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果子

藥材名稱:白石花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基源:為梅衣科梅衣屬植物梅衣的葉狀體。梅衣屬全世界達200種,中國有80餘種。

原植物:梅衣Parmelia tinctorum Despr.,又名石花、石衣、蝦蟆皮(陝西)。

歷史:《綱目》載:“在地曰地衣,在石曰石濡。”乃泛指此類。本品有涼血、止血、解毒功能;用於無名腫毒,外傷出血等症。近年據國內面板病研究所報道,梅衣對幾種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抗真菌的作用。

形態:地衣體葉狀,近圓形或不規則擴充套件,直徑約12cm或超過,疏鬆附著於基物上;裂片重複二叉狀分裂,寬5~15mm,裂片相互連線和重疊,裂腋間彎入成卵圓形或長圓形,裂片先端近截形,有時凹入呈叉狀邊緣波狀,有小裂片,並帶有不明顯的灰白色鑲邊;上表面呈灰白色、灰黃褐色或灰褐色,生有少量的點狀或線狀白色斑紋,無粉芽和裂芽;下表面呈黑色,先端為褐色,密生黑色假根,直達邊緣,有時僅殘留有假根的痕跡。子囊盤稠密,幼時呈杯狀,老熟後變成圓盤狀,直徑3~10mm,無柄;果託有白色斑紋和皺褶;託緣全緣,稍向內卷;盤平凹陷或扁平,呈黃褐色或稍暗;子囊內含8孢;孢子無色,橢圓形,單胞,13~16×8~9μm,孢壁厚1.4~1.7μm。(圖見《中國地衣植物圖鑑》.158頁.圖版34:4)

生境與分佈:生於樹杆上以及岩石上。分佈於遼寧、河北、陝西、安徽、福建、臺灣、山東、河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世界各地廣泛分佈。

化學性質

含紅粉苔酸(Lecanoric acid)、富馬前冰島酸(Fumarprocetraric acid)、地衣酚(Orcinol)、黑茶漬素(Atranorin)、苔色酸(Orsellinic acid)、降斑點酸(Norstictic acid)和扁枝衣二酸(Evernie acid)[1]以及氯化黑茶漬素(Chloroatranorin)[2]。

參考文獻

[1] Phyton[Buenos Aires] 1984;44(2):121(CA 1984;101:226961e)。


[2] CA 1984;101:14781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