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肺

藥材名稱:平貝母

名稱出處:《中藥志》

概況

異名:平貝(通稱)。

基源: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平貝母的鱗莖。

原植物:平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歷史:平貝母是藥用貝母的一種,主產於東北,已有百餘年應用的歷史,功效與川貝母類同。在《中藥志》及東北的中草藥書籍中均有記載,現為較常用中藥。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扁圓形。莖高40~60cm。葉輪生或對生,最上部的葉常兼有互生,線形,長9~15cm,寬2~6.5cm,頂端不捲曲或稍捲曲。花1~3朵,紫色,具淺色小方格,頂花具葉狀小苞片4~6,頂端極捲曲;外輪花被片長約3.5cm,寬約1.5cm,內花被片稍短而狹,蜜腺陷在背面,明顯突出;雄蕊6;花柱具乳突,柱頭3深裂,裂片長約5mm。蒴果寬倒卵形,具圓稜。花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1冊.220頁.圖150)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海拔地區的林下、草甸或河谷中。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吉林的撫松、通化、臨江等地有栽培;北京昌平地區也開始栽培。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或積雪融化後採挖,除去泥土、粗皮及鬚根,乾燥。藥材產於東北。

鑑別

性狀:鱗莖扁圓形,高0.5~1cm,直徑0.8~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大小相近,互抱,頂端略平,中央稍凹入,中有小鱗葉和殘莖。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顯微 鱗葉上表皮表面觀: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或長條形,長64~180μm,寬18~36μm,垂周壁波狀彎曲,少數較平直;角質栓偶見,於縱向壁或橫向壁部位呈細顆粒狀;平周壁表面布有細小顆粒,近垂周壁部位較密集。單位面積表皮細胞237~372個。(圖見 藥學學報1991;26(6):465) 粉末:類白色,氣微,味微苦。 ①澱粉粒極多,為粉末的主體。單粒圓三角形、卵圓形、圓貝殼形、三角狀卵形、長繭形、燈泡形或棒槌形,偶有一邊稍突出或兩邊稍膨大;一般直徑6~77μm,長約至69μm,其中長繭形者末端較平坦,直徑16~24μm,長48~56μm;臍點大多明顯,長縫狀、人字狀、點狀,少數呈十字狀、馬蹄狀,三叉狀,位於較小端,偶有位於較大端或近中央;層紋明顯,較細密。半復粒稀少,臍點2個。多臍點單粒較多,臍點2~4個,圓點狀,少數呈半月狀或人字狀,3個者有的縱向排成一列,4個者有的排成方形。 ②氣孔類圓形者直徑40~48μm,扁圓形者直徑約至50μm,保衛細胞可見弧狀紋理,稀有呈長圓形,直徑30~43μm,副衛細胞4~6個。(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102)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9種生物鹼:西貝素(Sipeimine)、貝母辛(Peimissine)、平貝母鹼甲(PingpeimineA)、平貝母鹼乙(PingpeimineB)[1]、西貝素-3-β-D-葡萄糖甙等[2]。平貝母鹼甲具有祛痰、降壓作用。

參考文獻

[1] 藥學學報1982;17(5):255。


[2] 中草藥1982;13(8):1,1991;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