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地草

藥材名稱:牛黃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犀黃(《外科全生集》),醜寶(《綱目》)。

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膽囊中的結石(少數為膽管、肝管中的結石)。

原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歷史:牛黃首載於《本經》,列為中品。《吳普本草》載:“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走角中,牛死入膽中,如雞子黃。”《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載於獸部上品,謂:“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慢黃若雞卵中黃,圓黃為塊形有大小,並在肝膽中,多生於

特牛。近代牛黃已用化學方法制造,名為“人工牛黃。”另外,在牛的體內進行人工培植牛黃已獲成功。名為“人工培植牛黃。”以與天然牛黃相區別,上述兩種牛黃功效基本與天然牛黃相同。

生藥

採集:天然牛黃全年均可。宰牛時檢查膽囊、膽管及肝管中有無硬塊,如有立即剖取,去淨附著的肉膜等物,將牛黃用通草絲、燈心草或棉花等包好,外邊用毛邊紙包紮好,置陰涼處陰乾,切忌風吹、日晒、火烘,以防變質。天然牛黃主產於北京、河北、天津、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河南、廣西、甘肅、陝西、上海、江蘇。

人工牛黃由牛膽汁或豬膽汁提取,經人工製備而成。人工牛黃主產於天津、北京。

鑑別

性狀:天然牛黃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不規則方形等,少數呈管狀或顆粒狀,直徑1~3cm;表面黃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粗糙或具裂紋,略有光澤,有的外部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質細膩而輕鬆,易破碎,斷面黃色至棕黃色,有排列整齊的環狀層紋,重重相疊;取牛黃粉末少許溶於水中,塗在指甲上,經久不退(通稱“掛甲”)。氣清香,味先苦而後甜,有明顯的清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以個整齊、色澤鮮豔、棕黃色、質細膩氣清香者為佳。人工牛黃多數呈粉末狀,也有呈不規則球形或方形,淺棕黃或金黃色,質輕鬆,水溶液也能使指甲染成黃色,氣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後無清涼感。以乾燥、色黃者為佳。

顯微 粉末略呈結晶狀,黃色或金黃色,帶光澤。微有清香氣,質輕,細密,味苦、純正而回甜,並有清涼的感覺。以50%甘油裝片觀察,可見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團塊,大的團塊呈雲朵狀、絮狀或破碎的泥塊狀,直徑約至100μm,棕褐色至褐黑色,不透明或邊緣微透明;小塊的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長圓形,最小的直徑僅數微米,淡黃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圖見《中藥粉末顯微鑑別手冊》.第1卷.51頁A)人工牛黃粉末淺棕黃色或金黃色,質鬆且輕泡。微有清香氣.味微甜而有膽汁的苦味.入口無清涼感。以50%甘油裝片觀察,有多數紅棕色的團塊物(為膽汁的凝固物),多呈類圓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可見細小的顆粒狀突起;還有開裂狀的不規則形碎塊,直徑約至25μm,透明,稜角較明顯。另有大量玉米或其他糧食類澱粉粒。(圖見《中藥粉末顯微鑑別手冊》.第2卷.28頁A)

理化:①天然牛黃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10mg,加乙醇1ml,置溫水浴中振搖提取數分鐘,提取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和去氧膽酸對照品,加乙醇溶解,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板上,以氯仿-乙醚-冰醋酸(2∶2∶1)為展開劑,以去氧膽酸,膽酸為對照。展距10cm,取出,晾乾,噴以30%硫酸溶液(V/V),於105℃加熱約1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對照品顯兩個熒光斑點,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熒光斑點。另可用10%磷鉬酸乙醇溶液加熱顯色,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1A) 2)取樣品粉末0.1g,加氯仿10ml,浸漬2小時,濾取濾渣,加甲醇15ml,迴流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點於矽膠G板上,以異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5∶5∶1)為展開劑,展開後,用乙醇-濃硫酸醋酐(10∶1∶1)液噴霧後,加熱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1B) 3)取樣品粉末適量,加甲醇溫熱提取,提取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甲苯-醋酸-水(10∶10∶1)為展開劑,以牛磺膽酸、牛磺去氧膽酸、甘氨膽酸、甘氨去氧膽酸、膽酸、膽固醇、膽紅素為對照。展開後,用30%硫酸溶液噴霧後,加熱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2) ②人工牛黃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適量,用氯仿迴流2小時,濾取濾渣,加甲醇迴流提取,提取液濃縮至幹,加甲醇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甲苯-冰醋酸-水(10∶ 10∶1)為展開劑,展距10cm,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於110℃加熱12分鐘,斑點均顯藍綠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4)另可用95%乙醇提取2小時,濾過,濾液按上法進行薄層色譜。(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35-5) 2)取樣品粉末5mg,用2ml乙酸乙酯研磨溶解,濾過,濾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膽酸、膽紅素為對照。以氯仿-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8.2∶1∶4)為展開劑,展開後,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濃硫酸(1∶1)試液,於105℃加熱3~5分鐘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6) 3)取樣品粉末適量,用氯仿浸漬,浸出液用5%Na2CO3萃取至無色,分取Na2CO3層,酸化,用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點樣於矽膠GF254板上,以膽酸,去氧膽酸為對照。以異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551)為展開劑,展開後,用無水乙醇-醋酐-濃硫酸(10∶1∶ 1)噴霧後,加熱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7A) 4)取樣品粉末適量,加一定量的冰醋酸-乙酸乙酯(1∶10),室溫冷浸72小時,濾過,棄去初濾液,收集續濾液,點樣於矽膠G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醇(75 400 12.5 12.5)為展開劑,展開後,用15%硫酸-硫酸氫銨-乙醇溶液噴霧後,加熱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553-7B)

加工炮製:將原藥材置於乳缽內研成細粉;或取原藥材,每30g加清水3g,研成細粉。

貯藏:原藥材易破碎,應裝入墊有棉花的盒中,或置陰涼乾燥處遮光密閉儲存,防潮、防壓、防震;細粉貯於乾燥密閉容器中。

化學性質

天然牛黃中含膽紅素72%~76.5%、膽汁酸4.3%~6.1%(其中膽酸0.8%~1.8%、去氧膽酸3.33%~4.3%)、膽汁酸鹽3.3%~3.98%,總膽固醇2.5%~4.8%、脂肪酸1.0%~2.1%、卵磷脂0.17%~0.2%、Ca2.3%~2.66%、無機離子Fe、K、Na、Cu、Mg、CO32等[1]。尚含類胡蘿蔔素,平滑肌收縮物質SMC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多種氨基酸[2]。

天然牛黃中的膽紅素有三類,即遊離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和共價膽紅素(Covalently bound bilirubin)。其中結合膽紅素結合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共價膽紅素是指與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共價結合的膽紅素[3]。膽紅素含量的高低和傳統評價牛黃質量優劣的經驗是一致的[1]。

參考文獻

[1]中藥材科技 1982;(6):14 。


[2]臟器生化製藥 1979;(2):33 。


[3]生化藥物雜誌 198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