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制度

[拼音]:Xia-Shang-Xizhou gongyi meishu

[英文]:arts and carfts of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夏、商、西周時期是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上繼原始社會之後,第2個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工藝美術品的創造、製作者主要是直屬於官府的百工,他們在創造過程中所獲得的審美經驗、製作技藝和製作的無數優秀作品,對後世有重要的影響。這一時期青銅工藝居主導地位,在商代後期和西周初期達到興盛階段,出現大批製作精美、系列不同的青銅器,其造型和紋飾在工藝美術史上具有典範意義。玉器的雕琢技藝有新的進步,有造型嚴謹、規範化的禮玉,也出現大量造型生動優美的實用的或裝飾性的玉器。陶瓷工藝的成就表現在原始瓷器的出現和精細白陶器的造型和裝飾意匠上。此外,金器、牙骨雕刻和竹、木、漆器、紡織工藝也都有發展。

青銅工藝

文獻記載:傳說夏代已開始鑄鼎。已知的最早的青銅容器殘片發現於河南省登封縣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灰坑,含有銅和鉛、錫成分,屬於青銅。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年,相當於夏代初期。在其後的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青銅禮器的爵(見二里頭銅爵)和斝,鑲嵌綠松石獸面的銅牌飾鈴和工具、兵器等。爵和斝為多範合鑄,造型、紋飾粗簡,具有明顯的早期青銅器特徵。在遺址中還發現有鑄銅、製陶、琢玉、制骨的各類作坊,說明手工業已有專業分工。

商後期青銅工藝十分繁榮,青銅器作品表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商代青銅藝術的主導的審美傾向是追求莊嚴、華美,到西周中期以後,佔據上風的則是典雅、樸素的風格。

商、西周時期,青銅器已形成獨特的造型系列,主要器類有:1.容器類:

(1)炊食器:炊器主要有鼎、鬲、甗,盛食器主要有簋、豆,到西周後期出現新的器類簠和;

(2)酒器:盛酒器有尊、罍、瓿、卣、壺,調酒的盉與造型異常華美的方彝、兕觥及各類鳥獸尊。溫酒、飲酒器有斝、爵、角、觚、觶;

(3)水器:盤、匜、盂等。2.樂器:鐃、鎛、鈴、仿木器的鼓,西周中期以後出現編鐘。3.兵器:鉞、戈、矛、鏃等。4.車馬器、工具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炊食器和酒器,均屬於禮器。商代酒器種類數量很多,到西周以後,炊食器發展,酒器逐漸減少。炊食器中的鼎是禮器中最主要的代表器類,具有重要的宗教、政治意義,在造型上也力求莊嚴、厚重,強調體量感。大型鼎被視為貴族權勢的象徵之物,著名的如商代王室祭器司母戊鼎,重875公斤,為已知商、西周時期最重的巨型青銅器。西周時期的圓腹大鼎如大盂鼎(見彩圖)、大克鼎等都有涉及西周史實的長篇銘文,造型典雅、莊重,代表了西周時期青銅器藝術的成就。酒器中,圈足器的尊、觚,帶提樑的卣,三足器的爵、斝造型設計都十分成功。兕觥和各種鳥獸尊為模仿鳥獸形體制作的盛酒器,表現出古代藝術工匠善於觀察自然物象和按照工藝美術造型原則加以提煉變形的能力。有的生動傳神,有的將鳥獸區域性形體與器皿造型巧妙結合達到和諧完美。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商代的四羊尊(見彩圖)、龍虎尊、小臣艅犀尊、雙羊尊、象尊、豕尊(見彩圖)和各種不同造型的鴟鴞尊等;西周的鴨尊、駒尊、虎尊等。此外,四川廣漢出土的商代大型青銅人像、人頭像、面具等,表現了古代巴蜀地區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殊成就(見三星堆青銅人頭像)。

商、西周青銅工藝還創造了富於時代特徵的多種紋飾。早期種類較少,紋飾的構成也比較簡單,商代中期以後,發展為三層花紋。即在浮雕的主體紋飾上輔以陰線刻文,其餘空白部位又刻成細密的雲雷紋作為襯底。以此造成多層次的裝飾效果。在裝飾手法上,注意主從關係和虛實變化。器物體積感最強的部位大多以饕餮紋為主,構成大面積的裝飾面,而在次要部位則裝飾有彼此呼應的裝飾帶。流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紋飾主要有饕餮紋(或稱獸面紋)、夔紋、鳥紋等。饕餮紋為一個具有神祕色彩的突出的獸頭,有的有角、爪、尾,其生活原型為牛、虎、羊等動物。夔紋為側身、有角、一足、卷尾的龍形紋飾,多用於裝飾帶。兩個相對的夔紋也可構成一個饕餮紋飾。鳥紋初出現於商代中期,到西周以後更為盛行,有小鳥、長尾鳥和華冠大尾鳥等不同樣式。此外,比較流行的還有象紋、虎紋、蟬紋、蠶紋及龜、魚、蛇等動物紋飾以及鉤連雷紋、乳釘紋、渦紋等各種幾何形紋飾。西周時期出現別具特色的卷身夔紋。西周中期以後,饕餮紋、夔紋等逐漸為竊曲紋、重環紋、波紋等所代替。商周青銅器還多在器蓋、鋬、耳等部位附加立體的動物形裝飾,並在器體交接、轉折部位(一般是合範處)飾以突起的觚稜,以增強器物的裝飾效果。

商、西周青銅器中的重要作品,多鑄有銘文,商代銘文字數較少,有的僅刻族徽,到商晚期,字數逐漸加多,西周時期毛公鼎的銘文最長,達497字,內容廣泛涉及祭典、訓誥、冊命、征戰,以及訴訟、媵女等內容,具有書史的性質。銘文中的代表作品具有書法價值和史料價值。

陶瓷工藝

夏、商、西周時期大量日用器物是紅陶與灰陶製品。其中食器、水器多為泥質陶器,炊器多為夾砂陶。在器表施加印紋、劃紋和附加堆紋,表現出樸素的裝飾意匠。商代中期曾一度流行在陶器上施加與青銅器相同的饕餮紋。在二里頭文化和商代中期還出現一些陶塑的龜、魚、虎、羊頭、 豬、鳥頭等,造型誇張、生動。山西襄汾陶寺相當於夏代的文化遺址出土有大型彩繪陶器,有的繪有龍的形象。

江南地區和東南沿海流行印紋硬陶器,器表拍印有云雷紋、人字紋、 米字紋、方格紋等紋飾。陶質堅硬,燒成溫度高。商代中期出現原始瓷器,胎骨以高嶺土燒成,外施青灰或黃褐色釉,燒成溫度在1200℃左右,胎質堅密,不吸水分,扣擊有金石聲。器類有尊、豆、甕、盂等容器,施有弦紋、方格等刻畫紋飾(見中國原始瓷器)。西周以後有較大的發展。

以高嶺土為坯的刻紋白陶器出現於商代晚期,為當時貴族專用的貴重器物。器表磨光,雕刻花紋。其造型與紋飾和同時期的青銅器有密切關係,但又自成體系。器類有鼎、殷、豆等炊、食器和尊、罍、觶等酒器。紋飾有饕餮紋、夔紋、人體紋、雲雷紋、渦紋等。主要發現於殷墟和河北藁城等地,數量不多。

刻紋白陶的藝術成就和印紋硬陶、原始瓷器的出現代表著此一時期陶瓷工藝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發展。

玉石、骨牙雕刻工藝

玉石工藝在商代達到成熟期,數量眾多,應用廣泛,在長期製造過程中,發展了對於玉石原材料質地、色澤之美的鑑賞和辨別能力,珍貴玉石材料的價值逐步被認識。在貴族生活中,玉的材質之美被與當時的道德規範相比附,而且直接以玉器的造型種類區別貴族的等級身份。西周以後,玉器的造型進一步規範化,並被廣泛納入貴族禮儀活動和日常生活之中,但在藝術創造上則趨於僵化而沒有更大的發展。

安陽殷墟曾出土大量商代玉石器,最為集中的發現為殷墟婦好墓,所出玉器達755件,皆屬軟玉,產自新疆等地。有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人和動物形的裝飾品,而玉和盤的發現則表明商代工匠已能琢制容器了。石器共63件,有大理岩雕成的豆、盂、、罍、觶等禮器,石灰岩雕成的磬、工具,砂岩製作的磨石等。此外還有綠晶(或認為是壽山石)、瑪瑙、綠松石、孔雀石4類寶石器,共47件,主要用作製作珠類、動物形裝飾和貝等。

玉石禮器主要有璧(及各種環類)、琮、圭、璋、璜、琥6類,用於祭祀活動和貴族佩戴。還有一些銅鑲玉或其他材料的戈、矛鉞、戚等兵器、工具,用於儀仗。禮玉的品類是不斷髮展、完善的,其具體名稱、用途,多年來學術界尚有爭議,在琢制技藝上,特別注重形式的對稱、完美,以求與其莊嚴的禮儀性質相諧調。

動物和人形裝飾品都是小型的佩飾或鑲嵌的裝飾品。也可能具有辟邪等巫術意義。婦好墓所出各類寫實動物和龍、鳳等神異動物,種類繁多,形象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有13件玉人,是瞭解商代社會生活的珍貴形象資料。西周時期代表性作品有甘肅靈臺白草坡所出的玉人、陝西寶雞茹家莊所出的玉鹿、水牛等大量動物性裝飾品。這些作品有圓雕、浮雕、玉片等不同形式,輔以線刻紋飾,並多鏤空,以造成玲瓏剔透的觀賞效果。巧用原材料色澤的俏色玉器在商代後期也已出現。

骨、牙雕刻在商、西周時期也很流行。骨雕多用作笄、匕等生活用品或矛、鏃、刀、錐等兵器與生產工具。貴族使用的骨器上多雕刻有饕餮、夔等精細花紋,骨笄上端刻出鳥、夔等形象,有的還鑲嵌以綠松石,所用材料為牛、馬、豬、羊等骨料、鹿角和人骨。

象牙製品最精美的有婦好墓所出3個觚形象牙杯,兩件為夔鋬,成對,一件為虎鋬帶流,均遍體刻滿精細的多層花紋,並鑲以綠松石。造型莊重,紋飾華美,與青銅器同一時代風格。陝西扶風西周宮室遺址所出兩件骨笄帽上的蚌雕人頭像,深目高鼻,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

漆器工藝

商、西周時期,漆器的製作是將漆樹的汁液,即漆塗在先作好的木器上,在潮潤空氣中氧化後,其表面呈深褐色,幹後變為褐黑色,使器物既防腐、耐酸、耐熱、又可作裝飾,具有美感。中國是用漆最早的國家。在商代,隨著各項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各種手工藝的發展,用漆技術也有相應的進步。現在雖無完整的漆器出土,但通過考古發掘,發現有大量雕花木器印痕,即“花土”,漆印在墓室幕土中的塗漆木器的痕跡,以硃色居多。在河南安陽殷墟和河北藁城的一些商代墓室和遺址中,曾發現有商代漆器的“花土”和殘片。其中有盤、盒等器物,大都紅地黑花。經分析鑑定,其裝飾花紋有饕餮、夔、龍、虎、蕉葉、回紋等紋樣,與此時代的青銅器基本相似。此時漆器中還使用了鑲嵌技術,有的花紋中嵌有綠松石,而有的則貼以金箔。

西周漆器較商代有所發展,其器以木質或編織物為胎,外塗漆液,有的甚至嵌以蚌泡,器形多仿青銅器,有豆、盤、盒、杯等器形殘片。以陝西長安、河南洛陽、濬縣等地的墓室中出土較多。西周漆器的色彩有紅、黑、白、青等,其色彩配置要符合禮制的規定。

商、周漆器除用於祭祀等禮制儀式外,還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作為車輛及兵器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