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水利史

[拼音]:xinxi chuli

[英文]:information processing

為一定目的對載荷資訊的隨機訊號所進行的變換。對非隨機訊號進行的變換,常稱為訊號處理。由於資訊通常載在一定的訊號上,對資訊的處理總是通過對訊號的處理來實現。所以,資訊處理往往和訊號處理具有類同的含義。資訊處理的目的主要是:

(1)提高有效性;

(2)提高抗干擾性;

(3)改善主觀感覺的效果;

(4)對資訊進行識別和分類;

(5)分離和選擇資訊。總的來說是為了更好地與信宿的性質相匹配,捨棄那些對信宿無關的部分,突出信宿需要的有用部分。

資訊處理的一個基本規律是“資訊不增原理”。這個原理表明,對載荷資訊的訊號所作的任何處理,都不可能使它所載荷的資訊量增加。一般來說,處理的結果總會損失資訊,而且處理的環節和次數越多這種損失的機會就越大,只有在理想處理的情況下,才不會丟失資訊,但是也不能增加資訊。下圖不等式中I(U;W),…等表示互資訊。雖然資訊處理不能增加資訊量,卻可以突出有用資訊,提高資訊的可利用性。隨著資訊理論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資訊處理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提高有效性的資訊處理

根據信宿的性質和特點,壓縮資訊量的各種方法都屬於這一類。例如,通過過濾、預測、信源編碼和閾變換等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縮頻帶、壓縮動態範圍、壓縮資料率。在允許一定失真條件下,資訊率-失真理論是這類資訊處理技術的理論基礎。

提高抗干擾性的資訊處理

為了提高抗干擾的能力,針對干擾的性質和特點,對載荷資訊的訊號進行適當的變換和設計。例如,通過過濾和綜合來消除畫面的條紋干擾或孤立斑點;通過適當的設計使訊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來抑制隨機噪聲的干擾;通過對訊號附加適當的剩餘,使訊號具有發現和糾正錯誤的能力等,都是這類資訊處理技術的應用例項。

改善主觀感覺效果的資訊處理

這類技術主要應用在影象處理方面。例如通過灰度變換和修正,通過頻率成分的加重和調整來改善影象的質量;為了便於觀察影象各個部分的差別,把灰度差轉換為色彩差,形成假彩色圖等。此外,廣播中的立體聲處理也是改善主觀感覺效果的資訊處理技術。

識別和分類的資訊處理

這是資訊處理技術發展較快的一個分支,通常稱為模式識別。這種方法的要點是:根據使用者要求,合理地抽取模式的特徵,然後根據一定的準則來對模式進行識別和分類。具體實現的方法主要有兩類:基於模式的統計特徵和統計推斷理論的統計識別方法;基於模式結構特徵和文法推理的文法識別方法。統計識別方法要求先抽取模式的特徵,得到原始的特徵空間,然後把它變換到低維空間,並根據一定的準則(如最小均方誤差準則、最大熵準則等)對它進行分類(線性分類或非線性分類,後者具有較好的分類效果,但比較複雜)。文法識別方法要求先選取模式的元素(即結構特性),然後進行文法分析和推斷,通過樣板匹配的方法,按照相似度準則來識別模式。數碼識別、文字識別、語聲識別和特定圖形(如指紋、染色體、癌細胞等)的識別等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選擇與分離的資訊處理

通常從內容隨時增減變動的資料庫中有選擇地提取資訊,或情報檢索和文字加工等,都屬於資訊選擇。另外一類是分離資訊,如在多數人交談的環境中,只選取一個人的講話。這需要有發話者的語聲識別器。例如,利用基頻和音調等特徵來識別出選擇的物件,然後再將有關資訊提取出來。在場景識別中,為了從背景中將活動物體影象分離出來,可以仿照蛙眼識別活動目標的原理,通過側抑制方法來實現。

資訊處理一般是對電訊號進行的處理,但也有對光訊號、超聲訊號等直接進行處理的。在影象處理中,通常採用序列處理。為了適應複雜影象實時處理等需要,還要研究並行處理的技術。在計算機技術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如能加上對事物的理解、推理和判斷能力,資訊處理的效果就會有更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