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戲曲教學反思

古代戲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手工業的進步》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代戲曲教學反思1

  戲曲是極具魅力的一種藝術文化形式,特別是我國的戲曲,更是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優秀的傳統藝術漸漸被孩子們遺忘。很多孩子由於沒有接觸戲曲機會,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賞這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所以,如何幫助學生們瞭解欣賞戲曲,並透過感受戲曲的魅力而激發他們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成了我研究的問題。這節課的總體要求是讓孩子們對戲曲知識有個初步的瞭解,並透過學習讓他們開啟思路使戲曲中的知識融入到活動中,體驗藝術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主要是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戲曲人物及臉譜藝術的特點、譜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綜合美術能力,使他們感受中國戲曲的魅力,喚醒他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激發他們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瞭解中國戲曲藝術獨特的美。根據這個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遊戲匯入,讓老師帶領他們輕鬆進入教學活動。其二,彙總學生收集的資料,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其三,由老師歸納總結並透過課件介紹有關京劇臉譜的知識。(由京劇中臉譜應用的角色引入,從臉譜色彩與人物性格;臉譜的圖案結構;臉譜圖案與人物特徵幾個方面分別講授)其四,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各種戲曲影片,激發其對戲曲藝術的熱愛。其五,佈置作業:用帶來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戲曲中物。讓學生隨音樂表演的形式結束活動,在歡快愉悅的情緒中體驗戲曲的魅力。

  優點:

  本次活動從選材、設計、方法到活動的整個過程的開展都充分體現著創新與改革這個教育教學中的主旋律。

  (一)選材恰當,目標定位準確。

  由於四年級學生處於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滲透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有興趣,又學到了知識,還能進行美好的情感體驗。我選擇的這節課,恰巧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另外,在活動過程中,穿插的遊戲、表演、欣賞活動能夠促進學習瞭解欣賞戲曲,感受戲曲的獨特魅力。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單純而機械的教給學生知識,讓他們去畫某一物體,學生們往往會因為缺乏興趣,而去機械的臨摹,這樣會嚴重阻礙其創造性的發展。所以,本次活動我著重從吸引學生興趣入手,以多媒體形式進行知識傳授,並加入影片等檔案,向學生們展示了幾段耳熟能詳的戲曲資料,特別是我們的地方黃梅戲選段活躍了課堂氣氛,打開了他們的思路。另外,設計完成後,讓學生透過集體表演展示作品,提高了製作興趣。這些方法都突出體現了美術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三)活動過程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語言精煉嚴謹,負責引導總結。而學生們則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創新。在設計環節,每一位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在評價環節,每個人都掌握了評價的標準;在表演展示環節,大家都積極主動的勇於展示自己,使活動達到了高潮。

  缺點:

  本次製作過程中老師最好需要具體的`演示一個戲曲道具的製作步驟,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指導過程。由於是一節錄像課,學生和老師都有些過於緊張,很多環節沒有放開,沒有把最佳狀態表現出來。總的來說,這一課的教學流程,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經探究理解之後進入想象和創作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和創作過程。學生琳琅滿目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充滿想象力的創造!

  古代戲曲教學反思2

  從戲曲的理論來說,戲曲教學應該側重於讓學生了解戲曲的衝突,從衝突中領會人物形象和戲曲主題,同時也要透過閱讀體會古代戲曲的語言魅力。古代戲曲的語言頗有詩歌的韻味,因此對古代戲曲語言的品味應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教學中,我們嚴格按照戲曲理論內在的規律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發現很多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將來能夠更好地開展古代戲曲的教學。

  第一,要處理好資訊科技與課文研讀的關係。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的確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好處,多媒體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用很具體形象的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現的。過多的媒體使用,如影片、音訊、圖畫,只能削弱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學生過於以來感官的刺激,而丟失掉語文教學本身對教材文字的鑽研與感悟。比如在上《竇娥冤》的時候,有些老師就喜歡在學生沒有讀課文的前提下直接將影片播放給學生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透過影片解決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問題。這種以影片替代課文的做法只能是進一步惡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應該是適時的、適事的,而不是隨便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亂來。只有在對文字深入鑽研的基礎上穿插多媒體,才能真正發揮其輔助作用。

  第二,要處理戲曲語言和戲曲思想內容的關係,不能有所偏廢。在新課程標準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教學中我們較多老師對古代戲曲的思想內容進行了大肆渲染,力圖把課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內容都教給學生,而忘卻了語文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品味獎賞的要求。比如在教《長亭送別》中,我們就過於注重對兩人對愛情的態度的分析,並且展開了較為激烈的課堂討論,希望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愛情觀。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內容都是由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語文的本身應該是透過語言的品味來加深對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後來,我們又在教學中,專門設計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語言獎賞課,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透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奇文共欣賞,品味到了有“花間美人”之稱得王實甫的語言魅力。

  第三,要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係,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古代戲曲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戲曲的文字本身不會存在多少問題,因為課文的註釋相當詳細。所有我們經常會開展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教學中我們發現,必須加強教師對討論發言的指導,任何沒有教師引導的合作討論都有可能會將學生引入誤區。比如在教授《閨塾》一課時是最容易出現學生對現行教育制度的討論,這時也最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觀點,這時教師是否有能力進行指導很關鍵。這時的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也不是獨裁的課堂,這時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內容就不應該涉及。

  第四,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關係,在學的基礎上來探究,有的放矢。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上開展有效探究的前提,但是實踐中我們可能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或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在學生沒有進行充分學習的基礎開展探究,從而導致探究成了無本之木。

  第五,要處理好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的關係,不能無邊無際,漫無目的,要緊扣課文。教學中如果是緊扣課文的拓展將對課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是毫無聯絡的拓展將會導致學習目標的不得落實。比如在教《竇娥冤》一課中,有教師就在課堂尾聲加了一個辯論“當你在受冤枉時是否會忍”。課堂是很熱鬧,但是這個問題與課文到底有多少關係,與本課的教學目標到底有多少關係,不得而知。學生對竇娥的冤屈,也就是對古代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很好的體會去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不是譁眾取寵嗎?

  錢夢龍在教學經驗總結時說:“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求知的過程,為了求知,學生必須運用智力,認真探索,因此,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就相應地發展了智慧。” 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學會充當導演。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悟戲劇的精髓,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戲劇的相關常識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日出》的創作背景,明確寫作意圖,指導學生透過臺詞、舞臺提示及潛臺詞等仔細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表現,為學生的舞臺展示作好準備。

  學會甘當配角。為學生提供自我體驗、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作主角,讓他們在登臺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老師當學生的觀眾,作為配角,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評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及藝術性的理解。學會樂當總結者。當學生活動完畢後,及時對作品進行總結與歸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運用了高超的創作技巧,透過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層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達到了表現和深化主題的效果。

  總之,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易於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教師就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時地調整合適的位置。

  當然,教無定法,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