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資源

[拼音]:shuitu liushi

[英文]:soil and water loss

在水力、風力、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山丘區及風沙區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它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也稱水土損失。土地表層侵蝕指在水力、 風力、 凍融、重力以及其他地質營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質及其他地面組成物質如岩屑損壞、剝蝕、轉運和沉積的全部過程。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濺蝕、片蝕、細溝侵蝕、淺溝侵蝕、切溝侵蝕等典型的土壤侵蝕形式外,還包括山洪侵蝕、泥石流侵蝕以及滑坡等侵蝕形式(見彩圖)。水的損失一般是指植物截留損失、地面及水面蒸發損失、植物蒸騰損失、深層滲漏損失、坡地徑流損失。在中國水土流失概念中水的損失主要指坡地徑流損失。

水的損失過程與土壤侵蝕過程之間,既有緊密的聯絡,又有一定的區別。水的損失形式中如坡地徑流損失,是引起土壤水蝕的主導因素,水衝土跑,水土損失是同時發生的。但是,並非所有的坡面徑流以及其他水的損失形式都會引起土壤侵蝕。因此,有些增加土壤水分貯存量,抗旱保墒的水分控制措施不一定是為了控制土壤侵蝕。中國不少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如黃土高原,位於乾旱、半乾旱的氣候條件下,大氣乾旱、土壤乾旱與土壤侵蝕作用同樣地對生態環境與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水的保持與土壤保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詞源

水土流失一詞在中國最早應用於山丘地區,描述水力侵蝕作用,水衝土跑、跑水、跑土、跑肥,即水土流失。20世紀30年代“土壤侵蝕”一詞從歐美傳入中國,水土保持科技人員開始把“水土流失”作為“土壤侵蝕”的同義語,水土流失的涵義也相應擴大,包括風力侵蝕。隨著水土保持的目的與任務由防治土壤侵蝕擴大為對水土資源的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的涵義除土地表層侵蝕外,還包含水的損失。

危害

(1)破壞土壤資源,使適於農業耕作的面積不斷減少、土地大面積退化。中國許多水土流失地區,每年因水力侵蝕損失的土層厚度達0.2~1.0cm,嚴重的水土流失區達20cm。截至1985年,遼寧省西部的朝陽地區,由於濫墾、濫牧,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岩石裸露面積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33萬畝發展到118萬畝,溝壑面積由106萬畝發展到174萬畝,耕地由977萬畝減少到767萬畝。

(2)流失的泥沙在水庫、湖泊與河道內淤積,使水情惡化,嚴重影響水利設施的效益。黃河中上游形成的大量泥沙輸送到下游以後,部分淤積在河床上,有的已經高出兩側地面3~5m,形成懸河,給防洪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長江干流年平均輸沙量也達5億t以上,大量的泥沙下洩,引起河床和一些水庫、湖泊的嚴重淤積,泥沙淤塞河道後,通航里程縮短。

(3)山洪、泥石流危害交通及工礦企業。在水土流失地區,汛期常常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沖毀鐵路、公路及橋樑,使交通中斷,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損失。設定在山丘區山洪溝道口的工礦企業,也常常遭受山洪及泥石流危害。

(4)水土流失使耕地中大量的養分、 農藥流入水庫、 湖泊、河道,汙染水資源。

(5)在水資源缺乏的乾旱區及半乾旱區,水土流失加劇了大氣乾旱及土壤乾旱的危害。

(6)風蝕作用使風沙區耕地、牧場大面積退化,沙漠面積擴大。

影響因素

分為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

自然因素

主要有五種。

(1)氣候因素:如降水量、降雨年季分配、降雨強度、風速、氣溫、日照、空氣相對溼度等。

(2)地形因素:如坡度、坡長、坡形、海拔高程、相對高差、溝壑密度等。

(3)地質因素:主要有所在地區的巖性和構造運動。岩石的風化性、堅硬性、透水性對於溝蝕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等侵蝕作用有密切關係。

(4)土壤:土壤是侵蝕作用的主要物件,土壤的透水性、 抗蝕性、 抗衝性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很大。

(5)植被因素:植被在任何條件下都具有減緩水蝕和風蝕的積極作用,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淺層滑坡等重力侵蝕作用。植被一旦被破壞,水土流失就會加劇。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主要功能有截留降水、涵養水源、 固持土體、 改良土壤活化性質、減低風速、防止風害,改善小氣候。

人為因素

人類活動是引起水土流失發生、發展或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主導因素。加劇水土流失的人類活動主要有:不合理利用土地、 濫伐森林、 陡坡開荒、過度放牧、鏟挖草皮、順坡耕種、亂棄礦渣、廢土等。

參考書目

辛樹幟、蔣德麒主編:《中國水土保持概論》,農業出版社,北京,1982。

G.O.Schwab,et a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3rd ed.,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81.

參考文章

安溪縣梯田茶園水土流失現狀及對策經濟作物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環保百科關於聚丙烯醯胺和秸稈覆蓋控制水土流失的研究廢水治理什麼是水土流失?環保百科為什麼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地球科學施用聚丙烯醯胺可控制水土流失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