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子

藥材名稱:西番蓮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玉蕊花(《花鏡》),西洋鞠、轉心蓮(《植物名實圖考》),轉枝蓮(《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西番蓮科西番蓮屬植物西番蓮的全草。西番蓮屬全世界有400餘種;中國約18種,2變種(包括引種栽培的種類)。

原植物:西番蓮Passiflora coerulea L.(Passiflora chinensis Hort.ex Mast.),又名時汁果(《植物大辭典》)、(臺灣、廣西),時汁草(廣西)。

歷史:西番蓮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歸屬群芳類植物。吳其浚引《南越筆記》謂:“西番蓮,其種來自西洋,蔓細如絲,硃色繚繞籬間。花初開如黃白蓮,十餘出。久之十餘出者皆落,其蕊復變而鞠。瓣為蓮而蕊為鞠,以蓮始而以鞠終,故又名西洋鞠。”考證其描述的形態和繪圖,與現在的西番蓮相似,僅顏色描述稍有差別。

形態:多年生草質藤本。莖圓柱形,微有稜角,無毛,略被白粉,具單條卷鬚生於葉腋。單葉互生,紙質;葉柄長2~3cm,中部有2~4細小腺體;葉片長5~7cm,寬6~8cm,掌狀5深裂,中間裂片卵狀長圓形,兩側裂片略小,全緣,無毛;托葉較大,腎形,抱莖,疏具波狀齒。聚傘花序退化僅存1花,與卷鬚對生;花大,淡綠色,直徑6~8cm;花柄長3~7cm;苞片3,闊卵形,皺縮不平;萼片5,外面淡綠色,內面綠白色,背部頂端具1角狀附屬器;花瓣5,淡綠色,與萼片近等長;副花冠裂片3輪,絲狀,外輪與中輪裂片上部天藍色,下部紫紅色,內輪裂片頂端具1紫紅色頭狀體,下部淡綠色;內花冠裂片流蘇狀,裂片紫紅色,其下有1密腺環,花盤高1~2mm;雄蕊5,花絲分離扁平;子房柄長8~10mm,卵圓形,花柱3,分離,紫紅色。肉質漿果卵形至近圓形。花期5~7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530頁.圖8910)

生境與分佈:多數栽培,常逸生於溼潤山坡密林中。分佈江西、廣西、四川、雲南。原產南美洲,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常有栽培。

生藥

栽培:宜溫暖,耐溼、耐旱,適於土壤疏鬆。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長。用種子育苗,2~3月或8~10月播種,撒播或條播。播種前用50℃熱水浸種24小時後播種,每畝用種量1.5kg,可育苗6~7萬株。當幼苗長有8片真葉後出圃定植。亦可枝插育苗,在春季或秋季扦插,剪取0.3~0.6cm粗的一年生側株,剪成小支,每支有2~3節,保留1~2片葉,帶葉斜插;成活後長有5~6片新葉時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4×3m穴栽,每穴須施腐熟廄肥和過鱗酸鈣0.5kg。移栽定植後須立攀援柱,用竹竿引蔓上架。當主蔓長到一定長度時摘心,促使側蔓兩側生長;當側蔓長至2m長時再摘心,使蔓佈滿架面。修剪以輕剪為主。為提高產量和質量,在依靠昆蟲授粉同時,輔以人工授粉。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

化學性質

花和果穗中含焦性兒茶酚、沒食子酸、軟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肉豆蔻酸、谷甾醇、葡萄糖等。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