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逍遙丸

[拼音]:zhenjiu

[英文]: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它只是一種醫療方法和手段,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專門學科。人們常說的“鍼灸”,既可以專指標灸療法,也可以用來表示鍼灸學。所謂鍼灸療法包括針和灸兩大項內容。針,即使用針刺器具對人體腧穴進行刺激,以調動腧穴和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的方法。灸,即用艾或灸具對人體腧穴或部位進行以熱刺激為主的治療方法。所謂鍼灸學,就是研究鍼灸學術的基本理論及其臨床應用規律的學科。就目前較成熟的內容而言,其組成部分為經絡學、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鍼灸治療學、鍼灸醫籍選、實驗鍼灸學及各家鍼灸學說。經絡學主要是研究經絡的組成、走向,生理和病理作用,及其臨床價值。腧穴學主要是研究腧穴的特點、組成、分類、定位、刺灸法,主治功能及其解剖內涵。刺法灸法學主要是研究針具及針刺的方法、手法,灸具及灸法的內容、使用方法,及其與臨床治療的關係。鍼灸治療學主要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辨證、立法、處方、選穴及其具體的治療方法。鍼灸醫籍選主要是研究歷代鍼灸醫籍即醫家對針灸學術的基本認識和發展貢獻。實驗鍼灸學主要是用現代醫學思想和裝置研究鍼灸的學術內容及鍼灸方法。各家鍼灸學說主要是研究歷代中醫和鍼灸專家運用鍼灸理論和方法治療疾病的思想、特點和技巧。這些內容已經編成大學本科教材而在全國範圍內使用。

發展簡史

鍼灸的歷史悠久。古書上提到針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針,叫做砭石。這種砭石大約出現於距今8 000~4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在考古中曾發現過砭石實物。距今3 000年前的商代與西周初期的甲骨文、鐘鼎文裡,有表示鍼灸的象形文字,如尹、伊、殷、燮等字,都取象於針刺(或砭刺),意思是治理。至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醫學擺脫了巫的束縛,有了專業醫生。據《春秋左氏傳》記載,名醫醫緩於公元前581年為晉景公診病時,指出病人已病入膏肓,因而“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這裡所說的“達”與“攻”指的就是針刺與火灸。戰國至西漢時期(公元前475~公元24),隨著鍊鐵技術的進步,金屬製造的九針逐漸推廣。九針既包括針刺工具,也包括按摩工具和外科工具。由於九針逐漸代替了砭石,從而擴大了針刺的實用範圍,加快了鍼灸醫學的發展程序。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兩種記載經脈的帛書,大約撰於戰國時期,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經脈理論專著(見馬王堆漢墓醫書)。被歷代奉為中醫理論經典的《黃帝內經》(見《內經》),很大部分是論述鍼灸基礎理論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公元25~581),許多傑出的醫學家都擅長針灸,特別是3世紀的皇甫謐,採用《素問》、《黃帝針經》和《明堂孔穴鍼灸治要》這3部經典醫籍的鍼灸內容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成《鍼灸甲乙經》,這是一部從基礎到臨床構成完整體系的鍼灸專著,對後世有很大影響,被譽為鍼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

隋唐時期(581~907),鍼灸發展成為一個專門學科,當時的醫學教育機構太醫署裡設有鍼灸專業。五代、遼宋、金、元時期(907~1368),鍼灸學術向縱深發展。在北宋政府的支援下,醫官王惟一考訂經絡腧穴,增補了腧穴的主治病證,於1026年撰《銅人腧穴鍼灸圖經》頒行全國,次年又鑄銅人模型兩具(見鍼灸銅人),對針灸學術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這個時期,有些學者還專門研究和提倡某些專題,如針刺手法、灸膏肓腧穴法、按時取穴法、備急灸法、小兒灸法、外科灸法等,形成不同的流派。明代(1368~1644)鍼灸名家輩出,研究的問題更加深入而廣泛,還出現了很多彙集歷代各家鍼灸文獻的著作。特別是楊繼洲在家傳經驗的基礎上擴編而成的《鍼灸大成》一書,收編資料十分豐富,對後來的鍼灸學術界影響最大,被譽為鍼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16世紀,鍼灸開始被介紹到歐洲。清代(1644~1911)醫者重藥輕針,鍼灸不如明代之盛。1822年,清政府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為由,將太醫院鍼灸科關閉,鍼灸事業停滯不前。中華民國時期,當權者採取限制與排斥中醫的政策,鍼灸處境艱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鍼灸獲得大發展。1951年,中國成立了直屬於衛生部的鍼灸療法實驗所,1955年發展成為中醫研究院鍼灸研究所。1986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鍼灸骨傷學院。在這段時間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全國鍼灸專家首次編寫一套鍼灸學大學本科專業教材,奠定了鍼灸學的框架,被譽為鍼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到1990年,全國已有75個科研單位設定了鍼灸經絡研究機構,23所中醫學院設定了五年制的鍼灸學本科專業,遍佈全國的2 000餘所中醫醫院設有鍼灸科。鍼灸的科學研究深入展開,對針灸的調整作用、鎮痛作用、增強免疫力作用,以及經絡現象、經穴與臟腑相關等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科學實驗資料;對許多種疾病,通過臨床觀察,建立客觀指標和設定對照組等方法,明確了鍼灸療效,並初步瞭解了治療機理。

兩晉、南北朝時期(265~581),鍼灸開始傳到朝鮮、日本等國,並逐漸向世界各國傳播。1949年以來,中國鍼灸學術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加快了對外傳播程序。50年代,中國曾幫助蘇聯和東歐國家的一些醫師學習鍼灸;1975年至今,又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在北京、上海、南京舉辦國際鍼灸班,為許多國家培訓鍼灸人才。90年代,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掌握鍼灸療法的醫務人員,有些國家還開展了鍼灸教學和科學研究,取得不少成績。1979年5月建立中國鍼灸學會。1987年11月,由中國牽頭籌建的世界鍼灸學會聯合會宣告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同時召開第一屆世界鍼灸學大會;1997年12月在北京召開了第四屆世界鍼灸會員大會,國內外與會學者達1 300多人,成為20世紀末的一次盛會。在歷屆大會上,主席、祕書長和司庫3個席位皆由中國學者當選,總部一直設在北京。

鍼灸療法

包括針法、灸法兩大內容。凡是用各種針形工具刺入或按壓腧穴和病變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都稱為針法;凡是用燃著的艾絨或其他可燃材料燒灼或溫烤腧穴和病變部位的醫療保健方法都稱為灸法。針法和灸法在臨床上經常配合使用,所以自古以來就將兩者相提並論,合稱為“鍼灸”。使用鍼灸療法應該依據鍼灸學的內容辨證、選穴、施術,才是正規的鍼灸治療,取得較滿意的臨床療效。

隨著中醫學的發展,鍼灸醫療技術日益豐富,鍼灸的涵義也相應擴大。古代的藥物敷貼和拔罐療法,逐漸發展為選穴施術。現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又使得電、磁、鐳射、紅外線、微波等成為刺激腧穴的手段,從而在傳統的鍼灸療法中注入了新的內容。而且,固有的針法、灸法也在不斷地發展。有的在針刺火灸的基礎上又加上其他性質的刺激,如針上加電,名為電針療法;利用注射針頭刺入腧穴,同時注入小劑量藥物,名為腧穴藥物注射療法。有的根據相鄰腧穴的共性選區施術,如梅花針療法和溫灸療法等。

鍼灸療法,臨床主要應用於4個方面:

(1)鍼灸治療。臨床各科都有許多適宜於鍼灸治療的病證,包括許多功能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和某些器質性疾病。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採用鍼灸治療43種疾病。中國自1949年以來的臨床實踐證明,鍼灸治療有效的疾病有300餘種,其中效果顯著的有100多種。各種疼痛、感覺障礙、運動障礙,以及各種功能失調的病證,尤其適合鍼灸治療。

(2)鍼灸保健。古代經驗和現代實驗研究證明,鍼灸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對疾病的防禦能力,因此,自古以來就用它作為一種保健手段,藉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減輕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

(3)針刺麻醉。其優點是比較安全,醫生可以隨時瞭解病人的反應,手術過程中對病人的生理干擾少,術後疼痛輕,傷口癒合快。針刺麻醉已應用於100多種外科手術,效果較好的有前顱窩手術、甲狀腺切除術、頸椎前路手術、肺葉切除術、子宮全切除術、剖腹產、輸卵管結紮術和拔牙等。還有些手術則宜用針藥複合麻醉,以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4)經絡腧穴診斷。檢查有關經絡腧穴部位的病理反應,或者測定腧穴的電位、電阻和導電量的變化,有助於辨別病證、病位及其虛實狀態。

隨著研究的深入,鍼灸學形成許多分支學科,較為成熟的有前面提到的經絡學、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鍼灸治療學、鍼灸醫籍選、各家鍼灸學說、實驗鍼灸學,以及正在走向成熟的鍼灸處方學、針刺麻醉學等。其中,鍼灸處方學主要是研究和闡明鍼灸處方的組成法則、穴位的內在關係、穴位配伍的治療意義、處方的價值和使用方法等。鍼灸麻醉學主要是研究在鍼灸學理論的指導之下用鍼灸療法對手術部位進行麻醉的理論、方法、技巧和療效等。此外,耳針、頭皮針、腕踝針、面針、眼針、手針、足針等的研究與應用,使人們對微刺系統(身體某一區域性同臟腑及全身各部位存在著全息現象,在這些特定的區域性進行鍼灸,可以治療臟腑及全身各部位的疾病)的認識逐漸深化,微刺系統鍼灸學正在形成之中。

參考文章

如何用鍼灸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內科常用鍼灸減肥方法有哪些?美容/塑身如何運用鍼灸療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科/男科鍼灸治療失眠的機理是什麼神經與精神科什麼是眼科鍼灸療法?眼科腎陰虛頭痛如何用鍼灸治療神經與精神科血虛頭痛如何用鍼灸治療神經與精神科暑溼頭痛、暑熱頭痛、火熱頭痛如何用鍼灸治療神經與精神科風溼頭痛如何用鍼灸治療神經與精神科鍼灸美容是怎麼回事?美容/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