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推進系統

[拼音]:Miluo

[英文]:Jean Miró (1893~1983)

西班牙畫家。1893年4月20日生於巴塞羅那的一個金匠家庭,1983年12月25日卒於馬略卡島。1912年進入弗朗切斯科·加利藝術學校學習。早期作品含有加泰隆民間藝術、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成分。1918~1922年間,他在採用立體主義手法的同時,注意創造自己獨特的稚拙和樸素的風格。20年代初定居巴黎。加入前衛藝術的圈子並參加達達主義的集會。20年代中期,轉而參加超現實主義運動,在1924年的宣言上簽名。1925年舉辦第1次個人畫展並參加了1926年的第1屆超現實主義展覽。1928年訪問荷蘭,對17世紀荷蘭畫派大師的作品感興趣,常畫荷蘭式的室內景,並且從事雕塑和拼貼。西班牙內戰爆發後,米羅離開西班牙到法國,畫風變得狂暴,景象恐怖。40年代初期,作《星座》組畫,用含有神祕意味的影象來描繪人的自然。40~50年代,他對陶器藝術發生濃厚興趣,並與陶瓷藝術家阿提加斯合作,製作陶瓷鑲嵌畫,代表作是為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廈和美國的哈佛大學創作的巨型裝飾畫。米羅還是一位傑出的版畫家。

米羅被超現實主義的評論家們稱為“把兒童藝術、原始藝術和民間藝術糅為一體的大師”。他盛期的作品畫人、動物和某些象徵性的物體,都採用單純的線,色彩乾淨、明亮,他似乎用沒有受到任何生活塵埃汙染過的、天真無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時地對這混亂的世界發出嘲諷的笑。他作畫好似信手拈來,隨意、自由,充滿著裝飾的趣味。1949年他作油畫《倒立的人》,畫面上一正立和一倒立的人互相連線,那倒立者的頭和另外的形體又組成一隻狗的形象,好像是荒誕世界的縮影。

米羅的代表作還有《自畫像》(1919,法國畢加索陳列館)、《狂犬吠月》(1926,美國費城美術館)、《荷蘭內地》(1928,紐約現代美術館)、《夜裡的女人》(1940)、《藍色二號》(1961,巴黎馬埃美術館)、《人與鳥》(1965)、《寂靜中的紅色音符》(1968)、《迷宮》(196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