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學論

[拼音]:jiaoqu

[英文]:suburb

城市周圍的邊緣地區。它位於城市市區和農村之間,是城市與農村的結合地帶。郊區既具有城市社群的一些特點,如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城市居民住宅區、商業購物點和各種工礦企業等;又具有農村社群的一些特點,如有農村居民住宅區,有大量農業用地和森林、河流、草地等自然地域。在歐美一些國家,現代的城市郊區已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地區,分佈著一片一片優雅舒適的住宅,居住者大多數是城市的中等收入者和富裕者。較富裕的郊區環繞著相對貧窮的城市中心,是當今發達國家城市地區的重要特徵。在發展中國家,郊區仍然以農業活動為主體,是向城市居民提供農副產品的傳統基地。郊區與城市有著緊密的聯絡,是聯結城市社群和農村社群的中間地帶,是城市經濟、文化同農村經濟、文化交匯的地區。郊區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還有優於城市市區的自然環境,為城市的不斷擴充套件和衛星城鎮的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

現代的城市郊區一般圍繞市區呈環狀分佈。郊區雖然是不同於城鄉的特殊社群,但通常被當作城市的一部分。根據郊區與市區中心相距的遠近,郊區可分為近郊和遠郊。近郊是直接與市區毗鄰的地區,具有更顯著的城市特徵。遠郊位於近郊外圍,是遠離城市中心的環帶,具有較強烈的農村特點。近郊和遠郊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中國,近郊和遠郊的劃分,通常由城市的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郊區的發展是城市化的結果,它的形成有兩種途徑:一是自發的,隨著城市的出現和發展,城市的人口和城市的經濟活動會自發地向城市外圍的農村社群轉移。在持續不斷的轉移過程中,城市周圍原來的農村社群具有日益增多的城市成分,表現出顯著的“中間”特徵,從而形成為郊區。另一種是人為的,由行政部門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把城市周圍一定範圍的農村地區劃歸城市管轄,從而形成行政上的郊區。隨著城市的發展,行政上的郊區將轉變成真正的郊區。在城市的不斷向外延伸中,郊區也會不斷變化與發展。原來的近郊會轉變成市區,遠郊會轉變為近郊,同時又在農村社群中產生出新的郊區。

西方都市社會學對郊區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50~60年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再次興起的城市化浪潮有關。80年代以來,西方都市社會學對郊區研究的興趣,主要集中在:

(1)郊區發展在城市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對郊區居民和郊區生活方式的分析。

參考文章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徽省銅陵市郊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長治市郊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