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戲曲畫
[拼音]:zhengzhi
[英文]:politics
階級之間、民族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基於各自根本利益所發生的相互關係以及與此有關的活動。“政治”一詞希臘文指國家事務。在中國,“政治”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籍《尚書》、《論語》和《周禮》。孔子說:“政者,正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顏淵》)。這裡的“政”指統治者理國治民之事。近代革命民主主義者孫中山解釋說:“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政治貫穿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各階級為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國內和國際關係方面所進行的活動以及為此制定的方針、政策,都屬於政治領域,階級之間的鬥爭是政治的主要內容。國家、政權、軍隊、政治團體是實現一定政治的主要組織形式。政治的核心是奪取、維護和行使國家政權。
政治和經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列寧說:“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列寧全集》第32卷,第15頁)。經濟是根源,政治是經濟的反映;經濟決定政治,政治為經濟服務;政治集中體現經濟的要求,經濟的發展依賴政治的保證,一個階級的根本經濟利益只有通過政治鬥爭和奪取政權才能實現。
政治是一個歷史範疇,它隨著階級鬥爭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工人階級奪取政權,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之後,政治的內容和形式必然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國內,階級鬥爭已不佔主要地位,政治主要表現在處理工農之間、工農與知識分子之間、民族之間的關係,解決國家、民族有關全域性的、長遠的根本利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