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殼

藥材名稱:長石蓴

名稱出處:《中國經濟海藻志》

概況

基源:為石蓴科石蓴屬植物長石蓴的全藻體。

原植物:長石蓴Ulva linza L.[Enteromorpha linza(L.)J.Ag.],又名海萵苣(遼東半島),海白菜(山東半島),海菜(山東、江蘇),海苔(江蘇),海菠菜(山東),豬母菜(福建),清菜(廣東)。

歷史:參見“石蓴”條。

形態:藻體綠色,線形至披針形或倒卵形的長帶狀,高10~30cm,有時可達90cm;邊緣常有波狀皺褶或螺旋狀扭曲。葉緣的兩層細胞分離而中空。葉片基部逐漸狹細,變為圓柱形中空的柄部。體上部較薄,向下至柄部逐漸加厚。長石蓴的外形和體厚的變異範圍很大,但葉片邊緣的兩層細胞分離而中空,並且柄部也呈中空二點則為本種的基本特點。(圖見《中國經濟海藻志》.42頁.圖版1.8)

生境與分佈:生長在海灣內潮間帶石礫或岩石上及石沼中,有時也附生在其他大形海藻體上。北起遼東半島,南到海南島,東南至臺灣均有分佈,是中國沿海習見的種類。原蘇聯、日本、朝鮮、越南、馬來群島、美洲太平洋、紐西蘭、大西洋、北海、巴倫支海都有分佈。本種為泛暖溫帶性種類。

生藥

採集:四季均可採,一般冬、春採,洗淨,晒乾。藥材產於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

藥性

性味:鹹,寒。

功效: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利水降壓。

主治:《中國藥用孢子植物》:“中暑,頸淋巴結腫,甲狀腺腫,瘡癤,小便不利,水腫,高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高血壓,高血脂症:長石蓴、海蒿子、決明子各15g,炒山楂9g,玉米鬚30g。水煎服。” ②《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中暑:長石蓴30g,藿香9g。水煎服。” ③《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頸淋巴結腫,甲狀腺腫:長石蓴、昆布、大青葉各15g。水煎服。” ④《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水腫、小便不利:長石蓴、蠣菜、車前草各15g。水煎服。” ⑤《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治內毒瘡癤:長石蓴、銅藻等量(15~30g)。水煎服。 外用:等量搗碎敷患處。”

食療:《中國藥用海洋生物》:“用於預防中暑:廣東沿海民間用長石蓴製作涼茶,作為清涼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