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體系

[拼音]:zhongguoshi shuaijiao

中國最古老的體育專案之一,古代稱為角力、角抵、相撲、爭跤等。據《禮記·月令》記載,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駕車三者列為軍事訓練專案,“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到了漢代,摔跤還作為表演專案演出。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三年(前108)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來觀。”晉代,多在元宵節舉行摔跤比賽。據《隋書·柳彧傳》載:“彧見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戲,遞相誇競,至於靡費財力,上奏請禁絕之。”可見當時摔跤甚風行。唐代多在春秋兩季舉行比賽,也作為宮廷娛樂的專案。五代時期,摔跤技術強調輕便敏捷,名手輩出,出現了中國第 1部講摔跤的書──調露子的《角力記》。宋代還出現了女子摔跤。民間有摔跤組織“角抵社”。這一時期的摔跤比賽分 3個回合。比賽中間不許抓住“裩兒”和拽起“袴兒”,但可以“拽直拳”,“使腳剪”,拳打腳踢都行,這與日本現今的相撲從場地、儀式到規則都基本上近似。比賽結束,獲勝者可得“銀碗”等獎品。據記載,宋代從軍隊中曾選出120名力士組成摔跤隊(叫“內等子”),專為皇帝在節日和宴會上表演摔跤。清代設有“善撲營”,專門訓練清朝貴族青年摔跤,他們常為王公貴族表演,或與蒙族、 回族摔跤手比賽;這叫“官跤”,摔跤手和教練員都是終身職業。華北等地民間摔跤叫“私跤”。摔跤者穿特製的短上衣(叫“褡褳”),繫腰帶,穿長褲,衣、帶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許抓褲子,不許擊打,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3點著地(兩腳加一手一膝著地)為失敗,3跤2勝,沒有時間限制。練習或比賽由有技術權威的年長者主持,由他們充當教練和裁判。

民國時期在北京、天津等地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為職業。當時的武術組織“中央國術館”和“精武體育會也有摔跤科目,曾舉行過幾次全國性比賽。1936年,還進行過女子摔跤比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的發展。1953年,中國式摔跤被列入國家體育運動競賽專案,並舉行了全國比賽。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頒佈了“中國式摔跤運動員等級制”,1957年頒佈了“中國式摔跤規則”。中國式摔跤運動員按體重分為10個級別,每場比賽分3局,每局淨摔3分鐘,兩局之間休息 1分鐘,比賽在平坦柔軟的8米×8米的墊子上進行。運動員身穿柔軟結實的短上衣,繫腰帶,穿長褲,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帶,但不許抓褲子。中國式摔跤只許站著摔,摔倒後就停止,然後重新開始比賽。按照把對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別判得 3分、2分、1分。如使對方騰空後,迅速地背部著地,而自己仍然站著可得3分;僅使對方軀幹著地,而未使對方身體騰空,雖然自己還站著,只能得 2分;把對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著地得 1分;把對方摔倒了,自己也跟著倒下得1分;兩人同時倒地軀幹在上者得1分;如兩人同時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後,則判互不得分。每場比賽得分總計多者為勝。比賽時,不許使用傷害對方的動作,不許用拳打,不許用肘、膝或頭頂撞對方,不許使用反關節動作,不許壓迫對方的咽喉,不許接觸對方眉口之間的面部;腳可以踢、彈對方的腳或小腿下部,但不能過高,更不能用腳蹬、 踹對方。經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別、挑、纏、揣、踢、擰、摟、彈、搿、抱腿、跪腿、裡勾腿、插閃、勾腳、裡刀勾等(圖1)。

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摔跤也有所不同:

蒙古族摔跤

中國蒙古族特有的傳統體育專案之一,在內蒙古草原上十分盛行。每年夏秋兩季,蒙族牧民們為慶祝豐收而舉行那達慕,會上蒙古族摔跤是最受歡迎的專案之一。其比賽場地,是利用天然草原或在土地上進行。比賽時運動員穿皮質短上衣,繫腰帶,穿肥大的褲子和高腰馬靴,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比賽前運動員分東西兩側,集體唱歌,手舞足蹈躍入場內。比賽均採取單淘汰制。比賽時運動員除兩腳著地外,其他身體任何部位著地都算輸。比賽不分體重大小,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把對方摔倒即為獲勝。比賽結束後,勝負雙方與上場時一樣,手舞足蹈地離場。整個比賽結束後,競賽組織者,根據運動員名次,分別給予獎品(圖2)。

朝鮮族摔跤

中國東北地區朝鮮族人民在豐收喜慶的節日裡,常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舉行摔跤活動。比賽時雙方運動員各自在自己的右腿上系 1根帶子,彼比用左臂穿過對方腿上的帶子後,兩手扶著對方的腰,單腿跪地,裁判員喊開始後,雙方運動員站起來使用進攻方法,以使對方3點著地為勝1跤。勝2跤或3跤者為勝利。摔倒對方1跤後,裁判員給勝利者頭上系1根帶子,表示勝了1跤(圖3)。

雲南摔跤

中國雲南地區在農閒或節假日,特別是在火把節,都有不同規模的摔跤活動。從十來歲的小孩到年過半百的老人,都活躍在摔跤場上。觀眾彈起民族樂器助興。兩個運動員比賽前互相擁抱以示友好。運動員赤背、穿短褲、腰部系一根帶子,全身可以握抱,還可以抓腰帶,但不許抓褲子。把對方摔倒後可以繼續翻滾,使對方的揹著地為贏1跤,贏3跤為勝利。敗者退出場,勝者在場內繼續比賽。最後沒有人出場比賽時,由舉辦比賽單位派1人出場與勝者較量,以示鼓勵(圖4)。

維吾爾族摔跤

維吾爾族人舉行婚禮時常以摔跤助興。比賽時雙方先抓好腰帶,裁判宣佈開始後,以把對方摔倒,揹著地為勝1跤。3跤2勝,連勝5人為優勝者。風俗規定,比賽前把獎品置於比賽場中,勝利者領獎而去(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