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冷卻

[拼音]:huoyao

[英文]:propellant,powder

火炸藥的一類,屬低速炸藥。借點火裝置能以爆燃或燃燒的爆炸形式作拋射功。火藥一詞的含義今昔不同,20世紀50年代以前,在中國、甚至目前在日本,火藥泛指火炸藥。現代火藥的概念通常包括兩種:一種是用於發射彈丸的火藥,稱為發射藥。這種火藥在槍、炮膛內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丸加速運動(圖1)。另一種則是用於發射火箭或導彈的火藥,稱為推進劑。火藥在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內燃燒,借噴管產生高速氣流,依其反作用力推動火箭或導彈運動(圖2)。

沿革

最早的火藥是黑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公元3世紀發現火藥的燃燒性質,10世紀用於軍事,此後中國出現了多種火藥兵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並得到廣泛應用,不僅用作槍、炮彈丸的發射藥,也用作炸藥以裝填炮彈和爆破。直至19世紀末葉,它是火炸藥的唯一品種。1884年法國P.維埃耶利用膠化良好的硝化棉,發明了單基火藥。由於它燃燒時無煙且威力比黑火藥大,從而取代了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地位。幾年後瑞典和英國又發明了雙基火藥,為無煙火藥增添了新品種。隨著火箭武器的出現和發展,1940年後,美國又創制了一系列複合火藥和複合雙基火藥。通常將硝化棉系火藥或硝化棉-硝化甘油系火藥稱為無煙火藥。各類火藥的製造和生產,也由手工作坊逐步發展為間斷式、連續式和自動化方式的工業生產。

分類

火藥按成分和形態結構可分為均質火藥和異質火藥兩大類:均質火藥是利用高分子炸藥與溶劑,經溶解塑化和壓實成型而製成基本單相物體。它包括單基火藥、雙基火藥兩類(見發射藥)。異質火藥是由多種組分組合而成。有粉碎良好的氧化劑(如過氯酸銨),惰性或活性膠粘劑(如聚丁二烯、硫磺、雙基火藥膠等),金屬粉新增劑(如鋁粉)等,各組分的分子保持著不同的接觸關係,構成了多相物體。異質火藥包括混合火藥(見黑火藥)、複合火藥、複合雙基火藥、三基火藥(見推進劑、發射藥)。

使用要求

火藥應滿足以下要求:

(1)足夠的能量,以保證彈丸和火箭、導彈的射程。

(2)良好的燃燒穩定性和規律性,以保證發射的彈丸和火箭、導彈具有良好的彈道效能及射擊精度。

(3)足夠的機械強度,以保證發射時不致產生藥體破裂而影響燃燒規律性。

(4)良好的韌性、化學安定性,以保證火藥可以長期貯存而不變質。

(5)撞擊、摩擦等機械感度要小,以保證使用、生產、貯存、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火藥的生產既有化學過程,也有物理過程,其工藝條件的制定及裝置的選擇同生產的品種性質有關。保證安全是首要條件,為此要採用先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連續化、自動化、隔離或遙控操作。

參考文章

煙花火藥的誕生素材古代軍事火藥和火藥武器的產生前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