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學

[拼音]:Bujiemeng Yundong

[英文]:Non-Aligned Movement

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的由奉行和平、中立、不結盟政策的國家組成的一支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發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及其所進行的活動。

產生經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處於對峙與冷戰狀態,同時許多亞、非、拉美國家從殖民統治下相繼獲得獨立。一些民族獨立國家為擺脫大國控制,避免捲入大國爭鬥,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採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1955年的萬隆會議本著求同存異原則,通過了團結反帝的綱領,顯示了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巨大力量,給不結盟運動以思想啟示和政治推動。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J.B.鐵托、印度總理J.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會晤,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隨後,印尼總統蘇加諾、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迦納總統K.恩克魯瑪等政治活動家也積極倡導不結盟運動。

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亞、阿富汙5國發起,在開羅舉行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籌備會議,有20個國家參加。會議明確規定了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的5個條件:

(1)奉行以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為基礎的獨立的外交政策;

(2)支援民族獨立運動;

(3)不參加大國軍事同盟;

(4)不與大國締結雙邊軍事協定;

(5)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1961年9月1~6日,25個國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正式宣告了不結盟運動的誕生。到1990年不結盟運動已發展到擁有101個成員(99國、2個組織),約有17億人口。

宗旨和原則

不結盟運動誕生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不結盟運動的內容不斷豐富,但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援各國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和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呼籲第三世界國家加強團結;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主要活動

首腦會議是不結盟運動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到1990年已經舉行了9次會議(見表);

其次是不結盟國家外長會議,3年舉行1次。(見彩圖)

不結盟運動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如外部勢力的干擾、內部的矛盾和糾紛,許多成員國存在嚴重的經濟困難。1989年9月的第9次首腦會議,提出對不結盟運動的戰略和策略作重大調整,同時實現自身的現代化。不結盟運動反映了第三世界國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運,維護和平、致力發展的歷史潮流,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政府一貫讚賞和支援不結盟運動的立場,並於1992年5月14日被接收為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