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曇悉達

[拼音]:Qingdao Shi

[英文]:Qingdao Shi

中國對外開放港口。山東省綜合性工業城市,省轄市。著名療養、避暑、遊覽勝地。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南側膠州灣畔,膠濟鐵路起點。北、西面為陸地,東、南面臨黃海。轄7區。面積1103平方公里,人口205.78萬。青島以其前海的小青島而得名。原為漁村,隸即墨縣。宋、元以後漸為通商口岸。明中葉為防禦倭寇侵擾,在此設立“浮山守禦千戶所”,簡稱“浮山所”。清以來貿易漸盛。1897年為德國強行租借,闢為商港和軍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強佔。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1929年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青島市。

市境以半島形式向南突出於海中,背陸面海。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為嶗山山脈,主峰嶗頂為花崗岩山體,海拔1133米,是中國名山之一,挺拔於黃海之濱,向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之讚語。山多名勝古蹟,從嶗山向西南地勢漸降,入市區則為低緩丘陵和濱海平原。膠州灣沿巖灘塗廣佈,為著名膠州灣鹽場所在地。青島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影響,夏季短而多雨,日較差小,無高溫酷暑。冬季長而乾冷,少雨雪和嚴寒天氣,年均小於5℃的嚴寒日數僅29日,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色,溫和溼潤,氣候宜人。市區西部的膠州灣,由團島咀和腳子石咀環抱而成,相距3公里,口狹內闊,為伸入內陸的半封閉海灣,風浪小,終年不凍,航道水深不淤。海灣東西寬27公里,南北33公里,水域面積 466平方公里。灣內有陰島、冒島、黃島及大小趕島和3條水下谷地,成為天然航道。

20世紀50年代後,經過多年建設,青島已擁有紡織、機械、食品、化工、電子、金屬製品、冶金、電力、建材等工業部門。產品有各種紡織品、捲菸、啤酒、內燃機車、導航雷達等。工業主要分佈在市區西部和西北部。郊區出產糧食、棉花、花生和水果等。水產養殖和海洋漁業亦較發達。青島港位於市區西部膠州灣口,是著名的天然浪港,由小港、中港、大港和黃島原油碼頭區4部分組成,港寬水深,不淤不凍,是中國對外貿易重要港口和海防要地。有定期班輪與國內沿海各港相通,並與世界數十國家和地區有航運聯絡。膠州灣中的黃島原為石質小島,長約4公里,最窄處0.8公里,面積5.33平方公里,現有一條長2.5公里的攔海大壩與內陸相連。島上建有黃島油港,為勝利油田東(營)—黃(島)油管終點,港口年輸油量已達3000萬噸以上。前港港區的2個2萬噸級雜貨泊位也已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達70萬噸。建設中的青島高技術開發區也位於黃島,面積15平方公里。

市境有19家海洋科研、教學和管理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及青島海洋大學等。市內還有海軍博物館和展示南極科學考察成果的南極館。

市內街道和建築均依山勢起伏,整潔優美。市內遊覽區甚多。前海沿的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橋長400米,寬8米,直伸入海,盡頭建有民族特色的八角形“回瀾閣”,登臨其上,陸海佳景盡收眼底。此外有背山面海的魯迅公園、宮殿式和城堡式建築的青島海產博物館及中山公園和海濱浴場等,均為盛夏遊覽、避暑和療養勝地。市郊除嶗山外,尚有湛山和燕兒島遊覽區。

參考文章

青島市黃島區黃島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青島市市南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青島市(Qingdao Shi)的由來中國地理青島市黃島區藏南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青島市黃島區張家樓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青島市(QingdaoShi)中國地理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珠海街道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山東省青島市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