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1219~1276)
[拼音]:Taiwan Shengli Bowuguan
[英文]:Taiwan Provincial Museum
中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省建立最早的博物館。在臺北市新公園內。創立於1908年。原址在現總統府後面原圖書館舊址。原名為臺灣總督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紀念博物館,1915年遷現址。1945年改為現名。
1937年前,該館約有 1.3萬餘件藏品,1945年僅存8834件,其中歷史類1740件,高山族藏品1085件,南洋地區藏品 740件,地質礦物1615件,動物3138件,植物396 件,其他120件。現有藏品數達4萬件,經常展出的藏品佔總數24%左右。
該館有 6個展室。人類學室以介紹臺灣土著文化為主,展示臺灣泰雅、賽夏、布農、阿美、雅美等各族傳統服飾、雕像、編器、陶器和農漁等用具。還介紹外來文化,展出荷蘭、西班牙、中國明清時代和日本等各時期的物品,如西班牙船首木雕、宋硐(安平壺)、明朝後期瓷盤、鄭成功畫像、抗日老虎旗等。此外還有代表爪哇古代藝術的巴里島木雕、密克羅尼西亞木船、爪哇和菲律賓等地區的牙器、服飾和用具等。動物學室的標本按棲息的生態環境分地區陳列,展出臺灣高山區特有的雲豹、長鬃山羊和巨嘴鴨等以及臺灣特有的鳥類,如藍鵲、藪鳥、金翼畫眉、白頸鶇等。還展示泰國雨林區的蟒蛇、鱷、犀鳥,非洲草原區的獅子和羚羊,北歐馴鹿等。該室還播放各種悅耳的鳥鳴聲。植物學室展示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植物標本。進化室通過化石、礦物、模型和圖表等展示地球形成和人類的出現過程以及臺灣的地質構造。海洋室以生態景箱展示臺灣特有的鯨鮫、海鳥、魚類、無脊椎標本和海產工藝品以及儒艮、海龜等。該館還有活生物展室,展出各種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輔以幻燈片介紹生活習性。
1981 年該館開始設流動展覽。定期刊物有《博物館季刊》、《博物館年刊》、《貝類學報》和《臺灣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