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不食草

藥材名稱:楸子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山楂(《成都中草藥》),海棠果(河北)。

基源: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楸子的果實。蘋果屬植物約35種,中國約有20餘種,約5種供藥用。

原植物: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

形態:小喬木,高3~8m;小枝粗壯,圓柱形,嫩時密被短柔毛,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無毛。單葉互生,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9cm,寬4~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在幼嫩時上下兩面的脈上有柔毛,逐漸脫落。花4~10朵,成傘形總狀花序,花梗長2~3.5cm,被短柔毛;花直徑4~5cm,萼筒外面被柔毛;萼片5,披針形或三角披針形,先端漸尖,長7~9mm,全緣,兩面被柔毛,比萼筒長;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5~3cm,寬約1.5cm,基部有短爪,白色,含苞未放時粉紅色;雄蕊20,不等長,約為花瓣的三分之一;花柱4(5),基部合生,基部有長絨毛,比雄蕊長,子房下位,每室1~2粒種子。果實卵形,直徑2~2.5cm,紅色,先端漸尖,稍具隆起,萼窪微突,萼片宿存肥厚,果梗細長。花期4~5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37頁.圖220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300m以下的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邊或栽培,喜肥沃的土壤。中國分佈於華北及遼寧、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江蘇、浙江、貴州、雲南、湖南、廣西等省。

藥性

性味:幹、酸,平。

功效:清涼止渴,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