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鶴年堂和戚繼光的淵源

北京鶴年堂和戚繼光的淵源

  “老字號”最令北京人津津樂道。但北京所謂老字號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幾十年前出現的,若以時間先後計,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於菜市口的“鶴年堂”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鶴年堂和戚繼光的淵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北京鶴年堂,大家都以為和恐怖故事有關,因為古時候的北京鶴年堂就在菜市口刑場的附近。其實,鶴年堂作為一個懸壺濟世的地方,曾經醫治過非常多的人。包括今天要講的戚繼光。北京鶴年堂內,有一塊“調元氣,養太和"”的牌匾,此為民族英雄戚繼光為鶴年堂親筆所題,牌匾背後,還有一段不為眾人知的故事。

  公元1553年,倭寇集結了幾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蘇沿海搶掠了幾十個城市,而沿海的明朝官員和士兵不敢抵抗,望風而逃。此時,戚繼光臨危受命,組織訓練了戚家軍,奔赴沿海各地抗擊倭寇。由於戰爭殘酷,一場戰鬥下來就會有大量抗倭勇士受刀槍之傷。另外,南方沿海氣候炎熱潮溼,戚家軍輾轉各地,瘟疫傳染性疾病也威脅著戚家軍。

  此時北京鶴年堂高舉愛國忠義大旗,率先為戚家送去了精製的'“白鶴保命丹”等急救藥、刀傷藥以及“闢瘟藥”,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侵犯臺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捷,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繼光又與福建總兵俞大猷等人取得平海衛大捷。次年,戚繼光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兩府。是年11月,倭寇用2萬餘人圍攻仙遊,戚繼光“三戰全捷”從此,戚家軍威震中國海疆,倭寇望風而逃,危害已久的倭患終被蕩平。

  在這大小小的戰鬥中,北京鶴年堂的“白鶴保命丹”等急救藥、刀傷藥和闢瘟藥在戚家軍南北千里征戰倭寇的歷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挽救了許許多多抗倭勇士的生命。隆慶二年(1568年)五月,戚繼光被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縣、昌平、保定三鎮軍務,領兵鎮守北部邊關。一回到北京,戚繼光特來到北京鶴年堂表示感謝之意,並欣然為鶴年堂寫下了“調元氣”“養太和”的匾額,後來,戚繼光又為鶴年堂題寫楹聯“拮披赤箭青芝品,制式靈樞玉版篇”,至今仍懸掛在北京鶴年堂正堂之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