟲聚精會神呢!正確,你很聰明!孩子說聽見了,繼續追問“那為什麼不回答呢”?學生一想,因為他怕把蟲子嚇跑了!哎呀,你也很聰明,會想啊!孩子別提有多得意了!(其實,自己看見他們這麼投入地鑽我的圈套,我更得意啊!)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往裡面跳,而他們越跳進去越會覺得“哎,語文真有趣,怎麼怎麼說都對啊,怎麼說都可以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他們學會說自己的理解而且自圓其說,這也是一種本領。[

  我覺得語文課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要讓學生自己樂於說自己的感受。有文學評論家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是一個評論家,我們能夠傾聽他們的聲音和理解,那麼我們就更能夠引導他們走進語文的世界。讓他們感覺到語文其實很簡單,語文其實很有趣。那麼這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讓他們少寫一些作業也沒有關係了,他們喜歡語文、會用語文就可以了,你上課也會覺得輕鬆了,如果有一天他們說的滔滔不絕,你只有點頭的份了,那就是你省心了,你成功了。那這樣的課堂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如果說第一堂課是在教給他們方法,那麼第二課時我是準備實施演練了,同一課內容,同樣的方法,不同的是,讓學生多說一點,讓自己輕鬆一點。但在備課的時候我做到一點:如果學生說不上來我怎麼說?

  我一直都很崇拜於永正老師的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走遍天下。所以我也學著這樣(當然我沒有這樣的功力啊!)。還記得以前上課師傅郭小磊常常批評我的:“備課從來只備條條框框,上課學生答不上來你怎麼辦?”所以,現在備課我的大體思路先確定,然後我要準備我的“救場”——如果學生不能反應過來我怎麼引導。

  所以,隨著自己對教材把握是深入,對學生情況的瞭解,對課堂情況的預先估計,冷場的情況逐漸好轉了。但是,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就希望學生能掌握的全面,以至於最後有一個環節因為時間關係倉促了。

  當然,小學語文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都對我的課進行了研討,大家給予了肯定,對我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在磨練中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成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