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邏輯

[拼音]:Xiping Shijing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本儒家經書。也稱為“漢石經”、“一字石經”。漢代立五經於學官, 置十四博士。各家經文皆憑所見,並無供傳習的官定經本。經書由於傳抄,文字錯謬很多。博士考試亦常因文字異同引起爭端,甚至出現私賄蘭臺令史、偷改經書文字的事件。東漢學者蔡邕等奏求刻經於石以正定經本文字。熹平四年(175) 漢靈帝命蔡邕等參校諸本文字經書後,用隸書寫《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傳》、 《論語》七經, 請名手刊刻。光和六年(183)完成 ,立於洛陽太學所在的鴻都門外,共46塊碑,供時人校訂文字。石經以一家本為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官所立諸家異同於後。《易》、《書》、《禮》三經校記不存,無可考;《詩》用魯詩本,有齊、韓兩家異字;《公羊傳》用嚴氏本,有顏氏異字;《論語》用某本,有盍、毛、包、諸各家異字。共200911字。這對糾正俗儒的穿鑿附會和臆造別字,維護文字的統一,起了積極作用。據載石經公佈以後,每天都有許多人前來抄寫,經常車乘千輛,填塞街陌。

太學遺址在今河南偃師縣佃莊公社太學村,石碑已毀。宋代以來有殘石出土,近代人馬衡匯為《漢石經集存》,存8000餘字。考證其源流的有顧炎武的《石經考》、萬斯同的《石經考》和張國淦的《歷代石經考》等。(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