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努斯

[拼音]:Xuzhou

中國古代中原東部軍事重鎮。古稱彭城。位於今江蘇省西北隅,鄰近河南、山東、安徽等省。是水陸交通要衝,歷為兵家爭戰之地,戰略地位重要。最早為大彭氏國地。春秋戰國時屬宋,稱彭城。秦置彭城縣,屬泗水郡。秦末,西楚霸王項羽建都於此。東漢末年,為徐州刺史部治所,遂也稱徐州。此後,歷代均為州、郡或府的治所。

徐州地處黃淮平原,東近黃海,西連中原,北依魯南山區,南屏江淮水澤,陸路輻輳,水運暢通。附近原有汴(獲)、泗匯流。沿汴水西通汴(樑)、洛(陽),經泗水南達杭州。宋代黃河南遷,奪汴、泗入淮。元代開通南北運河,溯河北上,可直達大都(今北京)。徐州周圍,崗嶺起伏,東有子房山、駱駝山以及泗水故道之百步洪(徐州洪)、呂梁洪要險,南有云龍山、鳳凰山,北有九里山(九嶷山),西有楚王山等丘巒環抱,共為扼守徐州天然屏障。《讀史方輿紀要》稱:“彭城之地,南守則略河南、山東,北守則瞰淮泗”,“經營天下,豈可以彭城為後圖哉”。

春秋戰國以來,在徐州及其附近發生的大小戰事逾150次之多。周簡王十三年(公元前573),晉、楚爭霸,楚聯鄭伐晉之盟國宋,奪取彭城;翌年,晉聯合魯、衛等國出兵圍彭城,還彭城於宋。東漢初平四年(193)至建安五年(200),曹操、陶謙、劉備、呂布、袁術在此爭戰七年,彭城先後六次易手,最後為曹操佔據,形成與袁紹對峙局面。南北朝時期,徐州為南北爭奪重點,有“南國重鎮,北門鎖鑰”之稱,“彭城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南朝宋元嘉七年(430),宋軍以彭城為基地揮師北上,征伐北魏;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率師攻宋,宋江夏王劉義恭進駐彭城,總統諸軍,後魏軍攻彭城,宋軍據城堅守,魏軍幾攻不克;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彭城遂成為北魏進攻南朝的基地。唐建中二年(781),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父子反唐,佔徐州,堵截江、淮漕運,朝廷震恐,遣朔方軍數千人敗淄青兵于徐州東南七裡溝,漕運復通。明初,燕王朱棣欲奪帝位,於建文四年(1402)率師南下至徐州,守軍閉城不出,朱棣設伏兵於九裡山,誘殲徐州守軍數千人,得以驅兵南進,破江淮防禦,直取金陵。1938年,中國軍隊在徐州以北,進行了抗擊日本侵略軍的臺兒莊戰役(見徐州會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在徐州地區進行了淮海戰役。今徐州已建成新興工業城市,為京滬、隴海鐵路交會處。

參考文章

徐州21的特點、產量及栽培要點糧食作物徐州市(Xuzhou Shi)的由來中國地理徐州26號的特點、產量及栽培要點糧食作物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徐州哪裡看白癜風好面板科與傳染姓張的徐州名人大全常識優質蒸煮類小麥品種-徐州87633糧食作物徐州219(棉花)經濟作物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徐州市(XuzhouShi)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