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與個別

[拼音]:Zhongguo Yisilanjiao jianzhu

[英文]:Chinese Moslem architecture

中國伊斯蘭教的宗教建築,包括禮拜寺(清真寺)、教經堂、教長墓等幾個型別。伊斯蘭教大約在唐代傳入中國,先後為回、維吾爾、撒拉等民族所信仰。中國伊斯蘭教建築有2個體系:

(1)以廣大內地的回族為主的禮拜寺和教長墓(拱北)為代表;

(2)以維吾爾族為主的禮拜寺和陵墓(瑪札)為代表。因宗教需要,一般禮拜寺由禮拜殿(祈禱堂)、喚醒樓(拜克樓)、浴室、教長室、經學校、大門等建築組成。喚醒樓即中亞禮拜寺中的密那樓(Minaret),原是塔形,稱密那塔,或按波斯語稱幫克塔,為呼喚教民作禮拜的建築,因為體形高聳,也成了伊斯蘭教特有的標誌。禮拜殿一定要坐西朝東,這是為使教民做禮拜時面向西方的麥加。寺內裝飾不用動物題材,而用幾何形、植物花紋及阿拉伯文字的圖案。

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築,直接採用或深受中亞建築的影響。如福建省泉州市的清淨寺,用灰綠色砂石砌築高大的穹窿頂尖拱門,禮拜殿橫向佈置,窗戶無裝飾,內部有尖拱型壁龕,用阿拉伯文的銘刻等,風格與中亞建築相似。浙江省杭州市的鳳凰寺,建於宋元時期,後經多次重修,禮拜殿內有3個半球形穹窿頂,入口大門用圓拱,兩邊有小尖塔,顯然受到阿拉伯建築的影響。但3個穹窿頂上面覆蓋著傳統的八角、六角攢尖瓦頂,說明它又接受了中國傳統的建築形式。至遲在明代初年,內地的伊斯蘭教建築從總體佈局到單座建築的形體、結構、用料,均已大量融進甚至接受當地的傳統,如講究縱軸對稱,採用院落佈置,增加影壁、牌坊、碑亭、香爐等建築小品。禮拜殿是主體建築,體量最大,佈置在中軸的最後面,內部空間縱深,用傳統的木構架,屋頂用2或3個勾連搭。喚醒樓也做成傳統多層樓閣形式。在建築內部,特別是禮拜殿內部,則採用尖拱,以阿拉伯文、幾何形或植物紋加以裝飾。

新疆地區的伊斯蘭教建築,結合當地原有的木柱密梁平頂和土坯拱及穹窿頂的結構方式,又吸取中亞的某些手法,而創造出佈局自由靈活,裝飾和色彩都很豐富的地區民族風格。如建築佈局雖為院落式,但總體無明確軸線,比較靈活。禮拜殿是橫寬形,有後殿(冬季用)和前廊(夏季用)之分,多使用拱券、穹窿頂和尖塔,牆面或穹窿頂多貼藍綠色琉璃磚。內部多用石膏花飾,木樑柱上施雕飾,密肋頂棚繪彩畫,裝飾題材為幾何圖案及卷草花紋或葡萄花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