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樹皮

藥材名稱:百脈根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柏脈根(《唐書》),牛角花(《植物名實圖考》),都草、黃金花、五葉草、烏趾草(《中藥大辭典》),金花菜(貴州)。

基源:為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的根。百脈根屬全世界約60種,中國約5種。

原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又名黃花草、黃瓜草(《雲南藥用植物名錄》)。

歷史:本品始載於《唐本草》,謂其“出肅州、巴酉;葉似苜蓿,花黃,根如遠志,二月、八月採根、日干。”《植物名實圖考》載:“牛角花生雲南平野,鋪地叢生,綠莖纖弱,發叉處生二小葉,又附生短枝三葉,莖梢開花如小豆花,又似槐花,有黃、紫、白三種,春疇匝隴,燦如雜錦……。”根據描述和圖,開黃花者即本品。

形態:多年生草本。主根圓柱形、側根多分枝,具根瘤。莖叢生,高10~60cm。小葉5,其中2枚小葉生於葉柄基部、3枚著生於葉柄頂端;小葉近三角狀卵圓形或倒卵形,長約1cm,寬約0.5cm,先端漸尖,上面綠色,下面色較淺,無毛;葉柄短,長0.3~1.5cm,小葉近無柄、花3~5,組成頂生的傘形花序,具葉狀總包;花萼寬鐘形,萼齒披針三角形,無毛;花冠黃色,干時藍綠色;長於1cm,旗瓣倒卵形,莖部有爪,龍骨瓣銳尖;旗蕊二體(9:1)。莢果彎圓柱形,長2.5~3cm,膨脹;鮮時紫綠色,幹後褐綠色;種子多數,綠色、腎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圖見《雲南中草藥選續集》.圖105)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溝邊、田間溼處。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

化學性質

含氨化物、鎓類化合物及氨基酸,如脯氨酸、天冬醯胺,α-丙氨酸以及一些非普通氨基酸[1]。

附 莖和葉中分出14種黃酮甙類化合物,其中10種為首次發現,它們是: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甙、Sexangularetin-3-glucoside、槲皮素-7-鼠李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百脈根素-3-半乳糖甙(擬)、百脈根素-3-半乳糖甙(擬)、百脈根素-3-葡萄糖甙(擬)、山柰酚-3,7-雙鼠李糖甙、山柰酚-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Sexangularein-3-鼠李糖-7-葡萄糖甙、槲皮素-3,7雙鼠李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7-葡萄糖甙[2-4]。還含鞣質和木質素(L ignin)[5,6]及微量金屬元素[7,8]。

參考文獻

[1] Z Pflanzenphysiol 1982;105(5):417。


[2] Phy tochemistry 1982;21(10):2604。


[3] Herba-Pol 1984;30(3-4)151。


[4] J,Chem,Ecol 1987;13(3):473。


[5] J-Sci,Food,Agric 1986;37(3):248。


[6] Br J Nutr, 1987;57(1):115。


[7] J Environ Qual 1989;18(1):115。


[8] CA 1989;110:15330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