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

[拼音]:minzu tongyi zhanxian

[英文]:national united front

被侵略被壓迫民族的各階級和各種政治力量在反侵略反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民族民主革命或民族戰爭中結成的全民性的政治聯盟。在階級社會裡,民族壓迫實質上是階級壓迫,既表現在經濟上的剝削、掠奪以及政治上的迫害、壓制和歧視,又表現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摧殘、限制和侮辱。雖然承受這種壓迫的主要是被壓迫民族的被剝削階級的廣大群眾,但往往也損害這些民族的剝削階級的利益。因此,被壓迫民族的各階級往往結成民族統一戰線,聯合反抗民族壓迫,從而使這種反抗和鬥爭具有全民族的性質。

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後,帝國主義列強把民族壓迫強加給整個世界。帝國主義勾結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或民族中的封建勢力,對這些國家和民族實行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壓迫和掠奪。這樣,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的還有官僚資本主義)就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一切愛國民主人士的共同敵人;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鬥爭的必然形式和重要武器。由於各國、各民族所處的環境不同,民族統一戰線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單一民族內部,由各個階級、階層所組成的用以反對外部和內部的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民族統一戰線;另一種是在多民族國家中,由各民族中的各個階級、階層、集團和個人組成的用以反對國內外敵人的民族統一戰線。二者都是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服務的。就無產階級來說,它體現了民族利益和階級利益的一致性。一個國家的民族統一戰線由哪個階級來領導,對於該國在民族民主革命勝利後,沿著什麼道路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究竟由什麼階級充任領導,則主要取決於階級力量的對比,以及代表各階級的政黨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

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帝國主義列強勾結國內封建階級和買辦階級,殘酷壓迫中國各民族人民。帝國主義和中國各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義和各民族人民的矛盾,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以前者為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要戰勝這樣強大的敵人,沒有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奮鬥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十分重視民族統一戰線問題。在1924~1927年的大革命和後來的抗日戰爭中,都曾經成立過以“國共合作”為組織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革命的實踐證明,有沒有一個包括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愛國政治力量的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是關係民族民主革命成敗的大問題。所以,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時,把正確運用統一戰線這個武器,作為取得革命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毛澤東還根據中國的實踐,指出要鞏固和發展民族統一戰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以自己的正確綱領確立並保持它在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必須保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獨立性;必須照顧全域性、照顧多數、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對同盟者必須又聯合、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政策,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建立,並不斷得到鞏固,從而取得了抗目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了把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統一戰線,又進一步發展成一個包括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一切愛國人士在內的最廣泛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