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讀後感範文
《悉達多》讀後感範文
最初聽說這本黑塞的小說《悉達多》是在慈懷讀書會上,知道這不是一本傳記小說。
之所以想讀這本小說,是因為總是覺得自己太單純,太簡單,太膚淺,沒有一點江湖經驗,更不要說人生智慧!我想向佛陀——悉達多祈求,我的智慧在哪裡?
可是當我翻開這本詩一樣的小說時,我震撼了,激動了!這哪裡是小說,分明是詩!黑塞是一個有深厚宗教信仰和宗教觀的作家,正如他自己所說“詩必須是信仰,我進行實驗,把我的信仰寫成了一本小說,這就是《悉達多》”所以,這是一篇自我探求智慧的書。我激動著,很多時候都是高聲朗讀地看的,我也想從小說裡是否能找到我的智慧。
佛陀的生平世人都知道,小說巧妙的把佛陀分解成兩個人——真正的佛陀加泰瑪和婆羅門之子悉達多。作品敘述了一個婆羅門貴族青年尋求人生真諦的一生,他從錦衣玉食到遊學為僧,又從驕奢淫逸到擺渡濟世,最後悟道成“佛”!而我要著重強調的是,所有這一條條道路的抉擇,都是他自己確定的!而不像他的青年好友戈文達,那是個好好學生,是個勤奮求學的弟子。就彷彿是我們這時代那些坐在教室裡等著老師灌輸知識和思想而不知自我領悟和探索的孩子一樣。
悉達多是佛,也是人,佛說人人皆具佛相,而成佛之路,人皆不同,各有早晚曲折吧!因為人最終要走上自我之路,才能更好地感知體悟,一如悉達多。
小說的第一部中,在悉達多與聖人加泰瑪對話之前,不管他是齋戒祈禱的婆羅門之子,還是森林裡的遊學僧人,他都在用一種主觀意識在思索著,不願意將目光投放到客觀的現實世界中去,我把這理解為唯心主義,或者說一味的向內求,閉門造車!而加泰瑪要求悉達多來聽聽他的學說,做他的弟子的時候,悉達多講了一大段話,指出了加泰瑪沒有告訴他的弟子和眾生,每一個人要親身生活的經歷和感受!所以他還要繼續流浪!他要“自己一人去攀登我的目標,或者去死亡。
”直到此時,也許他從加泰瑪的對話中體會出了一點:親身經歷!實踐!也是直到這時,我似乎也有點明白,幹嘛要羨慕別人,學習別人!我就是這麼簡單又怎樣?每個人的經歷和領悟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正應驗了那句話,實踐出真知!
當悉達多離開森林,將那位佛陀聖人留在後邊,將自己的朋友戈文達留在後邊時,“他才感到,他也已將自己迄今為止的生活遺留在身後的樹叢之中,自己也已和它們相脫離”。他走向了覺醒之路,證悟之路!
接下來出現的美女卡瑪拉,商人卡馬斯瓦密以及那些“兒童似的人”其實都是佛陀加泰瑪幻化出來以幫助悉達多思考和證悟的`!當然,他的“墮落”也是自甘情願的,這就是他的成佛之路。不惜把自己迭到塵埃裡去!
最讓我感動的是擺渡船夫華蘇德瓦陪著他一次次的擺渡行人過河,一天天的教給他傾聽河水的聲音。我知道,這是佛陀最後一次的幻化,給了悉達多成佛的一劑加速度!他對於悉達多的行為和言語從不多說,只是那樣溫柔地默默的坐在河邊傾聽著,也讓悉達多學習傾聽,悉達多不斷的向河水學習著。學習它以寧靜的心境,有所期待和敞開的心靈,沒有痛苦、慾望,評論和見解,靜靜的傾聽的本領!直到此時,我已領會到這條河水,不就是我們的心之河嗎?悉達多從這裡領悟到“萬物無過去,也無將來;世上萬物只存在本質和當前。
”這是否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另一種表述?
證悟後的悉達多每天在河邊傾聽著生活的聲音,神聖的聲音,“永恆的未來的聲音。”他是寧靜的,幸福的!然而,佛陀加泰瑪涅槃後還要給予他一次更嚴厲的考驗!當他的親生兒子憤然離他而去的時候,他承受著愛而不得痛苦,他的那些偉大思想毫無用處,他折磨著自己,任憑心靈的傷口久久不能癒合!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孩子是最大的桎梏!
還是華蘇德瓦,用河水的聲音幻化出了悉達多的每一個親人的影象,這是要告訴他,每個人的目標都象這河水一樣,流向不同地方。“他目前所見的河流不屬於他或其他任何人,而是屬於它自己,所有這些浪花和流水急匆匆地,痛苦地流向自己的目標,流向無數的目標……”
“但是河水的聲音已經改變。它仍然探索著、充滿痛苦地嗚咽著,但是已經有另一種聲音摻入其中,那是既歡樂又痛苦、既美好又醜陋的聲音,那聲音既喜笑顏開又低沉悲哀,是上百種聲音,上千種聲音的混合。”
這段描寫我非常感動,讀著有些哽咽。這即是河流的寫實,也是人性的寫真。追求,奮鬥似乎成了一種眾生的目標,但痴念和貪慾生成的目標使人痛苦!
這時候,悉達多的靈魂和河水已經融合在一起,但卻不同“任何一種聲音相關聯,”能夠隨時出離。這就是我理解的和諧統一!
小說的結尾從戈文達的角度把加泰瑪和悉達多統一到一起了!當戈文達最後吻了一下悉達多的額頭時,他看到悉達多臉上的笑容和加泰瑪活佛臉上的笑容一樣,這張臉“平靜地微笑著,輕輕地,溫柔地微笑著,”
看完這本小說,我也徜徉在自己的靈魂之河中久久不願出離。
也許世間就是這樣,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而最後的大同淨土就是那佛國!當下,我們只需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殊途同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