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契,M.

[拼音]:Fuhao Mu qingtongqi

[英文]:Bronzes from the Tomb of Fuhao

中國商王武丁的王妃婦好(一說是康丁配偶妣辛)墓所出的青銅器。197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發掘。墓室未遭破壞,故隨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隨葬青銅禮器組合,顯示出商代晚期中段(殷墟文化第二期)青銅文化的繁榮景象。

分期

婦好墓的墓葬年代,依甲骨卜辭的記載,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墓主人婦好是第一期甲骨卜辭中的“婦好”,即武丁的配偶,廟號稱“辛”,辛周祭祀譜中稱為“妣辛”,死於武丁晚期,墓葬年代應屬殷墟第二期;一種意見認為墓主人是三、四期甲骨卜辭中的“婦好”,即康丁的配偶“妣辛”,年代屬於殷墟文化第三期,約當廩辛、康丁、武乙、文丁之時。兩種意見的分歧,不僅涉及考古遺址的斷代,而且涉及所出青銅器的斷代。

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的銘文有 “婦好”、“司母辛”、“司母”、“亞”、“亞其”、“亞啟”、“束泉”以及“ ”、“官傶”等 9種,可分若干組,多是為墓主之葬而專門鑄造的,絕少見使用痕跡。因此,不僅可以判定其禮器的性質,還可以判定其絕對年代,確立商代晚期青銅器的斷代標準器。

數量與種類

婦好墓出土青銅器共 468件,其中禮器 210件,其餘為武器、工具、雜器、樂器,還有銅泡千餘件。禮器等銅器大多放在棺槨之間,成層而有規則地圍在木棺四周,有方鼎、圓鼎、偶方彝、三聯甗、簋、尊、方罍、壺、瓿、缶、觥、斝、盉 、爵、觚、盤、甑形器、箕形器等,幾乎包括了殷墟出土銅器的所有品種。銘有“婦好”或“好”的禮器 105件,可視為一組,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是成雙、成套配置,製作精緻,造型凝重,最具代表性。婦好三聯甗由長方形六足聯甗架和 3件大甑組成,造型之奇特,為前所未見。婦好偶方彝狀如兩個方彝合在一起,上有蓋,下有長方形足,全身凸稜八道,並有附耳。蓋部為殿堂屋頂狀,也屬僅有。另外,一對婦好鴞尊和一對司母辛四足觥也為稀見之珍品。

青銅兵器出有 130餘件。其中銅鉞 4件,二大二小。大者通長39.5 釐米,寬37.3釐米,重 9千克,鑄有“婦好” 2字。青銅戈90餘件。工具錛、鑿、刀、鏟等44件,樂器編鐃 5件一組,鈴18件。編鐃 5件一組是首例發現。銅鏡四面皆為圓形,面部近平,背面正中有拱形環鈕,四邊飾葉脈紋或弦紋兼密佈的豎直短道,風格與商文化遺物有別,可能是其他文化的製品。

器主

所出青銅器中,銘“婦好”的器物最多,也最隆重,因而墓主當是婦好,而兩件銅鉞則是她擁有較高軍事權力的象徵。有“司母辛”銘文的銅器為一對大方鼎,一對帶蓋四足觥和一件有鋬方形圈足器。據甲骨卜辭記載,武丁的 3個配偶中,有一個廟號稱“辛”。“母辛”是子輩對其母的稱謂,故推測婦好即母辛,婦好是生稱,辛是死後的廟號,司母辛組器可能是婦好的子輩所鑄祭器。銘“司母”的銅器共26件,另有 2件銘“後(司)母癸”的大方尊。對“司母”的解釋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母”可能是婦好的字,銘“司母”的銅器可能是婦好的母族為她作的祭器。也有人認為這組銅器可能屬於武丁另一個配偶“癸”。“亞”、“亞其”、“亞啟”見於甲骨卜辭,其銅器也見於著錄。“亞”、“亞其”應是商代方國,則這 3組銅器當是方國獻納的貢品。束泉又作“子束泉”,有人認為應是商代“多子集團”的成員,那麼束泉組銅器應是多子集團的子束泉敬奉婦好的禮器。

參考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