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忍冬

藥材名稱:豬毛草

名稱出處:《峨眉藥用植物》

概況

異名:

雞尾草、小鳳尾草(《貴州民間藥物》),新鳳尾草(《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基源: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狹葉鳳尾蕨的鮮或乾燥全草。

原植物:狹葉鳳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

形態:植株高30~35cm。根狀莖短,密被淺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草質,二型;不育葉柄長4~8cm,禾稈色,光滑;葉片卵形,長6~25cm,寬5~20cm,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3對,線形,長2.5~20cm,寬3~4mm,邊緣有小尖齒,第1對常為2~4叉狀深裂,側脈二叉狀;能育葉與不育葉圓形而較大;葉柄長5~10cm,葉片卵形成橢圓形,長10~30cm,寬6~20cm2,僅在不育部分有小尖齒,下部的2~4叉狀深裂。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囊群蓋線形,全緣,膜質,灰白色。(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2199頁.4559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1800m的山坡草地或灌木林下。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越南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根或莖葉。

藥性

性味:《新華本草綱要》:“苦、澀,涼。”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生肌。

主治:燙火傷,犬咬傷,刀傷,白帶,淋濁,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忌內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狂犬咬傷:豬毛草、化稿樹皮、楊梅樹皮各6g,煎水外洗。並用豬毛草加酒搗爛外敷。”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豬毛草、酸迷迷、糯米菜搗爛敷患處,每日換藥1次。”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燙傷、狂犬咬傷:豬毛草適量搗爛外敷。” ③《貴州民間藥物》:“治燙傷:豬毛草焙乾為末,油調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