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讀後感800字
《悉達多》讀後感800字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悉達多》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但在這本書中,喬達摩和悉達多卻是兩個人,喬達摩成了歷史上的釋迦牟尼,悉達多則成了懷揣著赤子之心獨自探尋真理的“浪子”,並最終成為了“喬達摩”,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常言道,“人是三節草,必有一節好”。悉達多的人生也分為三節:青年,中年,老年。迷茫、尋找、頓悟,在這漫長曲折的求道之旅上,一個男人成了孩子,一位思考者成了世人,從最初一心墮入空無到拈花微笑,從最初漠視眾生到悲憫萬物,他最終找到了“本我”,找到了世間真理,找到了內心的'安寧。
從入世到出世
豐子愷先生在《我與弘一法師》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以為人的生活可分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人生的第一層樓就是:追求物質,活得入世。悉達多追尋自我過程的第一站也是入世,入世才能知冷暖、懂人心、懂人情,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世人的哀傷和喜悅。人生的第二層樓就是:追求精神,活得出世。減少對物質的慾望,增加對精神滿足的追求,所謂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唯入世方能出世。悉達多的路也是如此。
當下即是人生
“一個探求之人,”悉達多道,“往往只關注探求的事物。他一無所獲,一無所納。因為他一心想著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著擁有目標。而發現則意味自由、敞開、全無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許確實是位探索者。但你卻因努力追求目標,而錯過了些眼前事物。”探求固然重要,但發現更是人生的真諦,一切都是本質和當下。活在當下,感受當下,人生亦是一種圓滿,瞬間即是永恆。
傾聽靈魂,遵循本性
“他永不停歇地向河水求教,首要的是學會拋棄激情和期盼,不論斷、無成見地以寂靜的心、侍奉和敞開的靈去傾聽。”這才是求教和學習應有的態度,學會傾聽,學會接納,這有點類似“空杯”心態,只有放下成見,才能吸納新的思想,聽見更深層次的聲音。而“河水”不只是河水,更是自然,是天道,是遵循本性的,人亦應如此,遵循本性,順其自然。
他說:“智慧無法言傳。知識可以分享,智慧卻無法分享,它可以被發現,被體驗。智慧令人安詳,智慧創造奇蹟,但人們無法言說和傳授智慧。可以思想和言說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區域性的,缺乏整體、完滿、統一。”智慧是隻能靠自己親身體驗過才能感悟到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人生智慧傳授給子女,讓他們少走彎路,殊不知,智慧是走彎路的結果,即使不走同樣的彎路,也會有其自己的磨難,從而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讀這本書有些不同於往常讀書的狀態,更像是在理解一種意境,學習拋開世俗的眼光去追尋本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時時感覺自己大徹大悟,回過頭來想表達點什麼,又發現自己什麼也沒有悟到,也許只是無法表達的一種精神感悟吧,也許這就是“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