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光度計

[拼音]:Biluni

[英文]:Al-Bīrūnī (973~1048?)

全名AbūRayh╣n Muhammadibn Ahmad al-Bīrūnī,簡稱比魯尼。973年9月4日生於中亞花拉子模的基發(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曾長期旅居印度,逝世於阿富汗的甘孜那。逝世時間一說為1048年12月13日,一說在1050年以後。他對於哲學、歷史和自然科學的許多方面都有貢獻,而以數學和天文學的成就最大。主要著作有:

(1)《古代諸國年代學》,敘述各民族的歷法、紀元和節日製度。

(2)《馬蘇蒂天文典》,是一本天文學百科全書,內容包括球面三角、球面天文、計時學和數理地理學。

(3)《星占學基礎》。

(4)《印度》。比魯尼在溝通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方面起過重要作用,曾把印度學者伐羅訶密希羅(Varahamihira,公元六世紀上半葉)的兩卷天文學著作譯成阿拉伯文,又把阿拉伯的科學知識介紹到印度。比魯尼對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和哲學理論提出許多批評性意見。他還發明從山頂觀察地平圈的大小和山的高度的關係來確定地球半徑的新方法。他製造的固定在牆壁上的象限儀,半徑7.5米,在此後四百年內是同類儀器中最大的一個,觀測精度可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