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聞寫作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1

  這次為期3天的短期培訓,聆聽了原冀中能源集團組織部和人力資源部部長王學新老師的精彩授課,學習了有關新聞報道的基本要領和有關拍攝技術基礎知識,使自己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匪淺,下面,就幾天的緊張學習培訓談一下心得體會。

  一、培訓內容“實用得體,通俗易懂”

  此次新聞培訓課由號稱是“冀中能源第一筆桿”的王學新老師親自授課,本人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虛心向他人學習。王老師在授課的2天中,給我們講述了19種公文的寫作,例舉了38種範例,每講到一種公文的寫作,他都把每種公文的概念、特點、種類進行一一的點評、解析,用簡明扼要的觀點進行總結,讓每位學生聽後耳目一新,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講課形式“新穎生動,栩栩如生”

  無論王老師講到哪個章節,還是講到那種公文的寫作技巧與要點,他都能用鮮明生動的範例給大家講地仔仔細細,作為我這個學生來說,越聽越想聽,不知不覺已寫下了20頁的學習筆記,大約7000字左右。王老師不僅把公文的特徵講得淋漓盡致,而且把正式公文與非正式公文的區別講得清清楚楚,不僅把每篇公文的歷史背景闡述的一清二楚,而且還進行反覆的剖析,讓學生聽了之後如同自己寫作一樣,頗有同感,深受啟發。

  三、所學知識“務實得當,貼近實際”

  此次培訓內容,主要講解了我們常用的公文和非正式公文的寫作,切實務實,貼近實際,比如請示、批覆、決定、決議、通知、通報、報告、會議紀要等等這些文體,都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經常用的一些公文,而一些非正式公文,如開幕詞、閉幕詞、祝詞、致辭、工作安排、工作總結、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等等十幾種公文都是我們天天使用的幾種公文。這些公文如何寫好,關鍵是自己在構思、取材、錘鍊等方面做非常細緻的工作,王老師講得好,公文寫作的方法與技巧要注意三方面,一是精心彈好撰寫的“三部曲”,二是潛心撰寫,三是精雕細刻,同時也注意“十忌關”的出現,以免把公文寫的一無是處,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四、學習效果“知識增長,受益匪淺”

  雖說時間短暫,但是本人學到了很多知識,瞭解了企業常用公文的寫作要領和基礎知識,是我們學習的好機會,難能可貴。不僅學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個人興趣愛好,學到了領導講話的藝術和水平,使自己受益匪淺,增長了不少知識。在授課中,王老師大破大立的寫作思想,智慧、人性化的引用到了偉人身上,他說:“主席的思想就是大破大立的思想,主席的智慧就是大破大立的智慧,主席的一生就是大破大立的一生。”形象生動。

  另外在寫作構思上,在標題和語句的錘鍊上,王老師畫龍點睛的講析印象至深。

  今後自己在公文寫作中,一定要苦下功夫,慢慢消化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公文寫作得到一個很好的提高。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2

  從事教育宣傳事業以來,本人先後六次參加縣、市、省新聞寫作培訓,每次培訓,我都嚐到了學習的甜頭,所以,每次培訓學習我都十分珍惜,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領會深刻。我深深懂得,每一次機會都來之不易,都凝聚著組織者和老師們的心血和汗水。本次培訓學習,教育局資訊中心安排了領導講話、專家講座、經驗交流、通訊員互動、結業考試、合影留念,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別開生面,儘管只有三天時間,儘管酷熱難當,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淺。因此,培訓一結束我就懷著激動的心情寫出這篇小文,一是要感謝三天裡各位領導專家的諄諄教導和不吝賜教;二是要感謝英山縣教育局給我們提供了“充電、打氣”的平臺;三是要藉此機會,與參加培訓的全體學員分享一下個人的學習體會。

  一、執著追求、鍥而不捨是寫好新聞的前提條件。

  記得xx副主任講課時和大家提到自己的新聞寫作歷程,總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如春風拂面、沁人心脾。他從新聞的標題、導語、正文、結尾等重點部分著手,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透過自己近二十年的新聞寫作經歷,把成功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使我們受益匪淺。讓人驚歎的是那些標題大氣、內容真實、角度新穎、報道深刻的新聞作品無一不是出自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雷主任之手;讓人敬佩的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無論個人位置高低,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他都一如既往地堅持為英山的兩個文明建設鼓與呼,從不間斷。是啊!好的新聞作品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發現的,沒有積極向上、心懷感恩的寬廣胸懷是寫不出感人至深亦或令人深思的新聞。篇篇浸透血和汗,字字句句總關情,雷主任正是憑著對新聞的熱愛和執著,才寫出數以千計的真實、大氣、精彩的新聞作品。真的是生活不缺少美和感動,缺少的是發現這些美的眼睛,只要我們對生活能以陽光般心態來過好每一天,對待身邊每個人,留心身邊每件事,我們就能寫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二、多留心、勤採訪、細琢磨是寫好新聞的最大訣竅。

  作為一名老通訊員,三天的培訓學習讓我改變了許多陳舊的觀念,提高了對新聞寫作的認識。無論是領導、專家們在課堂上的諄諄教導還是課下的細心指導,對我都是一種激勵和鼓舞。忘不了《湖北教育》編輯部肖昌斌主任的旁徵博引和生動講座;忘不了教育局陳瓊副局長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忘不了新聞愛好者童署明老師的現身說法;忘不了優秀通訊員佘大山等老師的模範事蹟;更忘不了資訊中心畢朝暉、黃歡、胡連江等領導對我們通訊員的熱情關懷和鼓舞。這一切的一切的無不說明了新聞寫作的魅力。是的,生活處處有新聞,細細琢磨出精品。這不僅是從事新聞寫作的最大訣竅,更是我們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至理名言:在實踐中積累,在積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出精品。

  三、多讀書報、關注熱點、自我加壓是做好新聞工作的源泉。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雖然掌握了新聞寫作的部分知識,但寫出好作品,關鍵要看我們以後的努力。透過本次培訓,使我對新聞寫作又有了新的認識,要寫好新聞閉門造車是萬萬不行的,即使偶爾能發一兩篇作品,但時間長了思想和知識就會落後,寫出的東西沒有時代特色,不貼近生活,也就談不上什麼質量,就會被逐步淘汰。寫新聞,必須要研究新聞,那就要透過多讀書報,多研究報刊,特別是對要投稿的報刊更要下大功夫。過去我寫東西有一個毛病,構思不好不動筆,寫完了不想改。透過培訓學習我認識到,寫東西並不需要完全構思好了再動筆,只要腦子裡有一個創意、有一個素材就要馬上動筆,這樣就會發現,只要一動筆,原先模糊的'思路,就會變得清晰,甚至可以變得更開闊;初稿完成後不下功夫修改也是不行的,要逐字逐句的不斷的修改,特別是標題,更要反覆推敲。可以說改一遍一個樣,等什麼時候覺得比較滿意了再上投,命中率也就會高許多。當然,新聞寫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費掉我們很多的業餘時間,但當自己的一件件作品變成鉛字的時候,當收到哪怕是一元稿費的時候,那種欣喜之情可想而知。本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的新聞寫作技巧,更激發了寫好新聞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通訊員朋友,教育局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們寫作愛好者來說是件大喜事,教育宣傳為我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當前,正趕上教育改革發展的春天來臨,我們身邊有那麼多可歌可頌的模範人物值得弘揚,我們周圍有那麼多先進經驗和優良作風值得推廣,是我們自我加壓、奮筆疾書的時候了。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3

  9月18日上午,在十四層會議室我參加了部門組織的新聞寫作要點培訓,主講老師是部門張小平,透過這次培訓使我認識到新聞絕不是你想什麼就寫什麼的,而是要客觀的描述事實。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學習中,要不斷提高對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執行力和學習的創新力,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件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觀察研究,這樣才能寫出最真實的新聞,才能寫出更好的一篇新聞。

  新聞就是要對最近發生的,有報道意義的事件及時報道,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善於思考的心。寫好一篇新聞,僅有發現和思考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鍛鍊自己的日常寫作能力,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

  要寫好新聞,閉門造車是不行的,我們要用敏銳的雙眼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點滴,這樣寫出來的新聞應該很有特色,作為一名新聞通訊員管理者,就應該用眼睛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多看、多學、多問善於去發現新聞。有了身邊的人和事做寫作素材,我們的寫作才會更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心。

  新聞的寫作在於不斷的創創新,不斷的積累,生活中要多觀察。多動腦、多多問,從中得到靈感,這樣才會寫出一篇更好的新聞。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頗有感觸,對新聞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會積極的向優秀的同事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寫出更好的新聞。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4

  9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車站舉辦的新聞寫作培訓班。本次培訓邀請到了《魯中晨報》交通專欄首席記者張欣老師為我們授課,這次培訓,使我受益菲淺,感受頗多。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當一名新聞工作者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無論你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新聞記者,只要是寫新聞就必須追求真實性。一個實地發生的事情才是一則新聞開端和基礎。你可以講究寫作手法上的技巧,但決不能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更不能弄虛作假。

  其次,我學習和掌握了新聞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知道了訊息、通訊報道及言論的表現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首先專攻訊息的寫作。訊息的特點是以直截了當的敘述來告訴讀者新近發生的事件,訊息報道講求短小精悍、新鮮迅速。遵循新聞五要素的原則: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為什麼。訊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組成。標題是重中之重,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稿件入圍。而導語是濃縮的精華,要求用極簡要的文字介紹訊息的主要內容。

  要想寫好新聞必須有謙虛謹慎的心態,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平時多看報觀摩學習,細心觀察發現問題,隨時多練筆,並一直堅持下去。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進步,也一定會有收穫。

  這次培訓雖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可它卻如指路明燈一樣,為我指明瞭方向激發了我新聞寫作的信心和決心。我會積極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寫作水平。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5

  我一直渴望成為一個優秀出色的記者。

  採訪這個世界上最偉大傳奇的人物,把他們的故事永遠地記錄下來,流傳後世是我的一個最大的夢想。我以為對記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侃侃而談的風度以及洋洋灑灑的大氣,說與寫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優秀專訪記者的關鍵。然而事實是,遠不止於此。經過吳月娥老師的這次的專訪採寫培訓,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認識是多麼淺薄。尤其是作為一個專訪記者的基本職業素養。

  採訪前——充足準備

  做好充足的準備這一點,既是提高專訪效率的關鍵,也是對被採訪物件表示尊重的體現。有一個及其經典的反面例子一直讓我印象深刻。好萊塢明星費雯麗去亞特蘭大為《亂世佳人》做宣傳,一位採訪記者問她:“請問你在這部片子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費雯麗聽後十分惱火地回答了三個字:“不知道”!

  其實,在被採訪者的眼中,連基本的廣為人知的資訊與情況都不瞭解的話,這樣的行為就相當於是無知了。只要是客觀問題,只要是能看一下報紙、搜尋了一下網頁、關心一下時事就能得到答案的問題,都應避免在訪談過程中出現。

  採訪中——採訪得體

  這個“採訪得體”包含了以下方面。

  一、採訪正式開始前應瞭解自己被授予的採訪權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李希光教授認為,詢問被採訪者是否同意錄音、記錄和報道是新聞採訪的第一職業道德原則。有過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以上均不允許,這時就只能靠記者自身的能力,在邊觀察、邊思考、邊提問的同時,將最為重要的資訊記憶下來。

  二、在採訪過程中,如何在不冒犯被採訪者的同時又能挖掘到最深層的資訊,是一個記者的最高行為藝術。此時,記者自身的個人魅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適時的試探,適時的幽默風趣,都將有利於這次專訪的順利進行。

  採訪後——力求客觀

  洋洋灑灑的文筆確實很有感染力,極易達到新聞本身所要求的宣傳廣播流傳的效果。然而,第一要義還是要真實。著名記者梁衡說:“新聞如飯,供人充飢解渴,滿足起碼要求;文學如酒,供人品嚐回味,滿足更高檔次的要求。”新聞與文學的最大區別就是真實與否。新聞運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把細節展示給受眾,幾乎不帶一點個人感情的表達,用事實說話。

  以上幾點,是我一直未能給予足夠重視的地方。在將要進行的對《湖大人》的人物專訪中,我希望我能謹記,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將其內化成自身的素質,完成一次讓自己滿意的人物專訪採寫。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6

  近期我有幸拜讀了郝智老師的新聞作品選《平朔今昔》,書中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詳細記載了平朔從成立到發展至今的生產、生活方面的先進事蹟、先進經驗和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以及郝老師從事新聞工作的寫稿心得,尤其他的“三點一線”寫作心得,使我感受很深,收穫頗豐。今天我也有幸參加了公司舉辦的新聞寫作培訓,郝老師從作品的構思到撰寫,他都毫不吝嗇的把自己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大家,對於我們如何挖掘素材,如何構思新聞,如何撰寫報道都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名通訊員,藉此機會將我的寫作感悟和大家進行交流,簡而言之要想寫出一篇新聞佳作需要多寫、多看、多想、多讀。

  一、多寫,練筆培養自信。

  想寫好文章重點在“寫”,得多寫,我們大部分通訊員都不是科班出身,這不是不能寫好新聞的理由,即使是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也需要透過多寫、多練來保持和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雖然剛開始我們寫一篇稿子會被改的只剩隻字片語,但只要我們堅持不停的寫、不停的改、不停的總結經驗,到後來就可以發現“出手成章”都是一點點寫出來的,我們要在不斷寫作中培養自信。

  二、多看,積累寫作素材。

  新聞寫作的一大前提就是要有素材的支撐,因此通訊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多看,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增加自己的新聞敏感性。不難發現,有些大新聞就是寫的身邊的小事件,多采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素材來源廣泛,比如工作中的一個小舉措、小變化、微創新等等,這些司空見慣的事在普通大眾的眼中不過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有心觀察、細心積累的通訊員眼中,這些事就是閃閃發光的寫作素材。

  三、多想,“淘”出新聞亮點。

  有道是“學而不思則罔”同樣的,不對所積累的素材加以思考,那寫作的前提準備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多想不是鑽牛角尖,而是在手中大量的素材中理出寫作的一條思路、一個方向、一個主題,還要認真思考用什麼表現手法、框架結構來撰寫一篇能吸引眼球的新聞。當然,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邊寫也得邊想著如何準確地表達出寫作的情感和目的,讓廣大讀者都能透過簡單的文字深入瞭解新聞中所蘊含的內容。

  四、多讀,開拓寫作眼界。

  多讀書多讀報不僅能擴充一個人的知識量,更重要的是能開闊眼界。在寫作時既有知識的支撐,還可以從多個角度看事情,從多維度寫出真實客觀的新聞。閱讀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用心去享受書中所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官體驗。經常讀書讀報的好處,一是能掌握最新的主流聲音;二是可以啟發思路,發現素材;三是學習和借鑑別人的方法。簡而言之則是“開卷有益”。

  作為一名通訊員,要想寫好一篇立意新穎、影響深遠的新聞稿件不止要有以上提到的多寫、多看、多想、多讀,還需要有發現新聞亮點的眼睛,結合宣傳寫作技巧深度思考,始終保持新聞宣傳熱情,為全面展現公司的工作成效,向社會大眾傳播正能量付出自己的努力。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7

  20XX年4月25日至26日達州市農村信用社20XX年新聞寫作培訓班在達縣聯社拉開了帷幕。新聞宣傳是一個企業與外界交流的紐帶,是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平臺,為了進一步提高信合員工新聞寫作能力,加大信合宣傳工作,市聯社舉辦了新聞寫作培訓班。

  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所以我非常珍惜,不僅僅因為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參加內部培訓,還因為這凝聚著領導和老師的心血和汗水。剛參加工作不久,也不是專業出身,對新聞寫作不太瞭解,透過這次市聯社舉辦的新聞寫作培訓班,同事之間有機會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讓我學到專業的知識。

  市聯社為我們請來的四位老師,用新聞寫作基礎知識於自己多年寫作經歷、成功經驗相結合的講解方式,向我們講解了各類公文寫作、新聞寫作基礎及金融調研寫作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對新聞寫作與金融調研有了較為系統地認識。

  透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聞寫作有了新的認識,要寫好新聞,閉門造車是不行的,要我們用敏銳的雙眼去觀察世界,去留心生活,這樣寫出的東西才會具有時代特色,才會貼近生活。老師告訴我們寫新聞,必須要研究新聞,要透過多讀報紙,多研究報紙,日積月累,新聞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新聞寫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費掉我們很多的業餘時間,但當一件件作品被接納被採用的時候,喜悅之情可想而知,那是就會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學習培訓,不僅提高了自己對新聞寫作技巧的理解,激發了寫好新聞的信心和決心,還讓我收穫了友誼。從學員的通訊錄上了解到,此次新聞寫作班的成員來全市七個聯社各個科室網點。在兩天裡,大家在一起討論寫作、工作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最後一天的活動中,學員們更加深了彼此的認識與聯絡,成為了朋友。

  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大家都在這次培訓中學習到許多專業知識,也透過相互的交流學習到好的經驗,至於我還是新聞寫作中的新人,還需要向前輩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讓自己能迅速進入角色,在平凡的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發揮一個員工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新聞寫作心得體會8

  新聞的結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篇新聞的高下優劣、成敗得失,新聞寫作的結構技巧有講究。為此,寫文章需要謀篇佈局,這就像蓋房子講究結構一樣,新聞寫作也是講究結構技巧和新意的。新聞的結構由標題、導語、主體、結尾、背景等幾部分組成。這幾個部分在一個統一的系統中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一篇文章從定題、蒐集資料、構思到動筆寫是需要一段醞釀過程的。

  標題要能夠吸引眼球

  標題,又稱題目,它是作者給文章的命名,好的標題,能對文章的內容畫龍點睛,增添色彩,引起讀者的注意和閱讀興趣。禹州廣播電臺的一期新聞中報道了《誰傷害了“我”》的訊息,這裡面說的是:潁河大橋上的兩截漢白玉護欄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過往行人憤憤不平,紛紛譴責肆意搞破壞的那些人。

  這個標題讓人很好奇,為了解開心中的疑惑,觀眾會饒有興趣地往下看。

  又如《中國青年報》有個《踢了七年的“皮球”進了門》的新聞標題。該標題將“問題”喻作皮球,說的是某城市的小區未設垃圾投放點造成的環境汙染長期存在的問題,7年來,因小區周圍長期沒人清理,該小區共向上級部門打了7次報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聲中擱淺。後來,由於黨風和領導工作作風的好轉,這個“老大難”問題終於解決了。該例中巧用比喻作標題,使非物狀的事實透過一“踢”一“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

  導語的作用

  新聞結構作為一個完整的資訊整體,其結構的各個部分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的。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主體,就有什麼樣的導語。

  導語在新聞寫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好的導語,就像是誘餌,可以幫助讀者抓住新聞事實的要點,引起讀者的注意,吸引其閱讀全文。美國現代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在《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中強調:“寫作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寫好導語了。”禹州廣播電臺新聞中的訊息《“畜餅乾”端上了牛兒的餐桌》,導語是這樣寫的:“在文殊鎮,把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氨化後經過壓縮,就加工成了營養成分很高的‘畜餅乾’,進入冬季,這些‘畜餅乾’更成了家畜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個導語就比較新穎,運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反映了現代新農村的變化,連牛兒都在同樣享受著新農村帶來的幸福,讓觀眾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同時,如果在新聞導語中恰當地引用一些古詩名句,不僅意境深遠,而且文采飛揚,還可以大大增強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2007年禹州廣播電臺播發了一篇《我市旅遊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訊息,導語就頗具文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鴻寨風光,已經撩開面紗,深深地吸引著眾多的省內外旅遊者。”這則訊息借詩句增強了導語的美感。精練的詩句於敘事中傳情達意,和訊息內容形成互補,有血有肉。形式上,詩句與其他詞句組合自然,既實用又渲染了一種“文”的氣息,顯示了語言的美感。

  由此可見,導語在新聞寫作中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主體和結尾

  導語設計好了以後,和它一起孕育成熟的是新聞的主體,社會文化論文《新聞寫作的結構技巧有講究》。主體承接導語,由導語引出,是導語中事實的展開部分。

  新聞主體要用足夠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將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思想加以豐富和展示。導語提出什麼問題,文章主體就要回答什麼問題,這樣才能緊扣中心,突出重點。

  禹州廣播電臺2007年報道了《點亮最後的黑暗》這條訊息,導語是這樣寫的:“2007年6月30日上午,隨著一聲‘合閘送電’,禹州市鳩山鄉魏井村村民張秀蘭家新安裝的電燈亮了起來,她家終於可以不再燒松香、點蠟燭照明瞭,一盞25瓦的白熾燈把15平方米的窯洞照得亮亮堂堂。”導語中提到了張秀蘭家新安裝了電燈,告別了黑暗,那麼接下來,新聞的主體就告訴觀眾到底是誰為張秀蘭帶來了“光明”。

  主體是這樣寫的:“2007年6月30日,禹州市電力部門歷經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禹州市‘戶戶通電’工程全面告捷。

  ……通電,讓無電農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這些祖祖輩輩籠罩在昏暗油燈下、盼電盼了幾十年的4026戶農民兄弟終於如願以償,享受到了電燈、電視等現代文明生活方式。”這篇報道整體內容緊扣題旨,選材精當,主體和導語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並在導語中埋下伏筆,吸引大家透過主體來解開心中的疑問。由此可見,如果一篇新聞缺乏豐富的主體,新聞所表現的主題就會枯燥乾巴,失去誘人的風姿與神韻。有了主體,新聞的內容就豐富了,主題也就更加突出了。

  因此,要把新聞的主體寫好,關鍵是處理好導語與新聞事實之間,以及一件新聞事實與另一件新聞事實之間的過渡,用好能體現新聞主題的引語,學會在適當的地方提供必要的背景,對新聞中的意義進行必要的解釋。

  俗話說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因此,新聞的收尾也是很講究技巧的。

  由於新聞對結尾不像其他文體那樣要求嚴格,也就是說,結尾在有的結構形式的新聞中,顯得並不特別重要。可是,對於有些結構形式的新聞,結尾同樣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新聞改革中,倒捲簾結構形式被衝破,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結尾在新聞整體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禹州廣播電臺2011年3月13日的《禹州新聞》中,我們報道了《快樂的畫畫老人》這則新聞。這則新聞的主體是講述老當益壯的袁泰安老人,一生執著於畫畫,62歲了仍十分享受繪畫帶給自己的快樂,依然沒有放下畫筆的意思。

  結尾是這樣處理的:“在創作中,袁泰安老人不僅將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而且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是這樣的不懈追求和生活目標,袁泰安才沒有蹉跎了他大好的年輕時光。所以真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給自己一個座標,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給自己一個短期和長足的考慮,這樣就會覺得日子有奔頭了。”結尾點出了袁泰安老人創作的執著和對生活的態度,使新聞作品更富於嚴密的邏輯性,給聽眾以完整、豐滿的印象。

  同時還能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點亮人生的座標。這樣一來,這個結尾就會顯得比較生動且有意義。自然,那種乾巴巴、一碗白開水似的結尾,是不能起到這種作用的。新聞要有好的結尾,要求記者必須掌握技巧,並在寫作中注意最後的衝刺,使收尾起到總括全文、錦上添花的作用。

  背景的烘托作用

  背景是新聞在報道生活事實時所使用的相關材料。它是指與新聞事實有聯絡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徵、科學知識等。在新聞中使用背景材料,使內容成為立體化的東西,抓住事物的今與昔、前與後、正與反的種種材料加以映襯,就可以使新聞的意義鮮明起來、主題深化起來。

  禹州廣播電臺《禹州新聞》中播出的《一根柺杖點亮精彩人生》,說的是當地48歲的殘疾人任萬祥身殘志堅,回報社會,無償幫助周圍其他殘疾人和貧困生的感人故事。

  在這篇新聞中,運用的背景是:“18歲那年任萬祥在幫鄰居掛玉米時發生意外,導致胸椎嚴重受傷。經過40多天的救治,醫生給出結論,其下肢癱瘓,這輩子不可能再用雙腳走路。後來憑著他堅強的毅力,終於能夠站起來並自己行走的艱難歷程。”向大家介紹完背景後,接著講述了任萬祥靠自己的雙手致富並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蹟。這樣一來,這則新聞的意義就更加鮮明瞭,主題也更加深化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