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鋪地面》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鋪地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體會面積換算的必要。
2、使學生體會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並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面積換算。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
重點難點:
1、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
2、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尺子、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若干個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①出示投影: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a、測量物體表面的大小,要用面積單位。()
b、常用的面積單位有m2、dm2、cm2m()
c、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
②選擇,將序號填在括號
a、一塊手帕的面積約是4()[①dm2②cm2③m2]
b、一座5層樓高13()[①m、②dm、③cm]
c、度量正方形的'邊長要用()[①面積單位②長度單位③分米]
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說一說1m2、1dm2、1cm2大約有多大?
2、師對複習情況進行簡單小結,隨之出示投影P50“鋪地面”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小明是怎樣回答的?他非常自信地說:“我還以為什麼難題呢?不就是5×5=25只要一塊就行了。”
師:對於小明的回答,同學們覺的對嗎?(小組討論不對的原因)
交流時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師要引導他們:小明的回答是不對。因損壞的方磚的面積是5×5=25(dm2)每塊方磚面積是25cm2,,同是25但他們的單位不同。
師:請同學們閉上想一想::1dm2有多大?誰來用手比劃一下?
引出課題:看來“單位”在資料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省略的,這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單位間的進率,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討論學習“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個問題。
板書:面積單位間進率。
二、探索新知:
1dm2=100cm2
①首先讓學生猜測:1dm2=()cm2
(無論學生猜測的結果如何,教師都不要忙於下結論,要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驗證)
②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驗證:
拿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想辦法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可以分組,也可以獨立解答,集體交流時,可能有兩種情況出現:
a.以“分米”為單位的,面積是1×1=1dm2
b.以“釐米”為單位的,面積是10×10=100cm2從而得出
1dm2=100cm2
讓學生回答:兩個結果中間為什麼劃等號?
4、出示投形進行理論驗證:
5、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擺一擺(拿出一張邊長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釐米卡片若干個),
先讓學生猜一猜一橫行能擺多少個面積是cm2正方形?能擺幾排?
師:全擺滿共多少個面積1cm2的小正方形?(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全擺滿能擺10×10=100個,也就是1dm2=100cm2)
師:透過同學們測量計算驗證和擺方格驗證同學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指板書:1dm2=100cm2
6、用同樣的方法探究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三、解決:“鋪地面”問題
師:同學們前面小明沒有解決問題,現在能解決了嗎?
小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師:板書:
①1、5×5=25(dm2)②5×5=25(dm2)
25dm2=2500cm21dm2=100cm2
2500÷25=100(塊)100÷25=4(塊)
4×25=100(塊)
答:略。
四、鞏固新知
①P51練一練。1、2。
五、思維訓練:
P51第3題。練習二。第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