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幻想現實主義畫派

[拼音]:Tan Xiaolin

中國作曲家、演奏家。又名肇光。1911年生於上海,1948年8月1 日病逝於同地。他自幼酷愛中國傳統音樂,7歲就演奏多種中國樂器,尤其擅長二胡、琵琶。1932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主修琵琶與理論作曲7年,其琵琶演奏成績優秀。學習期間,組織滬江國樂社,創作了民族器樂曲《子夜吟》和《湖上春光》等,還蒐集、整理過蘇南吹打音樂。在抗日救亡運動中,他積極參加上海進步音樂界聯合舉辦的“援綏音樂會”等進步活動。

1939年,譚小麟赴美國深造,先後在歐柏林音樂學院、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1942年從P.欣德米特專攻作曲技術,為欣德米特的得意門生。譚小麟在美國曾多次舉行中國民族樂器獨奏的音樂會,欣德米特多次為他伴奏中提琴聲部,並指揮演出了他的作品《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中提琴、豎琴合奏曲《羅曼斯》,及合唱曲《鼓手霍吉》等,曾在紐約產生很大影響。

1946年,譚小麟返回祖國,受聘於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任理論作曲系主任及教授。由於其學識淵博,教學認真,並同情和關心進步學生,深受學生的愛戴。

譚小麟作品的主要特點是:

(1)具有很強的室樂性,即便是名義上不算室樂的合唱曲與藝術歌曲也是如此。

(2)不盲目承繼前人,不遵循習套常規,刻意避免沾染浪漫派與印象派的風格,尤其是它們的和聲風格。

(3)運用20世紀的技術,主要是被稱為“新古典派”的技術。

(4)不受任何調式的束縛,但調性原則則嚴守不論。

(5)注意保持“音樂建築”的理智基礎與感理效應之間的平衡,特別不讓情感或感官魅力佔優勢。

(6)講究選用既經濟而又不依賴外在因素(表現術語、特殊音色等)的基本材料來表現樂曲的特定內容,但只表現到由理智預定的程度為止,決不逾量過分。

(7)整體經營先於區域性,但每個區域性也務使具有技術上、藝術邏輯上、內容表現上和特殊風格要求上的必然性,以保證整體之健全。

(8)通體骨勁神清,充滿自發的中國古典音樂之氣韻。

譚小麟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絃樂三重奏》、《木管三重奏》、《羅曼斯》(中提琴與豎琴);歌曲《自君之出矣》、《別離》、《金陵城》、《鼓手霍吉》、《正氣歌》、《江夜》、《託姆的幽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