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特,I.
[拼音]:nongye shuili jianshe
[英文]: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e
指在農業中興建水利工程設施並對水資源在農業上的利用進行科學管理。
目的、任務及其發展農業水利建設的目的是除水害、興水利,充分利用水資源與水力資源,促進農業的發展。其內容包括:灌溉、排水,調水,防洪,保護水源,水土保持,改良鹽鹼地、沼澤地、草場和沙漠,以及農村水電站與水力動力站、農村水運、水面綜合利用、農村居民供水等方面的建設和管理。
水利建設是人類最早控制自然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出現了人工灌溉的農業。約建於公元前200多年的中國四川都江堰工程,就是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一項偉大成就。在古代農業向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轉化過程中,農業水利建設日益發展和趨於現代化。主要表現為:農業水利建設從依靠經驗轉變為依靠科學;水利建設和管理日益機械化、電氣化,並較早地應用了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並從單純的工程建設發展到與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相結合,從單純的排灌水利建設發展到對水資源以及土壤資源的保護和綜合利用。
中國的概況
在中國,農業水利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因為:
(1)降水量和徑流量在地區分佈上、季節上與年際之間都極不平衡,水旱災害一直是主要的自然災害,對於農業威脅很大。
(2)水資源總量豐富,河川年徑流量約2.6萬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概算每年約700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約6.77億千瓦。但開發利用水平很低,加上人口眾多、水資源相對量少,使工農業之間、農業內部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計劃地進行水利建設,不斷提高其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業水利建設一直受到重視。全國的灌溉面積從 1952年的 1995.9萬公頃增加到1985年的4403.6萬公頃,其中機電灌溉面積從31.7萬公頃增加到2462.9萬公頃。同期,農村小型水電站從98個增至55754個,發電能力從0.8萬千瓦上升為380.2萬千瓦。此外,在排水、防洪、治澇、治鹼等方面,也都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中國農業單產、總產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1978年以來,中國在水利建設上採取加強經營管理、講究經濟效益的方針,其基本要求是:
(1)根據國情國力確定農業水利建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逐步實現農業水利化和提高農業水利技術現代化程度;
(2)把農業水利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把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結合起來,實行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治理;
(3)講求水利建設的質量和經濟實效,堅持先配套後新建,堅持勘察、設計、施工的科學性和科學程式;
(4)加強水利設施的經營管理,採用各種節水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現有工程的經濟效益;
(5)擴大灌溉面積,推廣噴灌、滴灌等先進技術,在缺乏水源的地方搞旱作農業;
(6)重視對水資源和水力資源的綜合利用,把灌溉、防洪、排水、調水、治土、發電、航運、養魚等結合起來;
(7)從全域性出發,統一規劃,選擇好重點建設專案,兼顧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以及各地區、各單位之間的利益;
(8)水利建設以小型、農民自辦為主,推廣農戶承包小流域治理的經驗,由國家繼續承擔大型專案的興建與管理;
(9)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水源保護工作;
(10)加快培養農業水利建設的技術人材與管理人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