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教育

[拼音]:Wantangshipai

標榜學晚唐詩的近代詩派。領袖人物為樊增祥、易順鼎。他們著重學習晚唐詩人李商隱、溫庭筠、韓偓,從韓偓“香奩體”入手,好作豔體詩,追求對仗工巧,隸事精切,詞采富豔,詩風典贍華靡,工整綿麗。樊增祥自稱“性耽綺語”,“學詩自香奩體入”。學詩之初,“積詩千數百首,大半小倉(袁枚)、甌北(趙翼)體,其餘皆香奩體也”。又說“三十以前,頗嗜溫、李,下逮西崑,即《疑雨集》、《香草箋》,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續集第26卷)。易順鼎詩以“近於溫李者居多”,“以學晚唐者為最佳”。近體詩“惟以裁對鮮新工整為主”,晚年“益縱情於舞榭歌場”,詩“多冶遊之作”(陳衍《石遺室詩話》)。屬於這一派的主要詩人還有三多、李希聖、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橋,又署鹿樵、可園。滿人。曾官綏遠、奉天都統,杭州、庫倫駐防大臣。為樊增祥詩弟子,工於隸事,極似樊。所不同者,詩多邊地莽蒼之氣,善以滿蒙方言入詩。有《可園詩鈔》。李希聖(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鄉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官刑部主事。詩大多為七律,專學李商隱。有《雁影齋詩存》。曹元忠,字君直。江蘇吳縣人。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曾官內閣中書。詩亦專學李商隱,其工妙不下李希聖詩,有《北遊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