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鋪地板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鋪地板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活動鋪地板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透過拼擺操作活動,初步感知面積守恆;
2、透過數方格的方法,體驗面積的守恆;
3、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提升觀察、比較、測量、記錄的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教師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鋪地磚”;幼兒用材料:學具“鋪地磚”、操作單頁5—20。
活動重點:
透過操作活動,感知面積守恆。
活動難點:
透過操作活動,感知面積守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PPT,提問。)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圖片裡的人在幹什麼?(幼兒自由回答)師:那你們想不想像這些工人師傅一樣,設計建造出美麗的圖案?(想)那我先考考你們,看看你們有多大的本領。
2、教師出示4塊地墊。
師:用4塊地墊鋪地板,可以有幾種鋪法?
教師先後請幾名幼兒上前鋪一鋪,鼓勵幼兒鋪出不同的形狀,教師將不同的鋪法記錄在黑板上。
3、教師提出問題,幼兒討論。
師:這些鋪好的地板一樣大嗎?為什麼?
4、交流小結,得出結論:
雖然拼出的形狀不一樣、擺放的位置也不一樣,但都是用相同的4塊地墊鋪成的,說明它們一樣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條小路,提出問題。
師:這3條小路的面積誰大,誰小?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2、驗證結果。
⑴、引導幼兒將學具中的小正方形鋪在小路上,透過點數小正方形的個數,比較小路面積的大小。
師:我們將小正方形分別、依次鋪在3小路上看看這3條小路的面積誰大,誰小?
⑵、教師提出問題,幼兒討論。
師:3條小路一樣大嗎?為什麼?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觀點。
⑶、交流小結:
遇到眼睛無法判斷的圖形,我們可以利用形狀相同的小圖形,如小正方形去測量大圖形的`大小;3條小路都用了6個小正方形,說明它們一樣大。
2、請幼兒用學具中的小長方形測量、比較小路的大小。
師:我們再用小長方形依次鋪在這3小路上,比比3條小路的面積還一樣大嗎?
(將小長方形擺放在3條小路上,進一步感知小長方形數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三、拓展遊戲。
(1)請幼兒完成操作單頁第一頁“變魔術”的活動。
(2)遊戲:拼圖形。
請幼兒用學具中同樣數量的小三角形拼擺圖形,與同伴比較拼出的圖形的大小,感知面積的守恆。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