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1528~1587)

孫中山先生的簡介、簡歷、經濟學說、法律思想、偉人名人對孫中山先生的評價、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大事年表、著作、故居及紀念館,最後還附上六篇有關孫中山先生的文章,可作為作文材料,全文共計四萬一千多字。

孫中山簡介

孫中山簡介100字

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政治上也為後繼者留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

孫中山簡介150字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簡介200字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領袖,近代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德明,號逸仙,別號中山。廣東香山(今中山)縣人。青年時期曾在香港、澳門、廣州等地讀書,接受了資本主義科學文化的教育。在清朝專制主義極端腐朽的統治下,決心實行武裝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以歐美資產階級國家為模式的民主共和國。1894年12月,孫中山於檀香山華僑中建立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倡議成立具有資產階級政黨性質的中國革命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同年11月,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明確提出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為基本內容的三民主義。

孫中山簡介300字

1、孫中山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貯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1588.html' target='_blank' >攀鱸謔攀籃蠖啻偽喚峒靄媯兄謝榫?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2、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的優秀代表。名文,字德明,號逸仙、中山。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的一個農民家庭,12歲後連續10餘年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學校教育。孫中山領導了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的革命學說。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他領導人民推翻了清王朝政權,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餘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以後,他又同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各派軍閥勢力進行了反覆的鬥爭,屢經挫折和失敗。晚年,他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實行第一次國共合作,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積極參加者。孫中山的著作,除了單行本以外,輯為各種版本的選集、全集。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孫中山選集》。1981年開始,中華書局編印了《孫中山全集》,分卷陸續出版。

孫中山簡介500字

1、孫中山,一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這是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給他的評價,也是所有中國人對他最為忠實敬意的表達。在一百多年前,那個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愚弄人民的滿清王朝被西方列強侵入,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有天朝大國轉入衰落的下場。我中華自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來,未嘗受過如此奇恥大辱。然而,當時所謂的救國志士又提出了什麼主張呢?一般文人報守著“祖宗之法不可變、聖人之言不可違”的說教,寧願亡國滅種也不變法圖新;康有為打著“君主立憲”的旗號,一廂情願的向封建王朝妥協,力圖變法改良而求自強。義和團人群起而“扶清滅洋”、滿國之人皆連所謂仙術、膜拜祖先鬼神以求刀槍不入。亦如此愚昧之人、愚昧之國人而求敗西方列強、圖民族更新。豈不是痴人說夢嗎?而孫中山不拘泥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說教,變法務在因時、因事而異。在上書請求變法不遂之後,遂明白晚清已是不可救藥的腐敗沒落王朝,於是,奮而組織政黨、滅晚清而求三民主義之民國。中華民族因此而得一大轉變,否則,亡國滅種之日為期不遠矣。後人之評價不足怪。曹操曾經說過,非常之人,譽滿天下、謗滿天下。只要一人盡一事、無愧於自己身為國民一份子之責任,則一生無憾了。如果凡事在乎他人之評價,則言行舉止皆不得如意,而終生一事無成。2、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原名文,字德明,號日新,1886年改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故名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領導了推翻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提出了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等學說和政策主張,在近代中國有巨大影響。在人口思想方面,他把人口看作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實力,認為人口的增減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存亡;人口興旺則國力強,人口眾多的民族不易被異族征服和同化。如果中國人中了T.R.馬爾薩斯學說的毒,百年以後,中國人口停滯而外國人口增加很多,中國就有亡國滅種之禍。他既反對盲目減少人口,更主張增強中國的政治力和經濟力,以抵禦列強的侵略。他親自制訂實業計劃,宣稱:“能開發其生產力則富,不能開發其生產力則貧”(《民主主義與社會革命》),主張“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大力發展農業和工業,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同時,他主張從沿海、沿江人口稠密的省份,移民到土曠人稀、急待開發的蒙古和西北地區;為了移民墾荒,國家應當給移民以政治與經濟的種種優待,並發展交通事業,特別是興建鐵路。此外,他強調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並舉,提高中華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增強全民族的人口素質。

孫中山簡介600字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廣東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在政治上也為後繼者留下珍貴遺產。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的革命家之一。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他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孫中山簡歷

孫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於翠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0歲入村塾讀書,12歲到檀香山讀書,17歲時回國。

1884年與本縣盧慕貞女士結婚。

1886年至1892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畢業後,在澳門、廣州行醫,並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

1894年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遂再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其三民主義思想,並與保皇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

1895年至1911年策劃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屢遭挫折而鬥志彌堅。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到各省響應,導致清朝專制統治的覆滅,是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政體。1912年4月卸大總統職,致力於經濟建設的宣傳。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後陰謀復辟帝制,孫中山乃於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反袁。

1914年在日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

1915年與宋慶齡結婚。

1917年,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組織中華民國軍政府,被推舉為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

1919年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

1921年,非常國會又於廣州議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孫中山就任大總統,再舉護法旗幟。

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復任大元帥。同年接受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國共兩黨實行合作,以推進國民革命。

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了國民黨,重新解釋其三民主義。同年秋,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於北京。

孫中山的經濟學說

民生主義的經濟學說

孫中山的經濟思想,集中表現為他的民生主義學說。民生主義包括孫中山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制訂的經濟綱領和他對這些綱領所作的理論解釋和論證。

孫中山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他認為要解決民生問題就要實行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個經濟綱領。這兩個綱領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其實質是要解決土地和資本兩個問題,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道路。可是,孫中山卻從理論上把這兩個綱領解釋為社會主義的。他看到當時已進入壟斷階段的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擔心中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因而企圖在進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同時就採取措施,防止資本主義及其矛盾的發展,在中國一舉建成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他受西方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把自己所理想的“大同”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同義語,故而宣稱:“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社會的落後和孫中山的經濟地位,他並不可能真正提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把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這種民主革命的經濟綱領解釋為社會主義的,這表明孫中山的理論是一種主觀社會主義的理論。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經濟綱領和主觀社會主義理論結合在一起,這正是孫中山民生主義學說的一個突出特點。

【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的綱領和理論,是民生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國封建制度的基礎,只有消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才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障礙。因此,土地問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十分強調土地問題,認為“若能將平均地權做到,則社會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孫中山批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論證了土地國有的合理性。他認為土地是自然物,不是勞動產品,而地主佔有土地,不過是對自然資源的壟斷和霸佔,是對社會所有物的侵吞和盜竊。因此,土地不應該歸任何人私有;其次,他認為地租和地價暴漲是“社會進化”的結果,而不是“地主之力”,地主獲取地租及地價增長的利益,完全是“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不過,孫中山把地租、地價的增長看作是將來革命後才會出現的事情,故而把平均地權視為“防止”未來貧富不均和私人壟斷的“社會主義”政策;再次,他認為大壟斷資本家都是由地主變來的,實行平均地權,土地國有,就可以“防止”大壟斷資本的產生,因而“社會主義”就可以通過取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的辦法實現。

孫中山的土地國有化,不是無償沒收地主的土地,而是主張通過將地租收歸國有的辦法實現土地國有化。其具體措施是:在革命勝利後,由地主向國家申報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數量和價格,國家每年則按其申報價格徵收一定比例的地價稅(約1~2%);申報以後的土地價格的增長部分則全部歸國家所有,並且國家有權隨時按申報價格收買其土地。

土地價格是資本化的地租,如果把土地增價歸公,也就是把地租的絕大部分收歸國有,這實際上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土地的私有權,所以,平均地權是一種資產階級土地國有化的理論和措施,是激進的資產階級土地綱領。

但是,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平均地權主要是著眼於城市土地問題;著眼於革命後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建設的需要,它只是反映了城市資產階級的要求,而沒有明確提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辦法。這正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在土地理論和綱領措施方面的一個嚴重缺陷,也是導致辛亥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對中國農村的土地問題和農民被剝削的狀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認識到農村土地問題的嚴重性和不合理性,認識到殘酷的封建地租剝削是農民生活貧困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生產關係對農業生產力發展的嚴重阻礙作用。正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孫中山為平均地權明確規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內容,正式公開地宣佈:“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這是他的土地思想和理論的一個質的飛躍。

【節制資本】

民生主義的另一項經濟綱領是“節制資本”,早在民主革命的準備時期,孫中山就已經有了節制資本的思想。但是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才正式把它和“平均地權”一起列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經濟綱領。節制資本的基本內容是:一方面對國內凡具有壟斷性的企業,不論其屬於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所有,一律收歸國家經營,以防止私人資本操縱國計民生;另一方面,“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適宜者,應任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而以法律保護之”,亦即給予私人資本的活動和發展以種種便利條件。所以,節制資本實質上是藉助國家力量,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它是把發展國家資本和節制私人資本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是一種既要迅速發展資本而又要防止壟斷資本出現的主觀社會主義思想。

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理想

孫中山的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綱領,都是要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以便使中國能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迅速發展生產力,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抱有高度的熱情和巨集偉的理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著成《實業計劃》一書,主張利用戰後的有利時機,大規模引進外國資本和先進技術,全面開展經濟建設,實現中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這是一個規模巨集偉、內容詳盡的工業化方案。孫中山把解決民生問題看作是振興實業的目的,指出中國的問題是“患貧”,是“受貧窮的痛苦”。因此,“要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發達資本,振興實業”。他指出振興實業的重點和主導部門:一是交通運輸、原材料等先行工業部門;一是廣大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資料部門。關於振興實業的資金和人才問題,他力主利用外資和外國人才來解決大規模振興實業的需要。孫中山主張借外資的前提是必須建立在獨自主的原則基礎之上,借外資要不礙主權,“惟止可利用其資本人才,而主權萬不可授之於外人”。此外,孫中山還認為,振興實業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政治前提,即堅持通過革命來為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創造條件。

民生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

孫中山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進行革命,就是要把中國從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壓迫下解放出來。他在1894年著手建立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時,就宣佈興中會的宗旨是要在列強的“蠶食鯨吞”、“瓜分豆剖”的威脅下,挽救祖國,振興中華。但是,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沒有明確地闡述解決民生問題和反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關係。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對這二者的關係有了更深刻、明確的認識,認為中國國家貧窮、民生困苦的最大原因,是“受外國經濟壓迫”,因此,要實行民生主義,必須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和經濟侵略,“要先從政治上來著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條約,收回外人管理的海關”,而後“實行保護政策”,“來抵制外國的洋貨,保護本國的土貨”。

孫中山的法律思想

三民主義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孫中山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

同盟會成立以後,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260餘年的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專政的中華民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北洋政府時期,孫中山為保衛民國,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23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為民主革命的統一戰線的聯盟,並將舊三民主義改造為以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主要標誌的新三民主義。孫中山終生致力於民主革命,作出了偉大貢獻。其主要著作有《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

孫中山的法律思想是在鬥爭中逐漸形成的,是近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法律思想。資產階級法律觀曾經使他迷信法律的效力,忽視政權對法律的保障作用,直至晚年經過鬥爭的實際教育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才在法律與政治、法律與民眾等基本問題上產生了認識上的飛躍。

揭露清王朝殘暴的司法鎮壓

孫中山從民族革命與政治革命相結合的立場出發,揭露了清王朝法密刑殘,除公開的律例以外,皇帝隨時頒發的詔諭,甚至“官場一語”都等於法律。人民被困於重重法網之中,沒有任何自由。清王朝還用誅連九族的酷刑,禁止人民造反,企圖永遠保持專制皇位。在清王朝的法庭上,官吏操縱審判大權,濫施刑訊。人民雖身受冤枉,卻告訴無門。清王朝法律極力“堵塞人民的耳目,錮蔽人民之聰明”,“無論為朝廷之事,為國民之事,甚至為地方之事,百姓均無發言或與聞之權”,“凡政治書多不得流覽,報紙尤懸為厲禁。是以除本國外,世界之大事若何,人民若何,均非所知。”因此孫中山主張全部廢除清王朝的法律。但是在他主持南京臨時政府期間,曾經下令有條件地暫時援用清末修訂的某些法律。

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法治

孫中山閱讀了大量關於西方法律的書籍,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達,社會穩定,“實由政府有法律,民眾得保障所致”,“國家除了官吏之外,次重要的是法律”,因此他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立即進行立法工作,設立法制局,編訂各種法律法令,“鞏固共和基礎”。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制建設,以“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圖謀民生幸福”為方針。為了保證立法權的統一,孫中山命令“民國一切法律,皆當由參議院議決宣佈,乃為有效”。同時要求吸收中外學者參加法典的編纂工作。為了貫徹法治的原則,他主張嚴肅制裁違法的官吏。在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前夕,還通告各省都督,對侵害人民生命財產的官吏,要立予盡法懲治。

提出五權憲法的學說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法律思想的核心。他明確提出了憲法的概念:“憲法者,國家之構成法,亦即人民權利之保障書也”。又說:“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講民治就是要把機器給予人民。”由此得出結論,“要有良好的憲法,才能夠建立一個真正的共和國家”,才能使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信仰的自由權,因此他在主持南京臨時政府時,急於制定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他還主張各省人民得自定憲法,自舉省長,以實現地方自治,貫徹中央與地方的“均權主義”原則。

孫中山提出五權憲法,認為中華民國的憲法應當確認‘五權分立’,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之外,另立中國固有的考選權和糾察權,執掌對官吏的考選和監督彈劾,以克服三權分立的缺點,補充代議政治之不足,矯正選舉制度的弊病。他把五權分立的政體稱之為“破天荒的政體”,而以五權分立為基本內容的憲法,就是五權憲法。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都是基本的內容。

五權憲法的學說,是以人民掌握政權,政府實施治權的權能分治理論為根據的。孫中山提倡直接民權,認為人民擁有直接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項政權,才能保證行使立法權和對官吏的監督權。政府則執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種治權。他強調司法為獨立機關,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為了保證司法官熟悉法理,勝任稱職,他命令“所有司法人員,必須應法官考試,合格人員,方能任用”。

孫中山晚年,總結了護法運動失敗的教訓,並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認識到“憲法之所以能有效力,全恃民眾之擁護,假使只有白紙黑字之憲法,決不能保證民權,俾不受軍閥之摧殘”,因此,他以民眾的擁護作為推行憲法的先決問題,同時強調不以武力徹底消滅封建軍閥勢力,即使頒佈了憲法,也無異於一張廢紙。他說:“憲法之成立,唯在列強及軍閥之勢力顛覆之後耳”,並且說:“中國之法律”只有在不平等的條約廢除之後,才“能普及於全國領土”,只有取消一切租界,才能使“陰謀破壞之反革命勢力無所憑藉”。

確認主權在民、保障人權及其他自由權

主權在民是孫中山一貫奉行的民權主義原則。他曾表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的條文,是他堅持主張的,並多次闡明“夫中華民國者,人民之國也,君政時代則大權獨攬於一人,今則主權屬於國民之全體”。“國民為一國之主,為統治權之所出”。在主權在民的思想指導下,他還提出中華民國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皆能取得國家參政權”。

孫中山還曾以臨時大總統令的形式保障人權和自由平等權。他宣佈人民一律享有選舉、參政等公權和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教自由等私權,即使在清朝專制主義統治下名列賤籍的“蛋戶”和“惰民”,也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毋稍有歧異”。他還確認男女平等的法定權利,說:“天賦人權,男女本非懸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主張女子享有參政權。

針對清王朝法律公開認可買賣人口以及帝國主義販賣華工等嚴重侵犯人權的現象,孫中山頒發命令嚴加禁止,同時宣佈清王朝統治時期買賣人口的契約悉予解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以貫徹博愛平等之義。

根據資產階級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孫中山通令內務、陸軍兩部切實保護人民的財產。如受到侵害,准許向有關機關陳訴或控告。

孫中山認為刑罰的目的在於“維護國權,保護公安”,不是私人的報復手段,鄭重下令一概不準刑訊,對從前的不法刑具,悉令焚燬。鑑於封建時代的審判專以口供為根據,致使刑訊合法化,他宣佈:“鞫獄當視證據之充實與否,不當偏重口供”。他還在有關的批文中,肯定了人民的上訴權和訴訟當事人的辯護權,主張建立律師制度與司法獨立相輔為用。

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孫中山與歷代-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英雄和同代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之顯著不同之處在於:一是通過他方式獨到的認真學習和深入思考,將歐美資本主義制度之精華與中國落後封建-制度之國情相結合,從“以民為本” 的宗旨出發,不僅提出了“-”基礎學說,同時還就改造落後舊中國的偉大目標,從國體、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諸方面作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設想和規劃,形成了系統化的革命理論;二是他自發動和組織革命伊始,終其一生,在領導整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程中,始終不渝地堅持徹底的反封建立場和堅定的革命方向,面對滿清朝庭的通揖、反動軍閥的圍攻、帝國列強的威逼、維新保皇派的論戰、陣營內部的叛亂、同黨戰友的分歧,在極其艱難充滿風險的環境中,幾番組織和改造革命政黨,多次發動武裝起義,“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不屈不撓,戰鬥不息;三是他始終堅守“一心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從建立興中會、同盟會,發動廣州、惠州、黃花崗等十次武裝起義,到領導辛亥革命、建立臨時0、舉行二次革命,到組織和改造國民黨、組建黃埔軍校、實施國共合作,直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拋卻個人名利,彰顯博大胸懷,大公無私,一生操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孫中山的理論學說、立場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說是獨秀一枝前無古人 ,也正是由於孫中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革命理論的宣揚,才使得廣大中國民眾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走出對民主共和的“反動”政治思想認識誤區,有力的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擴大了民主革命運動的影響,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即便是後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也是在孫中山工作的基礎上才得以發展。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活動。特別是在學醫行醫期間結識了不少國際友人華人華僑等為以後革命奠定了基礎與支援。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0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天安門廣場孫中山像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領導他建立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在名義上完成中國的統一。由於當時參與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特別是蔣介石、汪精衛兩人,均為孫培育出來的領導人物,故當時的國民0當以孫為最高的精神領袖,並推舉-為治國的最高指導。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蔣介石之外,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人物之一。國民0與旗下將領也往往以“保障孫總理的革命成果”為號召,鼓動人民建設和將士作戰。因此到戰爭中後期,孫中山很自然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對於孫中山的歷史貢獻分析,主要是認為孫中山確係近代倡導共和革命,成功組織成分複雜的各種反滿勢力,並注入西方現代政治理論與-思想成分的領導人。而孫中山雖亦重視掌握領袖權力,但較具理想色彩,較能為制度建設之需要而放棄政治資源。孫中山雖倡導武力推翻君主-,武力弭平軍閥割據,但使用之手段較為溫和,善後措施較為寬容,不採徹底剷除之作法,與蔣介石或毛澤東等強調組織紀律而嚴厲懲處反對者不同。

孫中山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他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孫中山在倡導革命思想,組織、領導革命團體都是處於領導者的地位。孫中山為推翻帝制所付出的犧牲與貢獻也為多數人所認同。然而孫中山政治生涯中,因固執以至與同志反目。例如同盟會時代之章太炎、中華革命黨時之黃興,皆曾為孫之股肱,而後來反目不相往來。

如若從孤立的視角單純地看待這一史實事件,確實,孫中山之讓位於袁世凱,是導致袁世凱竊國、革命政權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論、史說由此引申出“孫中山一大失誤”的評價,似乎順理成章。然而,從客觀現實來看,把此事件放在當時清末民初的歷史大範圍和社會大環境中考察,卻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評價——孫中山之讓位於袁,不僅不是失誤或侷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幟飄揚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歷史功績。

1905年8月,孫中山與黃興、劉覺民等人,以興中會、華興會等革命團體為基礎,在日本東京建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黨同盟會,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他所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同盟會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誠然,實事求是地分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孫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論學說並非十全十美,他的行為實踐也非完美無缺。譬如,他對當時舊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特點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對袁世凱、段琪瑞、陳炯明、一類新舊軍閥的兩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對革命黨內部嚴重的矛盾分歧團結乏力,他對建立革命軍事力量的認識姍姍來遲等等,都是他個人思想行為的侷限性。但是,與當時舊中國的歷史大範圍和社會大環境的客觀現實相比照,他個人的這些侷限性皆屬區域性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誤,無礙於整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方向大局和歷史軌跡,更無損於他創立革命學說、領導革命運動和開創歷史新篇的光輝形象。

所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能徹底實現革命目標,是時代的侷限和國情的制約,決非孫中山個人的思想行動所能左右;同理,中國近代史上這場舊民主主義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正是這場轟轟烈烈和正義悲壯的革命,為其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經驗、準備了條件。故而,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毛澤東主席對孫中山的評價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孫先生是一個謙虛的人。我聽過他多次演講,感到他有一種巨集偉的氣魄。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情況方面,知道他是很虛心的。”

周恩來總理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他有功績,也有缺點。”

“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思想,不僅在中國前一個革命階段中發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亞洲許多實行民族獨立、民主革命的國家,也發生了不少的影響。”

朱德總司令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鬥爭中充分地表現了堅決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難和失敗,他在遭受失敗後,又整頓好革命隊伍,重新走上戰場。孫中山先生能夠隨著歷史的變化不斷地進步,由早期的主張推翻皇帝、建立民國而進到晚年的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導民主革命而進到主張實現世界大同。在孫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遠是在前進的。

劉少奇主席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

偉大的領導人鄧小平對孫中山的評價

鄧小平的談話將孫中山的偉大的歷史功績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開創國共合作,導致了北伐戰爭的勝利。

江澤民總書記對孫中山的評價

在1996年孫中山誕辰130週年紀念大會上,江澤民就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孫中山先生代表著一個時代。”

“孫中山先生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特別是他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

胡錦濤總書記對孫中山的評價

2006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週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以“三個一生”、三個“始終”,高度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終與時俱進;一生不懈奮鬥,始終堅韌不拔;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

習近平總書記對孫中山的評價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侵略蹂躪、封建統治的腐敗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列寧同志對孫中山的評價

列寧在《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一文中稱讚孫中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

“他不是懼怕未來,而是相信未來,奮不顧身地為未來而鬥爭。”

陳錫祺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先生領導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提出過系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計劃,這充分顯示了孫中山先生的氣魄與眼光,他的很多設想在今天仍有參考價值。

魯迅對孫中山的評價

“中山先生一生歷史具在,站出世間來就是革命,失敗了還是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也沒有滿足過,沒有安逸過,仍然繼續著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胡適對孫中山的評價

“中山先生所以能至死保留著他的領袖資格,正因為他終身不忘讀書,到老不廢修養。”

吳努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先生不僅是中國人民一位領袖,同時也是為全世界、特別是為亞洲樹立了榜樣的一位領袖。……在我們國家裡,他的名字是人們所熟悉的,而且受著深切的敬重。”——吳努(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

賈卡爾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先生不僅喚醒了中國人民,也向全人類指明瞭一條自由之路,我們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們的國父聖雄·甘地一般。 ”——賈卡爾(印度國大黨領袖)

康德黎對孫中山的評價

“我從來也不曾結識像孫中山這樣的人,如果有人問我,要我把所認識的最完善的人物舉出名姓來,我將毫不遲疑地回答:“孫中山!……他的柔和的脾氣,他的溫文有禮,他對於別人的設身處地的考慮和尊敬,他的饒有興味的談吐,以及他的親切仁慈的風度,使人難以言傳地為之傾倒,並且使我想到,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一個執著於工作和獻身者。”——康德黎(孫中山的老師,英國人)

胡志明對孫中山的評價

“我們越南人民,深切崇敬孫中山獻身的奮鬥精神和崇高道德。孫中山畢生的民族民主革命活動,曾大大地鼓舞了越南人民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胡志明(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

蘇加諾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博士是歷史上的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功績不僅播及中國人民。也播及全人類。”——蘇加諾(印度尼西亞總統)

孫穗芳對孫中山的評價

祖父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艱辛,為了救國,他經常是吃不飽睡不好,顛沛流離。這些年我尋訪祖父足跡的講演經歷,讓我親身體會到他的這種艱辛。

韋慕庭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在他生前確實沒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國的獨立和富強,在這個意義上,孫中山可說是個失敗者。但是,他對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響,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為祖國的獨立和富強而鬥爭;在他身後,中國革命成功了,中華民族繼承孫中山遺志,終於取得全世界矚目的進步,在這個意義上,孫中山又不能說是一個失敗者。

孫中山的夫人

原配盧慕貞

1883年秋,17歲的孫中山因在故鄉毀壞北極殿神像,父母面對鄉親的眾怒,為息事寧人,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孫中山送往香港讀書,後又到檀香山的大哥孫眉那裡,可孫中山不滿大哥的嚴厲斥責和管束,竟然負氣不辭而別。愛弟心切的孫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強,實在難以管教,思來想去,想到婚姻是羈絆弟弟的一種良策。隨後,他匯了一筆錢回家,除了供弟弟讀書之外,希望父母儘快為弟弟成婚。於是,老鄉盧慕貞就走進了孫中山的世界,兩人於1885年5月26日結婚,婚後育有孫科、孫延和孫琬三人。

側室陳粹芬

忙於革命的孫中山,在海內外吸引了很多年輕少女的崇拜,廈門同安姑娘陳粹芬就是這麼一位。1891年,19歲的陳粹芬在屯門教堂由陳少白介紹與孫中山結識。一見如故、志同道合,不久便成為革命伴侶,在紅樓租屋同居。從此,陳粹芬伴隨孫中山海外奔忙革命,直到1912年秋,陳粹芬“功成身退”,離開孫中山。後定居在馬來西亞,收養女一名,取名孫容。

夫人宋慶齡

宋家三姐妹,大姐宋靄齡、二姐宋慶齡都曾當過孫中山的祕書,他們倆對孫中山是崇拜有加,據說,宋靄齡、宋慶齡同時看上了孫中山還互相吃醋,但後來宋靄齡主動退出,嫁給了二婚頭子孔祥熙。至於宋慶齡與孫中山,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與孫中山出走日本,直到生米煮成了熟飯,宋家才不得不接受現實。1915年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與49歲的孫中山在日本結婚。孫中山當年與原配盧慕貞協議離婚。

日籍夫人大月薰

1898年秋,因全家火災,11歲的幼女大月薰與全家寄住在孫中山橫濱山下町寓所的二樓。時正值孫中山流亡日本,一日大月薰在房裡不慎打碎花瓶,水順勢流到一樓孫中山的房裡。為此孫中山委託當時橫濱華商兼翻譯溫炳臣上樓瞭解原委。父親大月素堂出於歉意讓大月薰下樓親自道歉,由此大月薰與孫中山兩人首次邂逅。

1902年,孫中山通過溫炳臣向其父大月素堂提親,當時男方37歲,女方14歲。大月素堂先以女兒年幼而拒絕,但後答應。兩人一年後結婚。當時大月薰年方15歲,是橫濱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生。同時期,孫中山也在橫濱與一位名叫淺田春的少女相戀。1906年5月12日大月薰生一女,名為冨美子。(後從夫姓宮川)。日語富美的發音ふみ也可寫成漢字的文,表示紀念父親孫中山(孫文)。孫中山在女兒出生前就因事離開日本,從此再也沒有回來見過兩母女。宮川富美子的母親大月薰後來改嫁兩次,但仍保持與孫中山手札來往。於1970年往世,享年82歲。宮川富美子在出世後不久,由另外一個家庭收養撫養。孫中山在美國的親朋們也曾說,孫中山在日本有一個女兒,但不知其姓名,這是一個日本太太所生的。

孫中山究竟有多少伴侶,這個說不清楚,一般孫家承認的,最後能入孫家家譜的也就只有盧慕貞、陳粹芬、宋慶齡三人,甚至連革命伴侶陳粹芬也一時難入家譜,直到死後,墓誌銘上寫有“孫陳粹芬夫人墓”,才算是孫家人了。至於,日本籍夫人大月薰更是諱莫如深。

孫中山大事年表

·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於翠亨村。

·一八七五年,在翠亨村讀私塾。

·一八七九年六月,赴檀香山讀書。

·一八八三年七月,從檀香山回鄉。

·一八八四年五月,與外沙鄉盧慕貞結婚。

·一八八六年,入廣州博濟醫院學習西醫。

·一八八七年,轉學香港西醫書院。

·一八九○年,致書鄭藻如提出改良鄉政、建設家鄉的設想。與楊鶴齡、陳少白、尢列抨擊時政,倡言革命,結成四大寇 。

·一八九二年,回鄉翠亨主持建造新居。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赴澳門、石歧、廣州等地開中西藥局行醫。

·一八九五年,廣州起義事洩, 經澳門、 香港往日本。

·一八九六年,倫敦蒙難後在英國考察西方政治。

·一九○○年,在東南亞從事武裝起義的準備活動,發動惠州三洲田起義,建立起義指揮中心於臺北。

·一九○三年,領導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

·一九○四年,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在歐美宣傳革命,組織革命團體。

·一九○五年,聯合各革命團體在東京成立同盟會,被舉為總理。系統提出三民主義思想體系。

·一九○七年五月,發動潮州黃岡起義。六月,發動惠州七女湖起義 。九月,發動欽州防城起義。十二月,發動鎮南關起義。

·一九○八年三月,發動欽州、廉州起義。 四月,發動雲南河口起義。

·一九一○年二月,發動廣州新軍起義。

·一九一一年四月,發動廣州“ 三二九” 黃花崗起義。 十月,武昌起義,全國響應。十二月,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臨時大總統。結束中國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國乃至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三月,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四月,解臨時大總統職,倡辦實業,宣傳民生主義。八月,同盟會與其他革命組織聯合改組為國民黨。九月,受任全國鐵路督辦。

·一九一三年,發動討袁的二次革命。

·一九一四年七月,在東京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任總理。

·一九一五年十月,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十二月,發動討袁護國運動。

·一九一七年九月,組織護法軍政府,任海陸軍大元帥,在廣州建立政權。

·一九一八年五月,辭職赴滬著書立說,規劃國家經濟建設的藍圖。

·一九一九年十月,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一九二一年五月,在廣州組織中華民國非常政府,任非常大總統再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十二月,接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

·一九二二年一月,出兵北伐,誓師桂林。六月,陳炯明兵變。八月,赴滬後與中國共產黨代表李大釗會談。十一月,審議中國國民黨改進案。

·一九二三年一月,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宣佈建國主張;發表《中國國民黨黨綱》,宣佈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建國綱領。與蘇俄代表越飛會談後簽署《孫文越飛宣言》。二月,在廣州設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任大元帥,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宣言,重新闡釋三民主義。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因病不治逝世於北京。

孫中山著作

·為創立中華革命黨致南洋同志書

·創立農學會倡言

·地方自治為民國之礎石在上海召開演說大會發表政見

·中國法制改革(英譯中)

·《支那現勢地圖》文字說明

·惠州起義經過與中國革命前景——在橫濱與紐約《展望》週刊記者林奇的談話(英譯中)

·致犬養毅請遊說日本政府助廣東革命軍槍械函

·我們的計劃與目標——在東京遞交法國駐日公使阿爾芒的意見書(法譯中)

·支那保全分割合論

·復某君述平均地權主張並告在檀香山肅清保皇流毒情形函

·救中國應改革舊制實行共和——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的演說

·中國同盟會總章

·復拉錫爾論歐美資本主義世界反對中國進步獨立函

·致鄧澤如等告兩廣革命軍戰況並囑籌餉函

·平實開口便錯

·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

·立志革命則中國可救

·為實現世界和平而努力——在長崎基督教青年會歡迎會的演說(日譯中)

·為創立中華革命黨致南洋同志書

·為反對北京政府非法借款致各國政府和人民書(英譯中)

·討袁檄文

·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勸助中國革命函

·中華革命黨成立通告

·促袁世凱辭職電

·非深造學問斷不能率師——周應時著《戰學入門》序

·致吳稚暉述歷來革命經費收支實情以辨誣函

·數年內將推翻滿清建立共和政體——與檀香山《太平洋商業廣告報》記者的談話(英譯中)

·致鹹馬裡談攻取廣州計劃並請在美籌款函

·《洪門籌餉局緣起》與《革命軍籌餉約章》

·我的回憶——對紐約《濱海雜誌》記者敘述革命經歷(英譯中)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對外宣言書

·復蔡元培論內閣用人方針函

·致伍廷芳暨各報館請告袁世凱南北議和最後解決辦法電

·南京臨時政府社會改革措施選錄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臨時參議院議決後由臨時大總統公佈

·促進世界和平是國民之天職——在南京臨時參議院宣佈臨時大總統解職辭

·實行稅契及平均地權之法——在廣州報界歡迎宴會的演說和答問

·非學問無以建設——在廣州嶺南學堂歡迎會的演說

·築鐵路可強國但宜利用外資——在上海中華民國鐵道協會歡迎大會的演說

·解決外交問題當取門戶開放主義——在北京舉行答禮會的演說

·平均地權與土地國有——在太原同盟會晉支部歡迎會的演說

·破除悲觀心理依次推行各項建設政策——在上海日報公會歡迎會的演說

·釋借款築路主張並答詰難者——招待北京報界茶話會的演說和答問

·五族一家與世界大同——在北京五族共和合進會與西北協進會歡迎大會的演說

·應以國利民福為前提並正確理解民生主義——在北京國民黨成立大會的演說

·論社會主義——在上海中國社會黨黨員大會的演說

·盡國民義務與倡造道路——在江陰各界歡迎大會的演說

·興利除害與實行開放政策——在安徽都督府歡迎會的演說

·救亡策——倡行錢幣革命抗俄通電

·民生主義有四大綱——在杭州各界歡迎大會的演說

·機器可以富國——在上海機器公會成立大會的演說

·留學生須研求學問以建設祖國並促進中日聯合——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說

·中日合作與協力保障亞洲和平

·復蔡鍔告建築滇桂粵鐵路計畫函

·政黨內閣與黨爭——在神戶國民黨交通部歡迎會的演說

·望日本大力幫助中國發展實業——在京都各界歡迎宴會的演說(日譯中)

·中華革命黨總章

·復北京學生論中日交涉“二十一條”事函

·復社會黨國際執行局請協助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函

·規復約法宣言

·國會之地位與責任——在上海名流歡送國會議員宴會的演說

·人人須謀公共權利

·寧波實行地方自治之三項意見——在寧波各界歡迎會的演說

·地方自治為民國之礎石——在上海召開演說大會發表政見

·致海內外同志告以近日辦事大略並望協助函

·致海外同志述華僑回國從軍

·致參眾兩院議員請為償還討袁債務並辨誣函

·無政府主義不能行於今日批菲律賓孔立波函

·宣佈段祺瑞偽政府亂國盜權罪之通令

·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佈告

·當擁護真共和並研究國家富強之策

·致羈留滬津國會議員望擇地西南開會電

·除盡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在汕頭各界歡迎會的演說

·致日本首相寺內正毅請勿援助北洋軍人函

·籲請滇軍將士承認軍政府——在廣州宴請滇軍第四師軍官的演說

·在我國憲法宜駕乎歐美之上

·商民當負建設之責——軍政府宴請廣東商界人士的演說

·為辭海陸軍大元帥職致西南各省通電

·致美國總統威爾遜請勿支援北方武人摧折南方國會電

·復蔡元培張相文告以近日著述情況並論民國史編纂函

·中國人痛恨日本政府的侵華政策——答《東京朝日新聞》記者書

·致廣州參眾兩院辭軍政府總裁電

·復林修梅談人類生存問題及與北方關係函

·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國慶慶祝會的演說

·人民須研究自治與實行自治——對上海地方自治講習所畢業生的演說

·體育之技擊術於強種保國關係至大——陳鐵生編《精武本紀》序

·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

·日本應歸還中國權利並承認朝鮮獨立——在上海與東京《大正日日新聞》記者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平白的話

·與唐紹儀等聯名決定移設軍政府之宣言

·堅決反對《英日盟約》續訂——與上海《字林西報》記者的談話(英譯中)

·致日本陸軍大臣田中義一譴責日本對華政策並勸其改變函

·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是廢除二十一條款——在上海太平洋社歡宴美國議員團的演說

·修改黨章的說明——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本部會議的演說

·訓政之解釋

·中國國民黨總章

·與唐紹儀等聯名致西南各省各軍歷數岑春煊陸榮廷等人罪狀並望仍聯合護法通電

·應在廣東建立正式政府以鞏固民國基礎——在廣州軍政府元旦慶祝大會的演說

·內政方針

·三民主義大旨——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本部特設辦事處成立會的演說

·中華民國大總統就職宣言

·中華民國大總統對外宣言

·求學當立志救國實行三民主義

·教育家須倡談政治並引導人民改良政治

·擬著《外交政策》一書目錄——復廖仲愷胡漢民函

·擬著《十年國防計劃》一書綱目——致廖仲愷函

·關於華盛頓會議之對外宣言(英譯中)

·統一中國非北伐不為功——在廣州宴請北伐軍將領的演說

·深切同情朝鮮復國運動——在廣州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專使申圭植的談話

·黨員須宣傳革命主義——在梧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說

·實行三民主義與開發陽朔富源——在陽朔各界歡迎會的演說

·三民主義是使中國造成新世界的工具

·軍人精神教育——在桂林粵滇贛軍歡迎大會的演說

·繼承先烈遺志為國奮鬥——鄒魯編《黃花岡烈士事略》序

·勉中國基督教青年——中國基督教青年會成立二十五週年祝詞

·宣佈徐世昌樑士詒賣國殃民罪之通告

·公佈《大本營條例》

·知難行易——在桂林學界歡迎大會的演說

·出師北伐通告

·工兵計畫宣言

·陳家軍若不服命令撤離廣州當以武力制裁——對廣州報界記者的講話

·聯省自治與分縣自治之利弊——在“俄國皇后號”郵船與蔣中正等的談話

·述廣州兵變始末兼論建國最大方略之宣言

·為陳炯明兵變及和平統一主張之對外宣言

·期望蘇俄為統一中國提供幫助——在上海與俄人格克爾等的談話(俄譯中)

·復甦俄代表越飛勸勿援助吳佩孚函

·致列寧勸勿派兵佔領北滿及與北京政府談判函

·中國國民黨關於國家建設計畫及政策之宣言

·黨務進行當以宣傳為重——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改進會議的演說

·告廣東人民討伐陳炯明通電

·宜以筆墨之力專作裁軍鼓吹——宴請上海新聞界的演說

·與蘇聯代表越飛聯合宣言(英譯中)

·中國之革命——為上海《申報》五十週年紀念而作

·我之革命思想發源地為香港

·和平統一化兵為工——在廣州滇桂軍歡迎宴會的演說

·裁兵宣言

·應約束士兵切實保護商民——宴請廣州滇桂粵軍將佐的演說

·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為上海《新聞報》三十週年紀念而

·當前建設廣東之內外政策

·討伐沈鴻英通令

·頒佈戰地軍紀禁令——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佈告二則

·頒發廣州市《臨時軍律》令

·反對列強承認北京政府之對外宣言

·全國學生要擔當革命的重任

·討伐曹錕通令

·檢討黨務不振之因欲效法俄人以黨治國——對廣州中國國民黨黨務討論會代表的演說

·人格救國與地方自治——人格救國與地方自治

·就關餘問題致北京外交使團函

·要用三民主義打破舊思想恢復革命朝氣——歡宴廣州各軍將領的演說

·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實無別——批鄧澤如等抨擊中國共產黨密函

·關餘問題宣言

·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併合乎中國國情——在廣州嶺南大學學生歡迎會的演說

·發揚民治說帖

·呼籲世界弱小民族形成反帝國主義聯合戰線之宣言

·代表大會的宗旨是改組國民黨與改造國家——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會詞

·關於民生主義之說明——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

·中國國民黨總章

·要取法俄國注重黨的紀律——在廣州與清華大學學生施泥等的談話

·就國民黨改組原因致海內外同志書

·學習七十二烈士捨身救國的志氣

·農民協會章程

·講習所要教學生用語言文字去奮鬥——在廣州中國國民黨講習所開學禮的演說

·只有組織和武裝農民才能解決土地問題——在廣州與蘇聯顧問的談話(俄譯中)

·開辦銀行是政府要經營商業

·致廣州商團望勿附和陳廉伯謀叛函

·公佈《考試條例》及《考試條例施行細則》

·討伐曹錕吳佩孚通令

·制定《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宣言

·公佈《工會條例》

·致胡漢民等嘉慰平定商團叛亂電

·中國革命雖遭列強阻撓但必能成功——與廣東嶺南大學美籍教授布里格姆女士的談話(英譯中)

·復旅滬廣東各團體說明商團叛亂真相電

·要革命成功須先犧牲個人的平等自由——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的告別演說

·大亞洲主義——在神戶專題講演會的演說

·日本應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在神戶各團體歡迎宴會的演說

·關於中國國民黨最小綱領及提議召集國民會議之宣言

·國事遺囑

·入京宣言

·致英國麥克唐納爾政府抗議電——嚴重抗議干涉中國內政電

·致蘇聯遺書

·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東京《民報》發刊詞

·通過宣言後要擔負徹底革命的責任——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

·中國鐵路計畫與社會主義

·准予公佈《廣東都市土地稅條例》令

·護法宣言

·社會革命與社會主義——在武昌十三團體聯合歡迎會的演說

·為廣州商團事件對外宣言(英譯中)

·軍人與官吏應犧牲個人自由而為民盡職——在湖北軍政界代表歡迎會的演說

·民生主義即國家社會主義——在上海同盟會機關的演說

·哀悼列寧逝世——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演說

·中國之現狀及國民黨改組問題——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講話

·敬告同鄉書

·改造新國家當剷除舊思想發達新思想——在廣東旅桂同鄉會歡迎會的演說

·復段祺瑞闡述善後會議主張電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改造中國之第一步——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國慶慶祝會的演說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和平統一宣言

·復甦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介紹中國政情並望建立個人接觸函

·討袁宣言

·主義勝過武力——在廣州代表大會全體代表的演說

·救國之急務——在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演說

·北上前對時局之宣言

·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徹底革命——在廣州中國國民黨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屆畢業禮暨第二屆新生開學禮的演說

·全黨要為實行本黨主義與政綱而一致奮鬥——在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閉會詞

·致犬養毅縱論國際局勢並請日本助成中國革命及承認蘇聯函

·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

·黨義戰勝與黨員奮鬥

·農民要結成團體實行民生主義——在廣州農民聯歡會的演說

·黨員要人格高尚並注重宣傳才能得人心——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說

·就陳炯明兵變始末及未來計畫告國民黨同志書

·中國工人要結成大團體打破外國經濟壓迫——在廣州市工人代表會暨慶祝國際勞動節大會的演說

·革命軍要明白三民主義併為之奮鬥犧牲——在廣州江村視察湘軍的演說

·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籲

·三民主義與五權分立——在東京《民報》創刊週年慶祝大會的演說

·國民黨改組需依靠黨員奮鬥並以人民心力為基礎——在廣州大本營對國民黨員的演說—

·開辦學校的惟一希望是創造革命軍——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禮的演說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亂事之法——在上海新聞記者招待會的演說

·五權憲法——在廣東省教育會的演說

·國家富強之大計——上清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書

·要消滅在中國搗亂的帝國主義——在神戶等國民黨支部歡迎宴會的演說

·注重宣傳以造成群力——在廣州大本營對國民黨員的演說

·女子要明白三民主義——在廣東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慶紀念會的演說

·倫敦被難記

·興中會章程

·救中國應改革舊制實行共和——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的演說

·國民黨改組須依靠黨員奮鬥以人民心力為基礎——在廣州大本營對國民黨員的演說

·組織國民會議是要解決民生問題和打破列強侵略——在長崎舟中對中國留日學生代表的演說

·自傳——為英國學者翟理思編纂《中國名人辭典》而作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自序

·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革新黨呼籲英國保持善意的中立(英譯中)

·欲革命推翻清朝而建立共和政體——在橫濱與宮崎寅藏的談話

·為創辦英文雜誌及印刷機關致中國國民黨海外同志書

·謀求貸款並望法國政府遏制俄國對華野心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一章以飲食為證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二章以用錢為證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三章以作文為證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四章以七事為證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五章知行總論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六章能知必能行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七章不知亦能行

·建國方略之一·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緒論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一計畫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二計畫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三計畫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四計劃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五計畫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第六計畫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結論

·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附錄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序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卷一結會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卷二動議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卷三修正案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卷四動議之順序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卷五權宜及秩序問題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結論

·建國方略之三·民權初步·附錄章程並規則之模範

·三民主義·自序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一講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二講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三講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五講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六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一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二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三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四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五講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六講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一講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三講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四講

孫中山故居及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

孫中山故居位於南朗鎮翠亨村,坐東向西,佔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

主樓是孫中山長兄孫眉於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設計和主持修建而成的一幢磚木結構三開間兩層樓房。與村中其他民居相比,具有中西合璧、坐東朝西、門多窗多回環聯通的特色。孫中山在澳門和廣州行醫期間,經常回鄉居住、讀書和行醫,在此撰寫《上李鴻章書》,並與陸皓東共商救國方略。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流亡海外前後達16年之久。1912年5月,卸任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回鄉省親,在此小住3天。現在主樓陳設復原孫中山先生1892—1895年經常在此居住時的景貌。

主樓前面庭院右側是孫中山祖居遺址,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出生於此。1913年後孫家把祖屋拆除,並在此挖了一口水井。前院的左側有一棵酸子樹,據說是孫中山先生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樹種親手栽種在此。

後院建有廚房、廁所及雜物間,是孫眉於1913年左右回鄉建造。

1986年10月18日,國務院公佈孫中山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公里,距廣州城區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於1956年,目前管理範圍2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35人,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於博物館徵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務情況,經上級批准,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並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務包括: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孫中山生平經歷研究;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後裔研究;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6、孫中山思想研究;7、相關的博物館業務和觀眾服務專案研究;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作為職能的延伸,本館還組建了"逸仙圖書館",收藏孫中山著述、研究專著、相關文獻資料,收集孫中山研究資訊,建立相關的資料庫,為本館業務與研究工作夯實基礎。目前藏書8萬多冊,孫中山資料庫和各種期刊資料庫等一千萬兆位元組(10000 G )的電子資料量,形成了以館藏文物、檔案、圖書等傳統文獻資料與現代電子資料相結合的"孫中山研究資訊中心"。

本館在注重保護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的同時,管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楊殷故居和陸皓東故居、以及翠亨村周圍2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

本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境求發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並以現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新。自2001年2月起匯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現代系統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務、文物環境、自然生態的科學管理。

本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境"為主題,依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構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代生態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目前本館向公眾開放和正在籌備開放的主要展示內容有:

1、孫中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史蹟陳列、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陳列和其他與主題相關的臨時展覽以及該區域的文物遺蹟和紀念雕塑。

2、翠亨民居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童年孫中山的生活環境,包括復原的孫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覽以及翠亨村當年各層次的民居、民俗展示。

3、農耕文化展示區 在孫中山曾經勞作過的耕地開闢的包括水稻種植區、作物種植區、禽畜飼養區、傳統生態農業的桑基魚塘區、現代農業試驗區、農具展覽等,展示孫中山家鄉的農耕文化。

4、楊殷、陸皓東紀念展示區 包括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的重要追隨者,翠亨村中的楊殷故居、楊殷紀念展覽、陸皓東故居、陸皓東紀念展覽等。

5、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 利用翠亨村一部分舊民居展示本地列入國家和廣東省非遺保護目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6、其他內容 包括翠亨村內的孫中山活動遺址;具有一定價值的歷史建築;楊鶴齡紀念展覽;楊心如、楊日章、楊日韶、陳興漢等人的故居;楊兼善祠遺址等,館內的其他雕塑藝術品;公園內現有400多個植物品種的綠化園林;其他臨時展覽等。

孫中山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1:紀念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

——1955年3月12日,《人民日報》社論。

孫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的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活動家,他的畢生事業對於中國人民為解除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毛澤東同志指出:“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偉大,不但因為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雖然是舊時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為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樹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從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評論,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理解,即:孫中山先生一生經歷了兩個時期,他的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在前一個時期首先揭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並且為了這個理想的實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而在後一個時期他放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主張,接受了人民的民主共和國的綱領,並且為了它的實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孫中山先生首先揭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是在他開始革命活動的初期。這種理想使當時的中國思想界發生了一個絕大的變化。在此以前,人們或者以為推翻滿清帝國的目的在於復興漢族帝國,或者以為在滿清帝國統治下實行立憲是救中國的唯一途徑。而在此以後,人們開始越來越清楚地覺悟到,無論復興漢族帝國或在滿清帝國統治下實行立憲都是不可能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變化,人民群眾在鴉片戰爭以後的自發的反抗運動匯成了民主革命的巨流。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變化,辛亥革命所達到的就不止是滿清統治的結束,而是中國的延長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最後崩潰。誠然,辛亥革命沒有建立獨立的鞏固的民主共和國,但是封建帝制的摧毀畢竟打開了解放的大路。這就是為什麼列寧在辛亥革命以後的極端混亂的時期中仍然對中國的前途感到非常樂觀,並且說:“不管各種‘文明’豺狼現在所磨牙欲噬的偉大中華民國的命運如何,但世界上決沒有一種力量能在亞洲恢復舊有的農奴制度,能剷除亞洲國家中人民群眾底英勇的民主精神。”民主精神的高漲是辛亥革命的直接的結果。由於經歷了這種高漲,人們在思想上獲得瞭解放。在辛亥革命以後,封建帝制的一切餘孽,不管他是有英帝國主義支援的袁世凱也好,有德帝國主義支援的張勳也好,他們的任何恢復帝制的愚蠢的企圖都不能不遭受到徹底的失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對於中國的進步的阻礙儘管是嚴重的,但是在辛亥革命以後,這種阻礙之被克服是必然的。

孫中山先生在他的一生的最後幾年放棄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主張,而接受了人民的民主共和國的綱領。正如同他首先揭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一樣,他放棄這個已被證明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並接受人民的民主共和國的綱領,是一個偉大的步驟。這是孫中山先生在總結了他的將近四十年的經驗以後得出的合乎實際的結論。資產階級在辛亥革命以後並沒有得到共和國,所謂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支援下的大小軍閥的世界。當時一般資產階級的活動家既沒有力量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卻又反對共產黨人所主張的人民的民主共和國,因而陷入完全不能有所作為的境地。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在於他能在這時毅然決然地採取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的政策,並在一九二四年根據共產黨人的建議改組國民黨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的組織。他重新解釋了他所創導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以反對帝國主義為主要內容,民權主義以人民的民主為主要內容,民生主義以耕者有其田和節制資本為主要內容。三民主義的這種新的解釋表明孫中山先生在採取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的政策以後,已經放棄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綱領而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人民的民主共和國的綱領。孫中山先生的新政策使中國革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毛澤東同志指出,“一九二四年國民黨改組以前的三民主義,乃是舊範疇的三民主義,乃是過時了的三民主義。如不把它發展到新三民主義,國民黨就不能前進。聰明的孫中山看到了這一點,得了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助力,把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遂獲得了新的歷史特點,建立了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的統一戰線,建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取得了全國人民的同情,舉行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

孫中山是真誠的愛國者。由於他的革命活動一開始就同帝國主義的利益相違反,帝國主義便竭力加以破壞。他不能不因此遭到一連串的失敗。當他最後確定這個事實時,他立即宣佈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敵人。為了反對這個敵人,他不顧國民黨內部一切右派分子的頑強的反對,堅決地採取了和國內和國際工人運動相一致的政策,宣佈他是社會主義的朋友,並且警告說:“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這種精神表明他是按照中國民族獨立和自由的需要而不是按照少數人的利益來決定政策的。和孫中山先生相反,蔣介石反動派決定政策的根據不是民族獨立和自由的需要而是一個小集團的利益。他們在孫中山逝世以後不久就開始背叛他的主張,並在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勝利進展中徹底地背叛了革命。為了反蘇反共,他們在十年內戰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毫不知恥地大片大片地拋棄祖國的領土。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他們始終做著美帝國主義的忠實走狗。在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蔣介石賣國賊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唾棄。蔣賊雖然還在美國侵略者保護下盤據著臺灣,但隨著全國人民解放臺灣的鬥爭的勝利進展,他的最後滅亡也日見逼近了。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偉大的友人。三十年前,他在他臨終之際寫信給蘇聯,申述他對於祖國前途的信心說:“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這個熱誠的願望已經因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而實現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已不僅是一個獨立和強盛的國家,而且正在向社會主義社會前進;我國和蘇聯已結成牢不可破的聯盟,成為世界和平的堅強的堡壘。中國工人階級是祖國一切優秀遺產的真正繼承者,它也繼承和大大地發揚了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活動家孫中山先生的遺產。中國人民的成就已超過了孫中山先生三十年前的想望。勝利了的中國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他們將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團結一致,為加強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為解放臺灣、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而鬥爭到最後的勝利!

作文材料2:孫中山-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兒子

——《人民日報》,宋慶齡,1956年11月4日。

今天,我們慶祝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兒子孫中山誕生九十週年。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們的隊伍裡收到尊敬,因為他把四十年的精力全部付給了人民革命。他的名字和成就始終珍藏在我們心裡,因為他為了使中國解脫封建迷信的矇蔽。經濟落後和帝國主義的束縛,獻出了自己的一一切。由於他對人民革命事業的忘我的忠誠,他的名字和成就,在我們邁步前進去完成他生前未及完成的事業的時候,成為鼓舞全國人民的力量。

孫中山所以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是因為他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在《孫文學說》中,他曾寫道:“夫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也。”

我們知道,孫中山是憑著危險,他從不動搖。雖然他在反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中遇到無數困難,遭受許多挫折,他從不灰心。在關於他的革命經歷的記載中,充滿了他為追求他的目標而堅韌不移的無數事例。

孫中山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正是他對舊中國農村中悲慘生活的親身體驗,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向。人民的種種痛苦給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於使他決心用自己的精力去幫助人民。就這樣,在他心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他很早就開始有了求知的慾望,並且幸運地能到檀香山他哥哥那兒去,並在那裡上學。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為人民工作的願望表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的傾向。他決心要做一個醫生,用醫道來為人民服務。但就在香港學醫的時候,他作為一個革命者的活動開始了。

他和一小群朋友在一起,用全部課餘時間討論中國的命運和怎樣復興國家。不難發現,國勢衰弱的根源在於清朝政權的極度腐化和無能。因此,孫中山很快就得出結論:中國唯一的出路是推翻清朝。他知道,只有實現了這一點,中國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強國。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出了一個綱領,並開始鼓吹革命。當時他的口號是“勿敬朝廷”。其後不久,他向同志們提出了民主共和國的觀念。

到澳門開始行醫以後,他繼續不懈地進行革命活動,特別是在同學們中間,找到了他的思想的同情者。這時,他成立了一個名叫“興中會”的祕密團體,並在廣州設立“農學會”,這兩個團體都是革命的指揮機構。

一八九四年中國之敗於日本,使孫中山再次感到國家所面臨的深刻危機。這使他更加相信,只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而推翻清朝的時機也已經到來。他於是放棄了行醫的職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獻於這一事業。他的第一次有組織的起事是在一八九五年秋天,準備襲擊廣州的清吏衙門。但是,這次進攻沒有成功。 中國民主革命的第一批烈士陸皓東和朱貴全等犧牲了,另有孫中山的其他同志七十人被投入監獄。清朝下令通緝孫中山本人。他備經艱險才得逃出廣州,流亡海外。

孫中山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外海同胞中鼓吹革命。最初很少年響應,但他是百折不撓的。事實上,他發現,雖然國內已被清朝征服者統治了二百多年,當時在華僑中間,民族意識並未消失而是處於隱伏狀態。在這整個時期中,明朝的學者通過一個祕密團體把民族意識儲存下來,而這個祕密組織在海外的明朝士大夫後裔中仍然存在。孫中山利用這個情況,為他立志要實現的偉大事業爭取道義上和經濟上的支援。他在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引起駐在海外的清朝官員的極端憤恨,以至使他幾乎喪失生命。一八九六年他在倫敦被中國公使館綁架,他們企圖把他偷運回國處死。可以說,完全由於幸運,他偷送了一張字條給他的老師和舊友康德黎先生,經過康德黎先生的竭力營救,他才獲得釋放。

此後幾年,孫中山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和僑胞間宣傳革命思想,同時對動盪中的資本主義世界進行研究和考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他最初的“平均地權”的學說。他企圖以此解決中國農民的貧困問題,併為整個國家的發展奠下基礎。雖然,如列寧所指出,這個學說是實行“純粹資本主義的,十足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但是它仍然擊中了中國憂患的根源--罪惡的封建土地制度。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孫中山開始發展了他的社會主義觀點,雖然他還沒有能夠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和西方某些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理論家所主張的“社會主義”。儘管如此,他心裡已逐漸明白,資本主義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

一八九九年回到日本以後,孫中山就著手整頓革命力量。這時,國內動亂不安,仇恨清朝政權的情緒日益高漲。這種形勢發展到高潮就出現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後來為八個帝國主義國家所殘酷鎮壓。隨著運動的失敗,國家遭受到甚至更大的恥辱,帝國主義者向中國勒索了鉅額賠款和許多掠奪性的特權。但這些事情卻正使各階層大多數人民振奮起來,並且使很多人決心用革命的手段來拯救中國。這一切最後促成了一九O 五年同盟會在東京的成立,孫中山擔任同盟會的總理。空前的革命浪潮已經在中國膨湃起來,同盟會的成立就是它的主要標誌。

一九O 七年,孫中山到了印度支那。他在那裡親自領導了對鎮南關的軍事進攻。革命軍佔領了三個要塞,繼續進展的可能性很大,但援軍卻沒有及時趕到。他和同志們因此不得不退入安南。後來,他被法國政府逐出安南。

這次失敗以後¾ 其實這不過是幾度失敗中的一次¾ 孫中山的許多同志感到氣餒,並因革命經費的枯竭而感到頹喪。但是,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激發了同志們新的精神和勇氣。他在幾乎完全不可能的情況下籌集了經費,由此證明人民仍然是擁護革命的,於是乃有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的起義,事雖不成,而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的氣概已震動全世界。在這以後,他仍在海外忙於繼續募款。辛亥革命十月十日在武漢爆發了。這是孫中山第十一次起事。這次革命得到各省先後響應,清朝政府終於崩潰,延續二千年的封建帝制從此消除。這是一個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它使中國人民產生了對祖國的不可遏制的希望,同時也給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一個沉重的打擊,使它們從此不能完全恢復過來。

中國宣佈成立共和國。孫中山在經過十六年的流亡和艱苦鬥爭之後回到祖國,任臨時大總統。但是,他甚至於連他的國家建設計劃都沒能實行。由於國民黨(由同盟會改組而成)的組織渙散,並且有許多從前的改良主義者。官僚和賣國賊混進黨內,革命受到了損害。這些人和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所支援的北方軍閥袁世凱舉行了談判,結果使孫中山在就任三個月之後便被迫辭職。一年以後,當他看清了袁世凱的真正方面反革命陰謀時埋頭就開始進行新的鬥爭,以挽救民主共和國和保持國家的革命精神。在這時期中,他為了要復活他的政黨,進行了改組。但是,由於沒有一個反帝反封建的明確綱領,同時也由於不斷重複了主要依靠個人的忠誠而不是建立嚴格的黨的紀律這一錯誤,因此他的政黨缺乏廣大的群眾基礎。

為了制定一個使黨能有群眾基礎的綱領,成經引起黨內多次尖銳的鬥爭。孫中山一貫要求把農民吸引到鬥爭中來,因為他從自己的出身知道土地問題對革命和國家命運的重要性。但國民黨內許多資產階級分子害怕發動群眾,並且實際上不願意改變土地所有制關係。孫中山一方面缺乏有經驗的幹部,另一方面又竭力想建立一個他進行活動的基礎,因而不得不縮小他的目標。

在這些不斷鬥爭、挫折和失敗的年代裡,孫中山從不低頭,他仍然挺起胸膛,忠於人民革命,他的繼續戰鬥的決心毫不動搖。但他所有的不僅是決心。在他尋求中國革命的關鍵時,他嚴格地要求自我革新。他痛恨主觀主義,並且無時不力求謙遜。如他自己所說,他喜歡“事實勝於虛榮”。他願意從生活的事實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如果這些事實要求改變他的思想,他就善於和勇於使自己拋棄陳舊的觀念,制定從新觀念中產生的原則。

就是這種自我革新的要求使孫中山在他親歷的中國革命的每一個階段中總是站在進步方面。他吸取著在他的時代裡世界上最前進的思想,反映了中國人民對自由和進步的願望;他真誠地追求自我革新,這樣使他能夠更好地瞭解國家所面臨的每一個新的歷史任務,並在人民完成這些任務時,給他們一種起鼓舞作用的影響。

孫中山的進步的決心使他在晚年能夠領會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經驗,認識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是國家最強的動力。他一旦看到真理,就毫不遲疑地行動。他修改了他的舊政策和主義。他宣佈和蘇聯聯盟。他歡迎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合作,因為這對革命有利。他得到了更確切的社會主義觀念。他拋棄了對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追求,因為他已經明白,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迫下的中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代之而起的是他提出了他的新理想¾ 人民共和國的理想。最後他制定了“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來解決農民問題,這就是他在幾十年中不斷追求的一個目標。

他在廣州的政府受到四面包圍。一九二三和一九二四兩年中經常發生戰爭。帝國主義者派了炮艦到廣州去對他進行威脅。他們煽動匯豐銀行買辦陳廉伯手下的商團進行叛亂。此外,國民黨內部紛爭也越來越緊張了。孫中山在思想中每前進一步,就遇到來自右派分子的抵抗。他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束縛他的手足,因為他們知道,要使孫中山沉默是辦不到的。他們試圖用反對他的新政策的虛構的論據來警告他。這些論據破產之後,他們又想從背後破壞他。這些人使他憤怒得甚至食不下咽,有許多次,他身體上因氣憤而感到劇烈的痛楚,終於成病,以至不治。這是因為他只有一個原則來指導全部思想和行動,那就是如何更快地使中國人民從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壓迫下解放出來。任何人阻擋了這一斗爭的道路,就必然會受到他的最憤怒的斥責。

孫中山堅決反對帝國主義者。在共產黨幫助下,他平息了廣州商團的叛亂。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和蘇俄的技術援助下,他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這支革命武裝在對叛亂軍閥的多次鬥爭中扭轉了局勢。

一九二四年,華北發生奉系和直系的戰事。他看到這是一個動員力量再次北伐的好機會。但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曹錕被推倒之後,他被邀請北上,舉行圓桌會議。他接受了邀請,但同時宣佈他主張;召開國民會議作為取得國內團結與和平的條件,必須廢除和帝國主義者的不平等條約,必須採取步驟保障人民自由和國家獨立。

我還清楚地記得這次旅程。這一次我們是取道日本的。那時,日本人對美國國會通過的移民法案還在感到痛心¾ 這個法案還在撕毀了過去的協定,不準日本人和其他亞洲人民移居美國。孫中山在好幾個大會上講了話。在這些會上,我看到聽眾中有許多人為美國政府加在他們頭上的恥辱而悲憤下淚。孫中山對他們闡釋中國革命,呼籲他們和一切亞洲人民團結起來努力打倒帝國主義和它所滋長的驕橫暴戾,維護亞洲人民的光榮、國家獨立和種族平等。

當我們到了天津,還沒有開始和軍閥們舉行會議時,孫中山病倒了。在病榻上,他接見了軍閥們派來的使者。他竭盡餘力,用毫不含糊的字句痛斥了他們主子們的偽善和自私自利。但他的病逝加劇不能再堅持下去了。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在北京,他的堅強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雖然他在生前沒有能夠看到他理想中的屹立在世界舞臺上的偉大的中國,但他從沒有一刻懷疑過,這將是他一切努力的最後結果。中國共產黨擔起了他的使命,並且又經過了多年的艱苦鬥爭,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此後,又領導他們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孫中山的理想已經成為事實。不論在哪一方面,他的理想都已經實現。

但是,孫中山所遺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理想。他遺留給我們的還有象列寧在一封給他的信中所描述的,對革命事業的“不息的熱誠”。在我們進行未來的事業時,我們需要這樣的熱誠,因為我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不簡單的,同時又是不容易的。我要特別告訴我們那些在鬥爭的新階段中負有重大任務的青年們:向孫中山學習!吸取他的不息的熱誠,學習他的不斷進步的要求,效法他反對主觀主義的精神,他的謙遜和他親近人民的作風。使這些特點成為你們自己的品質的一部分。有了這些,你們就一定能夠前進,去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好地紀念孫中山。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這位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的兒子的遺產才能世代流傳下去。

作文材料3:紀念孫中山先生

——《人民日報》,1956年11月1日。毛澤東

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他在這一長鬥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

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

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我們正在完成這個革命。

事物總是發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為中國十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

但是要謙虛。不但現在應當這樣,四十五年之後也應當這樣,永遠應當這樣。中國人在國際交往方面,應當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大國主義。

孫先生是一個謙虛的人。我聽過他多次演講,感到他有一種巨集偉的氣魄。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情況方面,知道他是很虛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

作文材料4:復興中國文明的偉大先驅

——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人民日報》社論,1986年11月12日。

今天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全國各族人民,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懷著無限敬仰的心情,緬懷孫中山先生為祖國獨立、民主自由、人民幸福、人類進步而建立的不朽功勳。

孫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推翻清皇朝的反動統治,積極從事革命活動。為了“振興中華”,他組建了我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他提出的三民主義是適合於當時需要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他廣泛聯合革命力量,創立了同盟會,發動和領導了多次武裝起義,直至號召和領導了辛亥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實現了本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騰飛。

後來,孫中山先生又同一個個帝國主義支援下的反動軍閥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他的晚年,革命的精神越發昂揚。他頂住帝國主義的壓力,排除頑固分子的阻撓,毅然改組國民黨,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主持實現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雖然他在1925年3月逝世,但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有重大意義的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是同他的名字分不開的。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無限熱愛我們的祖國,無限熱愛我們的人民。這種深摯的愛,使他萌生了改造中國、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使他堅持不懈地向國內外一切阻礙中國進步的反動勢力進行鬥爭,並在鬥爭中顯示了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孫中山先生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是極為突出、極為感人的。他“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外來的威脅,內部的分裂,都沒有動搖他革命的信心和勇氣。在革命與反革命反覆較量的驚濤駭浪中,他毫不退縮,堅定不移地向著既定的目標搏擊前進。他說過:“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這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實寫照。

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勇於根據革命實踐經驗不斷修改和補充自己的理論,拋棄舊的觀念,接受新的思想。他說:“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於思想之變化”。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他懷著極大的興趣研究了列寧的事業和學說,確信社會主義的蘇聯是中國革命的可靠盟友,中國革命必須“以俄為師”。“五四”運動發生後,他予以極大的關注,高度評價新文化運動為“最有價值之事”,“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正因為如此,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把共產主義看作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就不是偶然的了。他能夠始終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前進,也是與此分不開的。

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野廣闊。他到過很多經濟發達的國家,不但注意中國的歷史和現狀,而且認真研究世界的歷史和現狀,這是他比同時代的許多人站得高、看得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孫中山先生從來沒有離開世界的全域性來制定改造中國的方略,經常把中國同世界上其它國家進行比較。他主張:“中國要學外國的長處”,同時,又強調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人家後面:“我們要學外國,是要迎頭趕上去,不要向後跟著他。”這些思想至今對我們仍有巨大的啟迪。

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業績永垂青史,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人格和崇高品德也永遠是鼓舞我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巨大精神力量。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孫中山先生生活時代的中國了,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中國共產黨人牢記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教,團結一切真正忠於孫中山先生事業的人們,歷盡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本世紀以來中華民族的第二次騰飛。接著,黨又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孫中山先生親手製定的改造、建設中國的藍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都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而且在許多方面已經遠遠超過孫中山先生原有的構想。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全國各族人民正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改革、開放、搞活,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中國的建設事業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孫中山先生生前曾夢寐以求,使中國變成“世界上頂富強的國家”、“世界上頂安樂的國家”,使中國人民成為“世界上頂享幸福的人民”。經過我們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孫中山先生的理想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反對軍閥混戰,反對分裂割據,是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的重要內容。他多次強調,中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他說:“統一是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幸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他生前一直非常關懷處於日本殖民者統治下的臺灣同胞,曾三次去臺灣進行革命活動。目前,臺灣與祖國大陸人為隔絕的狀態,違背孫中山先生的遺願,也違揹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局面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為了早日實現統一祖國的大業,我們黨和政府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和一系列有關的方針、政策,提出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建議,反映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得到了海內外愛國者的熱烈響應。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寄希望於臺灣當局。希望臺灣當局以民族大義為重,為統一祖國做出切切實實的貢獻。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於世界負一個大責任。”三十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週年時也說過:“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他們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遠大抱負。在歷史上,中國文明曾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作過重大貢獻,但是後來落後了。如果說,新中國的成立是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開始了中國文明的復興,使中國重新為人類做較大貢獻有了現實的可能,那麼,孫中山先生就是這個復興的最偉大的先驅。現在,一切為了實現現階段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們都是孫中山先生所開拓的偉業的繼承者。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海峽兩岸、海內海外一切敬仰孫中山先生的人們團結起來,為了實現復興偉大的中國文明的巨集偉目標,共同奮鬥!

作文材料5:何香凝百年紀念會講話

何香凝在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66年11月13日。

今天是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週年紀念日。孫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他帶頭提倡推翻清朝政府的運動,反對君主立憲論,提出要在中國建立民主主義的共和國的主張。在他的晚年,他更前進了一步,他把民族獨立、民主主義、平均地權的舊三民主義,進一步發展為聯合列寧時代的蘇聯,聯合中國共產黨,聯合工人農民的新三民主義。孫中山先生從長期的革命實踐中越來越明確地主張,依靠武裝鬥爭,結合工人農民的群眾運動,作為達成中國民主革命的手段,革命的目標直接指向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封建軍閥。

孫先生是中國近百年史中,第一個提出“革命”的人。他開始使用“革命”這兩個字,是在七十多年前了。

孫先生生自廣東中山縣翠亨村一個農民的家庭。他在香港澳門學醫的時候,以及到檀香山、南洋、歐洲各地時,就已在同學及友人中宣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清皇朝的思想,籌組革命團體,準備進行革命。一九○三年他在日本,朱執信、黎仲實、李章達、馬君武等人常常在我們家中開會。一九○五年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我們很多留學日本的中國青年學生都參加了這個革命組織,積極進行反清革命活動。孫先生堅決反對主張君主立憲的改良派,他主張用革命軍事手段推翻皇帝,建立民主共和國。在孫先生領導之下,中國人民經過辛亥革命,終於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個偉大的歷史功績。

共和國成立以後,孫先生又領導了反對袁世凱,反對陸榮廷、陳炯明、沈鴻英、楊希閔以及反對吳佩孚、段祺瑞等封建軍閥的鬥爭。在這一系列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列寧領導下的俄國無產階級十月革命勝利和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後,他逐步明確了要適應中國革命的新形勢,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他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改組了國民黨,提出了著名的“聯俄反帝、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就奠定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是孫中山先生又一個偉大的歷史功績。

孫中山先生當時敢於提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敢於聯合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敢於同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實行合作,這正是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的偉大革命精神的表現。他還實行扶助農工的政策和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這在當時,也是有進步意義的。孫先生雖然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者,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敢於革命,敢於反對帝國主義,這是老修正主義者和蘇聯現代修正主義者根本不能比擬的。

孫中山先生一生最大的特點是他的不斷進步,堅持革命,越到晚年越堅決。孫先生的晚節是萬人共仰的。

孫先生去世之後,蔣介石反動派完全背叛了孫中山先生遺志。他們不僅不執行孫先生聯俄反帝、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出賣了革命的新三民主義,而且甚至血腥鎮壓革命運動,屠殺了幾百萬革命戰士,使中國革命的勝利推遲了二十多年。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不但徹底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緊接著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經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大躍進,在中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奇蹟。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中國人民發展農業,建設工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前幾天,我們又成功地完成導彈核武器的試驗,使全世界反帝國主義的人民同聲讚揚,使全靠核訛詐過日子的美國帝國主義和蘇聯修正主義嚇得發抖。由於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中國人民在短短的十七年內,做到了亞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一百年、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歷兩百年才能做到的事。孫中山先生的建設中國的理想已經被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遠遠地超過了。我九十歲了,我能目睹並親自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中國人民推翻清朝政府和國共合作舉行北伐的兩次大革命,又能目睹並親自參加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完成中國民主革命,徹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為將來的共產主義打下基礎,我是如何地幸福呵!

特別使我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週年的時候,感到振奮的是,毛主席不以祖國的日益強大為滿足,而且為了保證我們的祖國永遠不變色,為了給全世界革命人民樹立樣板,他還親自領導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中國,歷史的車輪是前進得多麼快啊!正當人們讚歎中國人民這樣迅速掌握製造原子彈技術的時候,中國又出現了比原子彈試驗更大的事件——文化大革命!中國人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出現在世界舞臺,全世界都在震驚。革命的人民在歡呼。反對革命的反動派在失魂喪魄。大家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新中國的誕生和壯大,是在怎樣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程序。回想一百年前的中國,回想五十五年前辛亥革命時的中國,回想四十一年前孫先生逝世時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是多麼不同啊!

我老了。我能稍稍自慰的是,在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我追隨了孫中山先生,在社會主義革命階段,我追隨了毛主席。我現在學習孫中山先生,努力保持一個革命者的晚節。現在,文化大革命來了。這是決定中國命運,影響世界前途的大革命。儘管我九十歲了,我仍然有決心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跟上時代的要求,在這次大革命中繼續保持革命晚節。我號召所有追隨過孫中山先生的戰友們,不要自餒,不要倚老賣老,不要一屁股坐在老資格的包袱上而寸步不前。我們要決心跟毛主席跟到底,繼續改造自己,繼續努力前進。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我們對孫中山先生和無數革命先烈、革命前輩的最好的紀念。

作文材料6:在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江澤民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孫中山先生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孫中山先生代表著一個時代。他生活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和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那個時候,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勢力的腐朽統治之下,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青年時代起,孫中山就懷著滿腔悲憤,以炙熱的愛國激情投身革命。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在人民大眾中進行了艱苦的革命宣傳和組織發動工作。他高舉民主革命的旗幟,同資產階級改良派、保皇派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他廣泛聯合革命力量,發動多次武裝起義,終於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個偉大歷史功績。

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和啟發,在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孫中山先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聲勢浩大的工農運動是革命的堅定力量。他在我們黨的幫助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國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進。毛澤東同志稱讚孫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義和統一戰線政策,是他“對於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

孫中山先生畢生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奮鬥。今天,緬懷孫中山先生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所建立的歷史功勳,緬懷他為改造中國而鞠躬盡瘁的光輝一生,我們心中充滿著深深的崇敬之情。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繼承者。孫中山先生也把中國共產黨人看作自己的好朋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他的遺志,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力量,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犧牲,終於完成了他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告慰孫中山先生的是,他一生追求的振興中華的目標,他所憧憬的一個現代化中國的美景,正在一步步地變成活生生的現實,而且在許多方面遠遠超出了他的設想。

孫中山先生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特別是他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

在中國處於內憂外患、貧困落後境地之時,孫中山第一個喊出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他明確提出“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並在《建國方略》等著作中擘畫了建設現代工業、交通和農業的藍圖,顯示了對未來中國發展的卓越見解和巨集偉氣魄。他認為,要趕超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應該實行“開放主義”,“要學外國的長處”,同時強調“發展之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他堅決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孫中山先生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思想,對正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的中國人民,對一切有志於實現祖國富強、完成祖國統一的海內外同胞,仍然有著巨大的啟迪、教育和鼓舞作用。

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來威脅、內部分裂和暫時失敗,都不能動搖他的革命意志。他所說的“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正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要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樣需要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這種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革命建設。

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斷進步。任何偉大人物,都不可能不受到歷史的侷限。孫中山先生也有他的侷限性,但他善於從實踐中學習,包括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從不停止探索前進的步伐,因而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成為祖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在人類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在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從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尤其需要認真學習和大力提倡孫中山先生這種與時俱進的可貴精神。

七十二年前,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於世界負一個大責任”。四十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90週年時指出:“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國要“為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這充分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遠大志向和博大胸懷。

現在,我國各族人民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正在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我們的國家日益強盛,我們的社會日益進步。我們真誠希望,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團結起來,海峽兩岸、海內外一切敬仰孫中山先生的愛國者為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為維護世界和平、進一步團結起來,為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使中華民族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