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藥材名稱:伸筋草

名稱出處:《分類草藥性》

概況

異名:石松(《本草拾遺》),過山龍(《滇南本草》),金毛獅子草(《中藥志》),舒筋草(《四川中藥志》),鳳尾伸筋(《湖南藥物志》)。

基源:為石松科石松屬植物石松的全草。石松屬約20種,中國約9種。

原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L.clavatum var.niponicum Nakai;L.clavatum Clarke auct.non L.),又名寬筋草、蜈蚣藤(浙江),筋骨草(陝西),獅子草(廣西)。

歷史:仲筋草一名出自《分類草藥性》,唐《本草拾遺》以石松之名收載,雲:“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鬆,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莖用。”《綱目》將其收入草部類,雲:“石松,即玉柏之長莖者也,名山皆有之。”視其附圖,應為石松屬植物。

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具蔓生匍匐莖,有分枝,葉疏生。直立莖高15~30cm,分枝,營養枝多回分叉,葉針形,密生,長3~4mm,頂端具易脫的芒狀長尾;孢子枝從第二三年營養枝上部長出,遠高於營養枝,葉疏生;孢子囊穗長2.5~5cm,有柄,通常2~6個生於孢子枝的上部;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頂端具尖尾。孢子囊腎形,淡黃色,孢子同形。孢子成熟期7~8月。(圖版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09頁.圖21)

生境與分佈:生於疏林下陰蔽處。分佈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河南和長江以南各地區。日本、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莖葉生長茂盛時,連根拔起,晒乾,除去泥土及雜質。藥材主產於湖北,浙江,江蘇,貴州。

鑑別:匍匐莖彎曲而細長,可達2m直徑1~3mm,具黃白色細根。莖為二歧分枝。鱗葉皺而彎曲,密生,條狀披針形或條形,長3~5mm,寬0.3~0.5mm,黃綠色至淺黃棕色,先端漸尖呈芒狀,全緣。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木心類白色。無色,味淡。以色黃綠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全草含石松鹼(Lycopodine)、伸筋草鹼(Clavatine)、N-去甲基-α-玉柏鹼、佛石松鹼、法西亭明鹼、去乙醯法西亭鹼、去氫石松鹼、二氫石松鹼、伸筋草寧鹼(Clavatonine)、石松靈鹼、石松毒鹼。還含多種三萜醇化合物:三萜一醇、三萜二醇等。其它還有香莢蘭酸、阿魏酸、杜鵑花酸等。孢子含脂肪油,主要有油酸、石松子酸(Lycopodle acid)、肉豆蔻酸、硬脂酸、二羥基硬脂酸等的甘油酯[1]。另含二氫咖啡酸及咖啡酸衍生物[2]、β-谷甾醇、豆甾烯醇、芫青甾醇、芫青甾醇甙、3β,6β-二羥基豆甾烷-4-烯[3]及一種新的醯化的芹菜配基4’-O-β-D-葡萄糖甙[4]。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625。


[2] CA 1986;104:213348x。


[3] 中草藥 1987;18(12):530。


[4] Planta Med 1979;36(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