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子草

藥材名稱:巖陀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基源:為虎耳草科鬼燈檠屬植物西南鬼燈檠的根狀莖。鬼燈檠屬全世界約6種;中國有5種。有2種供藥用。

原植物:西南鬼燈檠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又名野黃姜(《貴州草藥》,九月岩陀、紅姜(雲南)。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30~90cm;根狀莖粗狀橫生,紫褐色;莖草質,圓柱形,紫綠色,幼時被粗毛,後變無毛,不分枝。葉基生與莖生,羽狀複葉,有時莖最上部的為單葉,小葉3~9片,側生小葉為對生,狹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6~18cm,寬3~5cm,頂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牙齒,上面幾無毛,下面疏生短柔毛;葉柄基部寬展。聚傘花序蠍尾狀組成頂生的圓錐花序,長20~30cm,花梗長2.5~5cm,密生短柔毛;花直徑6~9mm;萼筒很短,略呈陀螺形,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長3~6mm,粉紅色或白色;花瓣無,雄蕊10枚,花絲線形,花葯近於攣生;子房半下位,寬圓錐形;心皮2,下部合生,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紫紅色。(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24頁.圖197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800~3000m的高山雜木林中陰溼處或岩石旁。分佈於中國西南地區。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挖,除去泥土、粗皮及鬚根,晒乾或切片晒乾。藥材主產於雲南北部和四川西南部。

鑑別

性狀:根莖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8~20cm,直徑1.5~6cm。表面褐色,常有縱皺紋,上側有數個黃褐色莖痕,一端有殘留葉基和黑褐色苞片及棕色長絨毛,下側有殘存鬚根及根痕。質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粉紅色,有纖維狀突起及多數白色閃亮小點。氣微,味澀、苦。以條粒、斷面黃白色或粉紅色、質堅者為佳。

顯微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細胞15~25列,扁平長方形。皮層明顯,偶有根跡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常大小相間,斷續環狀排列,有的韌皮部外側有纖維束,木質部內側的導管中常含黃棕色物質,束內形成層明顯。射線寬窄不一。髓寬大,有髓周維管束散在,其韌皮部位於內側,木質部在外側,有時環髓排列。薄壁組織中充滿澱粉粒,有草酸鈣針晶束。(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424頁.圖320)

理化:取本品粉末1g,置50ml帶塞錐形瓶中,加甲醇10ml浸泡過夜,濾過,取濾液點於矽膠G板上,以矮茶素為對照品,氯仿-乙酸乙酯-甲酸(5∶42)為展開劑,噴50%硫酸乙醇液,105℃烤10分鐘。除矮茶素及其相應斑點為暗綠色外,其餘均為淡紅棕色或淡棕紅色。(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424頁.圖321)

化學性質

含巖白菜素。

參考文獻

中藥志.第2冊.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