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草莓摘後管理七件事

露地草莓摘後管理七件事

  露地草莓果實採摘後到越冬還有幾個月的生長期,此時加強中、後期的栽培管理是來年豐產、優質的基礎。

  草莓採摘後,植株即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匍匐莖大量發生、新莖分枝生長加快、新幼株形成,為全年營養生長的第二個高峰期。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生長開始減緩,在入秋前後,開始花芽分化並繼而轉入生殖生長階段。管理上如果放鬆,對草莓生長髮育影響較大,直接影響到來年產量與品質。因此,草莓果採後,應及時加強田間管理。

  一、灌水保溼,遮陽降溫

  草莓性喜涼爽,根系較淺,抗旱能力較弱,且葉面積大,蒸發旺盛,如果幹旱缺水,容易導致莖葉枯萎而死亡,在夏秋季,當地面龜裂時,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應在夜間溝灌,滲透苗地;無灌溉條件的地塊,應每天早晚潑水抗旱,保持土壤溼潤,降低地表溫度。此外,夏季最好在畦面上搭1米高的陰棚,頂上蓋些草等物,也可在畦邊種些玉米、高梁及豆角之類的搭架蔬菜遮陽,但不能種植過密。通風不良,光照不足,也會影響草莓正常生長。

  二、摘除匍匐莖,定向壓蔓育苗

  草莓採果後,在夏秋季節會產生大量的匍匐莖,並陸續在匍匐莖上產生3~5次子苗。匍匐莖及其子苗會消耗大量養分,減少母株營養積累,影響花芽分化。草莓採果後,如果不繁殖種苗,就應及時將剛長出的匍匐莖摘除,同時摘除病老枯葉帶出園外深埋。用於繁殖種苗的草莓苗圃,為使每次子苗均能長成壯苗,在發苗期間要及時將匍匐莖定向理順,配置均勻。對發出的新株要壓些泥土,促生新根。

  三、適時灌水防災

  草莓採果後,對肥水需求較多,對環境條件反應也較為敏感,尤其是酷熱、乾旱、漬澇災害對其影響更甚。一般來說,夏季氣溫超過30℃,草莓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有時老葉還會出現灼傷或焦邊,應及時澆水或遮蔭降溫。但草莓根系淺、植株小,對土壤溫度變動反應敏感。雨水過多,土壤通氣不良,不但影響植株根系與莖蔓生長,還會發生爛根,增加病害。因此,採果後,應及時清溝瀝水,保持地面乾爽。

  四、適期追肥,增加營養積累

  在草莓採果後,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增加營養積累和促進花芽分化。為了給第2年打下良好基礎,應及時追肥灌水。一般品種多在8~9月份進行花芽分化,可於秋分前後追施氮磷鉀複合肥20~25千克/667平方米,或1∶1的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70千克/667平方米,同時可在7~9月份每20天左右噴施1次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4次,以促進花芽分化。封凍前開溝施1次腐熟的人糞尿或其他優質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2000~3000千克,以提高植株越冬抗寒能力。草莓採果後,在不繁育種苗的地塊,儘量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以防止匍匐莖的.旺盛生長;對繁育種苗的地塊,為促子苗多發、健壯,應及時灌水保溼,增加施肥數量和次數。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在封凍前澆1次封凍水,澆足澆透。

  五、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發育

  草莓新根的發生部位具有逐年上升的特點。每年採果後,要注意基部培土。培土一般在採果後的新根大量發生前進行,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為宜。中耕可結合追肥和培土進行,根系旺盛生長前中耕可適當深些,以利於根系生長。

  六、清除雜草,防治病蟲

  夏秋季節,田間雜草大量滋生,必須經常拔除。拔草時不要鬆動草莓根系,以免造成種苗死亡。同時要摘除黃葉病葉。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主要病蟲害有紅蜘蛛、蠐螬、蚜蟲、葉斑病、灰黴病等。病害防治,可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或40%多菌靈800倍液或1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等。紅蜘蛛等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2000~2500倍液等防治。夏秋期間,對草莓威脅最大的地下害蟲是蠐螬(金龜子幼蟲),可用800倍液敵百蟲或1000倍液敵敵畏澆灌苗蔸,也可人工捕捉。蠐螬的成蟲常在未腐熟的肥堆上產卵,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可明顯減輕危害。

  七、冬前覆蓋編,安全越冬

  冬季保護好葉片,有利於植株的營養積累和安全越冬,花序公化多、質量高。11月上旬澆封凍水後,在11月中旬用稻草、麥秸等覆蓋,厚度以3釐米左右為宜,也可採用地膜覆蓋。翌年3月上旬除去覆蓋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