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簡單邏輯學有感
讀簡單邏輯學有感
蔡康永曾經說過“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書,那你永遠只能知道已經知道的事”,所以依據連嶽的推薦選了些科普類的書來讀。
美國學者D.Q.麥克倫尼的《簡單的邏輯學》是一本簡單易懂的邏輯學科普入門書。看完這本書感覺重溫了大學課程《離散數學》,只是這本書更人文、淺顯些。
以前的我一直都很困惑學生時代所學的各種知識的作用。當初課本上的邏輯學在期末考試後還會有什麼用處?我知道“A和B,所以A;所以B”,我知道“A或者B,A,所以非B”。可這些如何來指導我的生活呢?後來寫東西才發現論證無處不邏輯。
好的文案讀來環環推理、層層遞進,說明一件事或論證一個觀點邏輯思維不強就沒有說服力。比如論證一個體系是正確的,首先看它是否是體系,含體系中的各種必要元素;再從它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進行論述,最終得出它是正確的。
我最愛看的辯論節目《奇葩說》中就有很多邏輯學運用的例子,有的選手辯的壓根就不是論題,有的選手偷偷地將A換成B。這時一個人的邏輯能力就呈現出了高低之分。好多次我被繞的雲裡霧裡時,反方“奇襲”幾句就點明方才論述中的邏輯錯誤。
所以如同平日裡的大米飯給身體提供必不可少的碳水化合物一樣,邏輯學給大腦提供必不可少的推理方法和工具。當然,吃下的米飯還要透過運動和消化來變成骨肉,學到的知識也要透過練習和使用才能發揮效力。
書中寫到:任何觀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受時代及個人的影響,當我們的大腦很難客觀的反映事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關於空間的.認識,古人的地心說,及稍後的日心說在當時都是先進的思想,可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的我們知道無論“地”、“日”都不是“心”,只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不斷學習使我們更清楚此刻的客觀世界的狀態。
無論我們有意或者無意,我們學過的知識總是無時不刻指導著我們的思維和日常行為,所以多學知識就可以較少次地墜入陷阱,但是萬一摔倒了也不用太懊惱,站起來繼續前行就是,畢竟沒有一個人能躲過生活中所有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