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口

[拼音]:pomian xushui gongcheng

[英文]:water storage works on sloping land

攔蓄坡面地表徑流或泉水的小型工程設施。坡面蓄水工程在山丘地區可防治水土流失,也可解決人畜用水及抗旱生產。

坡面蓄水工程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西漢時就曾經在全國各地興建陂塘。據《漢書·溝洫志》記載,丘陵山區的農民利用溪谷流水蓄為陂池者不可勝計。南宋《陳旉農書》曾記述,地勢高的山田,應依照地形,在其上面選擇徑流彙集的地方,根據用水量和來水量的多少,修建不同容量的陂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丘地區農民隨著發展農業生產、防旱抗旱、解決人畜飲水的需要,興修了大量坡面蓄水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在世界各地也較為普遍。在中國主要有蓄水池和水窖兩種。

蓄水池

中國北方地區一般叫澇池,多以攔蓄坡面徑流、道路洪水,解決人畜用水為主,結合灌溉。多修在村莊附近、路旁、山坡淺凹地、溝頭以上集流處,或挖坑,或築埂,或半挖半填而成。中國南方地區一般叫陂塘、山灣塘,由於地表徑流和泉水豐富,蓄水保證率高,多以灌溉為主,結合水生養殖業生產。蓄水池多修在淺溝的上、中游坡凹地及水田以上集流槽等地方。蓄水池形狀一般多為圓形。蓄水容積根據來水面積、雨量、灌溉需水量等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有的幾百立方米,個別的達到10萬m3以上,水深保持在3m左右。蓄水池設進水口、放水口和溢洪道。進水口應使周圍水流入池內。放水口設涵洞、豎井或臥管,便於分層放水。溢洪道底坎應與池最高水位相同。近年來,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土石山區,把蓄水池和轉山渠結合起來。有些地區坡面上部土層較薄,為林牧基地;下部土層較厚,為基本農田。在兩部分交界處修轉山渠,暴雨時山坡上部的地表徑流為轉山渠所攔截,引入渠的一端或兩端的蓄水池中。這樣,既保護了下部農田不受沖刷,又可利用池中蓄的水,灌溉下部農田。

水窖

又稱旱井(見圖)。在地下挖成井、缸形式,以貯蓄地表徑流。多修在中國北方乾旱山區和黃土地區,主要解決人畜用水困難。作法是在地下開挖一個瓶狀土窖,每個容量約5~10m3,底部和四壁用膠泥錘實防滲。暴雨時,將地表徑流經過沉沙池初步澄清後,引入窖記憶體儲,有防止水面蒸發損失的優點,可供常年飲用。有的地方把水窖擴大成為水窯,每個容量100~200m3,底部和四周用膠泥錘實或用水泥沙漿抹面砌護,不僅可供人畜飲用,還可以用於抗旱點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