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區域性熱動平衡

[拼音]:Yili He

[外文]:Ili He

跨越中國和哈薩克的國際河流。新疆境內的伊犁河流域為上游部分。下游流經哈薩克境內,至博勒庫依幹歸宿於巴爾喀什湖。伊犁河流域先秦為塞種遊牧地,漢為烏孫地,受轄於西域都護府。中國史書對伊犁河記述甚早,《漢書.陳湯傳》作伊列水;《唐書.突厥傳》作伊麗水;元為察合臺汗封地,《元史》及耶律楚材《西遊錄》均作亦剌河;據《西域同文志》稱,“準語伊犁即伊勒,光明顯達之謂”。

概況

新疆境內伊犁河流域位於天山北支婆羅科努山與南支哈爾克山之間,中國天山水資源最豐富山段,伊犁河為新疆徑流量最豐富河流。 新疆集水區面積約5.7萬平方公里,佔新疆面積3.5%;年徑流量153億立方米(已扣除從哈薩克流入的水量14億立方米),佔新疆地表徑流總量19%;年均徑流深268毫米,為新疆平均值的5.7倍,接近於全國年均徑流深值。在中國西北乾旱區中伊犁河流域堪稱相對溼潤地區。伊犁河集水區可分4部分:

(1)特克斯河。為伊犁河西源,亦為最大支流,發源於哈薩克境內汗騰格里峰 北坡,進入新疆後經昭蘇、特克斯2縣,在鞏留縣東北與鞏乃斯河匯合後稱伊犁河。年徑流量86億立方米,主要產生於哈爾克山北坡。

(2)鞏乃斯河。為伊犁河東源南支,發源於和靜縣西北角安迪爾山南坡,年徑流量20億立方米,向西穿過新源縣境,至鞏留縣與特克斯河匯合。

(3)喀什河。為伊犁河東源北支,源於天山北支南坡,向西穿過尼勒克縣,至伊寧縣雅馬渡匯入伊犁河,年徑流量39億立方米。

(4)雅馬渡以下共有小支流39條,共產生年徑流量21億立方米。其中,北岸支流16條,共產生18億立方米;南岸支流13條,共產生3億立方米。

流域與水資源

新疆境內伊犁河流域形似向西開口的三角形,有3條自西向東逐漸收縮的山脈,北為天山北支婆羅科努及伊連哈比爾尕山段,南為天山南支哈爾克及那拉提等山段,中為山勢較低的克特綿、伊什格里克等山段。北部和中部山段之間為伊犁河谷與喀什河谷,南部和中部山段之間為特克斯河谷與鞏乃斯河谷。因向西開口,全流域處於迎風面,降水豐富,谷地年降水量約300毫米,山地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集水區內山地面積佔68%,是徑流豐富的重要原因。由於降水豐富,山地能自然形成植被,低山緩坡還能經營旱地農業,河谷平原的農田與林帶則需要補充灌溉,但耗水不多。伊犁河流出國境的年徑流量約130億立方米。 因流域範圍處於天山最高峰地區,故降水多,流量豐富,落差也大,水能蘊藏量700多萬千瓦,佔新疆水能蘊藏總量21%,如全部開發,每年可得電能620億度。開發條件好的水力地址有30多處,可裝機300萬千瓦,佔新疆開發條件好的水力資源30%。(見彩圖)

資源潛力

流域內植被覆蓋度為新疆最高地區,平均覆蓋度約90%。除雪線以上的常年冰雪帶和雪線以下間有寒凍裸岩帶外,其餘地面均有植被。低山帶為優質春秋草場,中山帶為茂密雲杉林,高山帶為優質夏季草場。在鞏留、新源、特克斯、霍城等地,還儲存大片野果林,為第四紀冰川的孑遺植物。新疆是蘋果故鄉,以蘋果作地名的地方至今仍存,霍城附近,元所建阿力麻裡(突厥語,意為蘋果)城,沿用至今(見新疆野果林)。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有遠景的礦產20多種,分佈於60多處。煤礦分佈於伊寧、察布查爾、尼勒克、特克斯、昭蘇等地。其中,侏羅系煤層分佈廣,儲量大,質量好。鐵礦主要集中於新源和昭蘇,儲量2000多萬噸,大部為工業儲量。其他有昭蘇的錳,尼勒克的銅、鉛、鋅,特克斯的銅、鎳伴生的鈦礦和伊寧的釩礦。此外還有分佈很廣的鋁土、耐火粘土、石英砂、砂金及白雲母等礦產。

對外交通

伊犁河流域三面環山,下游在哈薩克境內,過去有貨輪通航。20世紀80年代初伊犁河流域對外交通,除伊寧市至烏魯木齊市有民航班機外,主要依靠陸道。公路可通烏魯木齊及天山以北其他城市。從伊寧市東經新源,穿過尤勒都斯盆地北部(開都河上游)至巴侖臺,由此向北可至烏魯木齊,向南可接南疆鐵路至庫爾勒及天山以南各地。由烏蘇至庫車,3次穿過天山的天山公路,穿過伊犁河流域東部,為伊犁河流域通往塔里木盆地的捷徑。尤其是沿特克斯河支流第一木扎提河(舊稱木素爾河),越過木扎提山隘(舊稱木素爾冰達阪),再沿渭幹河上游木扎提河至阿克蘇,古來即為伊犁河流域與塔里木盆地間捷徑。

參考文章

伊犁河(IliHe)中國地理伊犁河(Ili He)的由來中國地理新疆伊犁河谷紅地球葡萄產業化現狀果樹園藝