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夫,G.
[拼音]:miuwu
[英文]:fallacies
傳統邏輯的研究課題之一。傳統邏輯常常討論在議論中應當避免哪些謬誤,在辯論中可以指出對方的哪些謬誤。這些謬誤大致可以分為以下 3類:
(1)思維形式上完全違反形式邏輯的錯誤;
(2)言辭上與形式邏輯有關的錯誤;
(3)實質的也稱關於事實或內容的錯誤,這基本上不是違反形式邏輯的錯誤。古希臘邏輯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辨謬篇》中詳細討論了6種關於言辭的詭辯和7種超出言辭的詭辯,並討論了對付這些詭辯的方法,從而成為傳統邏輯關於謬誤理論的基礎。
思維形式的謬誤
傳統邏輯認為推理過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
(1)假言推理由承認後件進而承認前件;
(2)假言推理否認前件進而否認後件;
(3)三段論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詞項在結論中周延等。如“凡人都能製造生產工具,黑猩猩不是人,所以,黑猩猩不能製造生產工具”,這一推理就是大項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結論中周延;又如,“凡馬克思主義者是唯物主義者,凡馬克思主義者是共產主義者,所以,凡共產主義者是唯物主義者”,就是小項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結論中周延。
言辭的謬誤
屬於言辭的謬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語詞歧義。多義詞在論證過程中由於語詞的多義而導致誤解或假的結論。例如,在“物質是不滅的,鋼鐵是物質,所以,鋼鐵是不滅的”這一推理中,第一個前提裡的“物質”,是指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而第二個前提中的“物質”則指具體的物資材料。
(2)語法結構不確定導致意義不確定。如“三個學生的家長”可理解為“某三個學生,他們的家長(不一定是三個人)”,或“有三個人,他們都是學生的家長”,或“某一個人,此人是家長而且此人有三個孩子上學”。
(3)重音不同引起意義的不確定。如漢語中句子重音的不同就可以成為直陳句或疑問句。
(4)合舉的錯誤。例如,由一首詩的每一句都是佳句,推論那首詩是好詩。這種錯誤一般在於由一類的分子或整體的部分有什麼屬性,推論該類或該整體有什麼屬性。
(5)分舉的錯誤。例如,由魯迅的全部著作不是一天能讀完的,推論魯迅的某一作品不是一天能讀完的。這種錯誤在於由一類或一整體的屬性,推論該類的分子或該整體的部分有此屬性。
實質的謬誤
實質的謬誤主要有:
(1)混淆一般與特殊。這類謬誤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未注意到一般情況有例外。如一般病人適用的藥,有時不適用於某些特殊病人。另一種是把特例當作普遍情況,這在歸納方法中叫做輕率概括。如未發現澳大利亞有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誤以為凡天鵝都是白的。
(2)錯為因果。如誤認為先觀察到的閃電是後觀察到的打雷的原因。
(3)不相干的辯論,主要包括人言混淆、投合眾好、訴諸憐憫、亂引權威、訴諸無知等。人言混淆又包括以人廢言或以言廢人等人身攻擊,如甲批評乙,丙對甲說:“難道你比乙好?”以此來為乙辯護;投合眾好不是論述自己的論點何以成立,而是以譁眾取寵取勝;訴諸憐憫,不是陳述某人論點成立的理由,而是促使別人同情他,以圖僥倖取勝;亂引權威就是引用權威人士的無關言論代替對論題的論證;訴諸無知是斷定某事如此的理由為無人說它不是如此。
(4)無形假設。這類謬誤主要有迴圈論證和複雜問語兩種方式。迴圈論證實際上是直接或間接用一個命題論證該命題自身。例如用“三角形三內角之和等於 180°”證明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第五公設。該命題本身是從歐幾里得幾何的公理加上第五公設推匯出來的,因而這樣的證明不能成立。複雜問語指提問中隱含著對方沒有承認或不能承認的假設,以迫使或誘使對方承認此假設。如問沒有抽過煙的人說:“你現在戒菸了嗎?”這對沒有抽過煙的人來說,就不應回答“我現在戒菸了”或“我現在沒有戒菸”,而應回答“我沒有抽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