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

[拼音]:Erlitou yizhi

[英文]:Erlitou Site

具有都邑規模的中國早期青銅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西南約9公里的二里頭村南,面積約375萬平方米。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查發現併發掘,工作持續至今。遺址以二里頭文化堆積為主。已發掘出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有宮殿建築基址、作坊遺址、一般居住址、陶窯和墓葬等,並出土了大批遺物。

文化可分為 4期,其中第三期最繁榮。根據出土物碳14測定,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它的文化性質,學術界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屬於夏文化,另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早期(一、二期)屬夏文化,晚期(三、四期)屬早商文化。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宮殿建築基址

已發掘兩座。1號宮殿基地位於二里頭遺址中部,為整體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東西長108 米,南北寬100米,高0.8米。基址北部正中,為一座略高起的長方形臺基,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4米,四周有簷柱洞,可復原為面闊八間、進深三間的四阿重屋式的大型殿堂建築。殿堂前是平坦的庭院;圍繞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廡建築;夯土臺基正南邊緣中部是大門。其東北約150米,為 2號宮殿基址,南北長 72.8米,東西寬58米。殿堂同樣建築在基址北部的長方形基座上,可復原為面闊三大間、進深一大間帶有迴廊的宮殿建築。殿堂南面是庭院,發現有地下排水管道。圍繞殿堂和庭院有北牆、東牆、東廊、西牆、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門。大門中間是門道,兩側為塾。

這種由殿堂、庭院、廊廡和大門組成的宮殿建築格局,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對後世很有影響。

墓葬

在二里頭遺址發掘出一批墓葬,皆為長方形土坑墓。大型墓1座,位於2號宮殿基址中心殿堂與北牆之間。墓口東西長 5.35米,南北寬 4.25米,深 6.1米。墓內填土經夯築,遺物被盜,僅剩一些硃砂、漆皮、蚌飾片和塗朱陶龍頭等。中型墓葬有 6座,墓口長 2米多,寬 1米多。有的有二層臺或腰坑,墓底鋪硃砂,還有漆棺殘皮。隨葬有銅爵、戈、戚、玉璋、鉞、圭、綠松石飾及各種陶器、骨珠、海貝等。小型墓葬有20多座,墓口長不及 2米,寬僅0.6~0.7米。隨葬品只有少量陶器。此外在灰坑或灰層中,還散見30多具人骨架,有的捆綁雙手,有的身首異處,有的和獸骨埋在一起,可能是被殺害的,或與祭祀有關。

遺物

二里頭遺址出土遺物有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青銅器中生產工具有刀、鑿、錐、錛、魚鉤等;兵器有戈、戚、鏃等;容器有爵、斝,已發現近 10件,薄胎束腰、平底,皆為多範合鑄;樂器有鈴;裝飾品有鑲嵌綠松石的圓銅牌,製作十分精美。玉器有刀、璋、戈、鉞、鏟、柄形器、版、琮、筒、玦等,加工技術精湛。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為主, 一般陶胎較厚,相當一部分表面磨光。其中炊器以夾砂罐為主,其次為鼎、鬲,其他有盆、豆、簋、三足盤、大口尊、甕、缸、圓底盆等容器和壺、盉、觚、爵、杯等酒器以及陶壎、鈴等樂器。陶器紋飾有籃紋、繩紋、方格紋、弦紋、附加堆紋等,個別陶器刻劃獸面紋和龍形紋。一些大口尊的口、肩部有20多種刻劃符號和陶文。石器有斧、錛、鑿、鏟、刀、鐮、鏃等。骨器有鑿、鏟、刀、匕、鏃、針、笄等。此外還有漆器、麻布、卜骨和海貝等。

遺址保護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文物保護區,建立文物保護小組。1989年重新核定保護範圍,並建立石質保護標誌碑,以確保遺址不受損害。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65年5期。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4年4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河南偃師二里頭二號宮殿遺址》,《考古》,1983年3期。

參考文章

二里頭遺址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二里頭遺址與偃師、鄭州的兩座商城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